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旨在遵循劳动教育的内在规律,彰显课程育人的重要价值和特殊使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有利于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课程依托,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当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存续空间窘迫的外部阻力、师资力量薄弱的执行阻力和大学生劳动意识淡漠的接受阻力等困境。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化需要以政策落实为重要导向,保障劳动课课程地位;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抓手,提高任课教师胜任力;以多方联动为关键环节,提升大学生劳动意识;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目标,确保劳动课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2.
实现高校劳动教育目标,发展高校劳动教育其关键在于构建和实施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而构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首先需要厘清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意蕴,并为其合理性进行辩护,主要表现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将“立德树人”作为价值目标,走向“具身化发展”的价值取向。但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在开展过程中却面临着课程意识滞后、课程设置片面化、课程实施主体缺位以及课程评价不完善等诸多现实困境。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困境的消解,需要高校提升课程意识、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实施主体支撑、构建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劳动教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许多地方的初中已经开始实施劳动教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尝试解决劳动教育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确保劳动教育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对推动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涉及一系列要素,其中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是三个主要维度,科学把握三者的内涵实质对实现良好的劳动育人成效具有重要实践价值。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劳动课程编制的基础或前提,在劳动教学实践中具有指引性、联结性和制约性功能。课程内容是高校劳动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包含专业劳动教育、社会劳动经验和劳动学习活动等内容层次。课程评价是高校劳动课程建设的质量控制,其建设要点在于厘清课程评价的作用、主体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晋英 《现代教育》2022,(5):36-38
劳动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要举措。劳动教育课程化对发挥劳动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以及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正面临着劳动教育观念难以突出“应试教育”重围、零散规划造成具体实施效果不佳以及师资队伍专业化不足等现实困境。因而,需要从纠正教育理念、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培训等方面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保证其常态化、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8.
面对我国高校的劳动教育在顶层设计、实践机制和主体参与方面的困境,国家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培养具有"四个最"劳动价值观的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高校劳动教育新的价值意蕴。劳动教育必须在完善课程体系、强化"五育并举"、构建"三方联动"的协调机制等方面抓实,才能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目标的根本手段,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劳动教育系统化的必然要求与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更是劳动教育有效化的实然路径。为全面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建设,国家应统整劳动教育课程顶层设计,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实施;地方应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资源配置,确保劳动教育特色化推进;学校应开辟劳动教育行知基地,保障劳动教育常态化开展。除此以外,还应完善劳动教育监督评价机制,促进劳动教育科学化践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建设,力行劳动教育实效化教学,实现劳动教育过程与目的的统一,开启新时代劳动教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王唱 《科教导刊》2022,(5):20-22
新时代继续推进高校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于国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于高校,是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于个人,是促进大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探寻当前高校劳动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明确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应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人工智能技术在劳动实践场域中的情境创设作用,发挥大众信息媒介正向引导作用,同时要注重形成全社会协同共育机制,以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既是重塑劳动教育价值的"试验田",也是职校学生重拾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途径,更是重振我国工匠精神的教育。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地位缺失、劳动与教育割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割裂、劳动主体与客体割裂等问题。基于此,新时代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价值,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建立多元、综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劳动教育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程度不一,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以2013年新生测评为例,根据对新生心理测评的分析结果显示:27%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其中8.70%的学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障碍倾向。主要表现为:强迫、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方面。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总结提出七点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对策:重视"新生适应"主题教育和专业教育;细致开展测评工作、教育宣传和约谈跟踪并重;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的作用;扩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术研究;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倡班级文化建设,关爱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3.
当前普遍的思路是从劳动教育对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养所能发挥作用的视角去论证劳动教育的价值,这一逻辑进路并不能真正揭示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类和具体的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是人之为人的基本活动,也是人之为人的必由之路。基于此,一个"整全人"的素养结构应包括"成人"和"成事"两大构成部分,劳动教育具有自身的本体价值,理应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件。劳动教育的独立价值不依赖于德、智、体、美各育,其他各育不直接面向劳动,而且与其他各育相比,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优势。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充实劳动教育的内涵准备了现实条件。努力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是确证其本体价值的根本路径。当下,可以从打造合格的师资队伍、尝试恢复劳动教育课程的独立地位、基于劳动对学科课程进行改造、推进普职融通等方面夯实劳动教育,凸显劳动教育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大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自觉养成劳动意识、劳动团结责任意识和掌握劳动技能,在育人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也一直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成长成才的主渠道,因此将二者结合探讨能双重强化在劳动教育中发挥思政教育功能和思政教育中进行劳动教育的功能,二者相互渗透,对大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劳动观念养成方面很有意义。在分析了二者结合教育的意义后提出了三条劳动课与思政教育双重育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作为转变学校育人方式、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其质量提升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劳动教育与课后服务在目标追求、内容形式等方面相契合,将课后服务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有利于优化课后服务的育人目标、丰富课后服务的活动内容、拓宽课后服务的实践场域。基于此,通过改进课后服务目标及评价标准、挖掘课后服务的时空资源、统整课后服务的活动内容、转变课后服务的活动形式等实践策略使劳动教育赋能课后服务成为现实,从而构建高质量课后服务实践体系,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具有公共艺术教育的普遍价值,更有其独特价值,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载体、传承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教育部系列政策文件的规范和指引下,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管理体制、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应增进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认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管理协调,优化完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着力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跨界性与整合性是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两大特质,具有综合育人和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面临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缺乏跨界与整合的困境.基于跨界整合视域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构建跨界育人的课程目标,开发整合协同的课程内容,实行"常规专题式""双课连...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面临三个基本任务,即有效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发展要求,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充分发挥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势等.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巩固教师教育在非师范院校的地位,增强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意识,营造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环境.非师范地方院校教师教育的策略是:确立教师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建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开放、互动模式,施行学院化管理方式,加强非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19.
古巴在教育上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中劳动教育是古巴教育领域的一朵奇葩.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了学生个人的发展空间,也成为古巴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