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线心声     
秦越霞 《广西教育》2013,(24):66-66
陶行知提出"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并将这四项"进步"作为教师进德修业的参考。教师应该每天审视和鞭策自己,不懈怠,多努力!广西教育杂志社教研群:114795385;市县教育动态资讯群:179687145。欢迎入群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与其一直在纠结着要不要开始、如何开始,不如挽起袖子,迈出第一步。01前段时间,表弟发微信说:"哥,我想进华为公司,你觉得怎么样呢?"我问他:"公司是不错,你投简历了吗?"他说:"还没有,从事哪个岗位工作我还没有想清楚呢。"我说,你先在网上找一些资料,看看招聘的岗位有哪些,自己能匹配上的筛选出来,综合分析一下。表弟感谢过我,表示接下来要好好研究一番。一周之后,表弟来找我,开口第一句就是:"听  相似文献   

3.
爱的故事     
星期五中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真功夫"吃饭.在排队点餐的时候,有一位老奶奶站在妈妈身后,低声地问妈妈:"妹妹,你能给我买一碗面吗?" 妈妈犹豫了一下,转身问爸爸:"会不会是骗子?" 爸爸打量了一下老奶奶,说:"应该不是吧!你就帮她买一碗面,老人家看起来挺可怜的." 妈妈点完餐后,端了一碗热腾腾的卤肉面放在桌子上,对老奶奶说:"老人家,这碗面是给你的,你快趁热吃吧!" 老奶奶用慈祥的神情微笑着说:"谢谢你,谢谢你,妹妹!" 安顿好老奶奶,我们端着盘子上二楼用餐.我问妈妈:"这老奶奶怎么啦?怎么会没饭吃呢?她的家人呢?"  相似文献   

4.
正曾经有一名学生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已知有一个圆C:(x-3)2+(y-4)2=5,直线L:5x+3y-10=0,点P与圆C的圆心O点关于直线L对称,N点是X轴上一动点,求|PN|+|ON|的最小值。向我提出问题的学生运算能力强,但基础不牢、分析问题的能力较一般。我看完题后,问他:"你怎么看?有思路吗?""老师,我一点思路也没有。"我又问:"你能把图形画出来吗?"他说:"能。"说完,他就在草稿纸上将图1画了出来。我问他:"现在有思路了吗?"他摇摇头,我继续问:"你要求|PN|+|ON|  相似文献   

5.
正七十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先行者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学校成立三周年纪念晚会上发表了题为《每天四问》的著名演讲。这"每天四问",分别指向健体、治学、敬业、修身。如今,对照先生提出的"每天四问"反观自我,内心仍感慨不已。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先生将此列为第一问,其实就是强调我们的生活、工作必须以健康的身体为前提。每天  相似文献   

6.
韦秀红 《广西教育》2013,(40):64-64
发学生手册那天,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成绩你们都看到了,有什么话想说?"美杏第一个站起来":我感觉自己进步很大。"向荣则唱反调似地说:"我感觉自己没有多大进步。"此时,我班的"刘大侠"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笑嘻嘻地说:"我‘生’了一对‘双胞胎’。""什么双胞胎?"他的话让我莫名其妙。"我语文考得91分,数学也考得91分,那不是‘双胞胎’吗?"他眉飞色舞,嘴角都快拉到耳根了。"竟然比上学期进步了20分,真是太棒了,不愧是‘刘大侠’!"我由衷地夸赞,教室里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相似文献   

7.
姚侃 《班主任》2004,(6):15-15
我做教师四十年了.经常有年轻的同事问我,"当好教师的奥秘是什么?"我总是回答他们:"要当一个好教师,首要的是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多年的教师生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热爱学生不仅是当好教师的前提,而且应该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应该是每个教师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不配当教师,更不用说当一个好教师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确实是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8.
从第一天走上讲台开始,我就把教好课本知识,教会学生做题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也没有想过"数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数学本质的东西到底对高中数学教学起什么作用。从事数学教学几年后我明白了:高中数学要教得好,必须要跳出数学看数学,跳出教育看教育。作为教师,必须要站在高于课本的高度来处理课本知识,现在的数学教育不再是教师手中有一桶水,就能给学生一瓶水的,而是要求教师手中有一眼活泉。怎样才能有一眼活泉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  相似文献   

9.
当校长整整四年了,有人问我:"你觉得累吗?"我说:"不.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时,我比谁都觉得幸福."也有人问:"你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干,值吗?"我说:"太值了,有什么工作比塑造人的灵魂更有价值呢?说句掏心窝的话,我喜欢教育,我其实是在享受这份工作,我非常珍惜这个岗位,因为它给了我与孩子心灵对话的平台.我唯一担心的是我的教育水平不够,怕兢兢业业干了坏事."  相似文献   

10.
刘宁 《教育艺术》2009,(12):6-7
晚饭后,女儿要吃苹果.我从水果箱里拿出一个苹果洗了洗,问女儿:"切开吃还是自己啃?"女儿说:"妈妈,我要吃带星星的苹果.""这个苹果上贴着‘福'字,没有贴星星的."我漫不经心地说. "妈妈,你知道吗?苹果里就有一颗星星."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两天后,周小鹿刚走出校门,淘淘从后面追了上来:"周小鹿,你看过我写的那封信没有?" "嗯,看了."周小鹿边走边回答. "那你想好没有?有没有兴趣?"淘淘又问. "我……我不知道.什么魔法市集?我没有听说过.有……有用吗?"周小鹿不太想答应他,但心里又有一丝丝的希望. 淘淘把她拉到路边一棵大树下,从自己书包里...  相似文献   

12.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3.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8岁的女儿看到电视里谈关于隐私的话题,就问我什么叫"隐私".我说:"就是不能对别人讲的个人秘密."她问我:"你有没有隐私?"我说应该有吧.她又问:"我爸爸有没有?"我说也应该有吧.女儿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陈思  金然 《大学生》2012,(8):19
Q:工作怎么找的?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多少?A:3000还是3500啊……具体数字记不清了。那年我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有次正好跟《设计》杂志的主编吃饭,她问我:"要不你来上班?"我说:"行啊!"Q:第一份工作你没有奢望找到一个自己喜欢,薪酬还不少的?为啥不问工资多少就去上班了?A:当时我觉得我那份工作就是这样的啊。当时我可满意了!我一学国际政治的,本来就不是做设计的,因为跟主编吃了顿饭,人家就要我了。多值啊!我觉得赚翻了!Q:按照当时的标准,3000元对一个北京孩子来说也差不多够了。A:但是我那时候还一个月给我爸1000块钱呢!Q:为什么?A:因为觉得自己挣了钱应该给爸妈。我们家的规矩就是这样。以前写稿,不管多少钱都要给我爸一半。我知道他不花,但是他会跟我要。Q:你当时跟朋友说你的工资了吗?他们什么  相似文献   

16.
罚站33分钟     
正今天下班接儿子回家,到家后儿子问:"妈妈,你说今天要买肥皂,买了吗?"接着儿子又问:"你早晨说要上网查翠鸟是吃什么的,查了吗?"我顿时张口结舌。天哪,早晨说好的两件事,怎么都……"妈妈,你怎么都忘记了!按照规则,你应该被罚站。你是几岁了?33岁?那就到墙角站33分钟。"我愣了,答应的事  相似文献   

17.
今天上午第一节是三井老师的课。三井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格尔木还没有来,就问他的铁哥们龙飞:"格尔木怎么没来?"龙飞说:"今天早晨他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要去医院检查一下。"三井老师问:"他得了什么病?严重吗?你怎么不早点跟我说呢?"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集中体现了"立德树人"的真谛。陶行知在《每天四问》这篇讲话中要求学生每天都要问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是对"教人求真、学  相似文献   

19.
神秘的教参     
<正>一天下午上完课,我示意孩子们放学,然后站在讲台前目送他们离开。这时,第一组的董长健同学还在翻看着自己崭新的《教材全解》。这本教参分语文、数学两本,他拿起语文那本示意给我看。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摇了摇头。我又问:"你是不是想借给老师看?"他点头。我明白了,他可能看到我上课除了课本没有什么参考书,想让我看看他的。一个对老师这么关心的孩子令我倍感温暖。他  相似文献   

20.
王景艳 《班主任》2015,(4):41-42
六年级接新班第一天,我将学生名单贴在教室门口。孩子们找到自己名字后,便进入教室按图索骥找座位。这时,我看到一男孩怯怯地站在教室一角,没任何反应,我以为他走错班了,就没在意。可过了好一会儿,我看到他还在那里,眼圈红红的,就走过去问:"你怎么在这儿站着?你是这个班的吗?"他点了点头,没吭声。"那你怎么不找个座位坐下来?"他低下头,还是不说话。"你叫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