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日前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启动开展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 通知要求,本次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指导各地进一步摸排工作死角,织牢联动网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主要采取六项举措:一是全面排查欺凌事件.对所有中小学校和在校学生开展全面排查,对可能发生的欺...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教育部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2016)、《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201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暂行办法》(2016)、《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2017)、《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  相似文献   

3.
韦宁 《家长》2023,(31):7-8
<正>校园防范欺凌有法可依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教育和保护,先后颁布了多个行政规章和相关法律,以此来防范和治理校园暴力和欺凌事件。2021年的1月,教育部专门发布了《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从2021年3月起,《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在全国开始试行,其中专门提到:学生实施有害自己或者他人身心健康的危险行为,打骂同学、老师,欺凌同学或者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不良行为,学校、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实施教育惩戒、加强管教;构成违法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22年1月,我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特别提到:要将防治学生欺凌纳入教育行政干部和校长、教师在职培训内容,提高防治学生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01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1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等。教育部印发《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02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2月3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公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党中央名义下发的专门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文件,是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5.
李勤 《江苏教育》2023,(17):51-54
<正>2016年4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班级是在家庭以外发挥最经常性教育影响的微观系统,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预防和处理同伴欺凌事件中,班主任应精准辨识、关注重点、协同教育。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校园欺凌问题向虚拟空间发展,未成年人网络欺凌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害”问题.近年来,澳大利亚、欧洲国家和美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针对网络欺凌开展相关研究,探索、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干预措施.澳大利亚着重于为学校开发各类网络安全教育课程,从源头防范网络欺凌的发生;欧洲国家在开展网络欺凌研究上采取的态度是通力合作、共同防范,在预防教育上下大力气;而美国则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来遏制日益蔓延的网络欺凌现象,用立法来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  相似文献   

7.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频发的态势促使我们对这类事件开始反思并寻找解决的方案。经观察和研究发现,在幼儿园里的一些孩子身上也存在着原始的早期的"欺凌"行为的现象。因此,要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的发生,应该从幼儿园的全面教育开始抓起,做到早发现、早纠正。  相似文献   

8.
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为了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治理行动,其中,英国中小学校在校园欺凌防治上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要进一步明晰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健全和完善校园欺凌的防治机制,强化针对校园欺凌者的惩戒教育,增强师生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围殴、扒衣、扇耳光、拍裸照……近期一系列校园欺凌事件情节恶劣,令人震惊和气愤.一些青少年作为施暴者,毫无羞耻和怜悯心,更有甚者,还将欺负他人的视频传到网络上,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整个过程他们表现得非常嚣张和无所谓,这让家长和社会各方惊愕不已.面对日益严峻的校园欺凌现象,2016年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发布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对发生在学生之间的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相似文献   

10.
校园欺凌和反欺凌是当前各国学校、政府与社会共同关注和致力于解决的问题。芬兰反欺凌KiV a项目超越一般的欺凌治理方式,将同伴群体互动作为治理理论基础,通过将其融入反欺凌课程、利用反欺凌网络平台以游戏方式进行渗透、在反欺凌主题日活动角色扮演中加以践行、通过“指定措施”组建同伴群体互动小组等途径开展欺凌预防和干预,在芬兰境内外产生重要实践影响。我国可借鉴其经验,通过在观念上确立校园反欺凌理论新视角以及在行动上形成“政校家社”反欺凌合力实现综合治理,以预防、减少甚至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个消息 据新华社消息,日前,教育部会同中央综治办等八部门,正研究制定《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拟定于本月底出台. 据了解,教育部还将把防治学生欺凌纳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工作体系,督导各地学校制订防治欺凌工作制度,建立早期预警及事后干预等机制,对可能的欺凌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同时,建立重大欺凌事件台账制度,明确专人负责本地区欺凌事件的管理、调查、协调及处置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以中小学生为主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日益增高,且呈现出欺凌行为隐蔽性强、欺凌形式复杂多样、欺凌双方差距较大的特点。通过加强班级管理,能够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班主任要加强校园欺凌知识的宣传、积极预防校园欺凌、及时处理校园欺凌问题、做好欺凌事件后续教育工作,以此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降低校园欺凌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校园欺凌事件因其恶性影响在近年来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校园欺凌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发生率。欺凌行为的发生,有欺凌者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性的原因,治理欺凌行为需要对不同原因有充分理解。被欺凌者往往因为其与众不同而被欺凌,他们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也正因为它们不自主地展现出心理弱势而"吸引"冲突的另一方欺凌自己。增强被欺凌者的自尊与自强,才能从本源上遏制欺凌现象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欺凌事件。当三者都倡导自由、平等、支持、亲密等价值时,校园欺凌数量便会大大减少。治理校园欺凌,应当以问题为中心,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入手,实施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欺凌问题是当下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管理学的视角看,中小学生欺凌是学校这一组织中的一种冲突现象。文章以冲突管理理论为基础,构建中小学生欺凌的冲突管理模式,并以南京某中学欺凌事件为例进行了分析,从而为解决中小学生欺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校园欺凌事件频发,受欺凌者年龄层次不断降低,欺凌性质不断恶性发展.初中是校园欺凌的高发阶段,调查了解特区初中生校园欺凌现状,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特质,主要欺凌行为以及初中生对欺凌的认识、态度等,有助于建立防范机制,预防和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为此,对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校园欺凌是在主导欺凌者、从属欺凌者、旁观者以及受欺凌者共同影响下生成的。在欺凌事件的发生过程中,主导欺凌者通过各项动员措施引导从属欺凌者共同参加欺凌事件,而旁观者与受欺凌者在面对欺凌群体力量时,只能陷入一种被动局面。而在治理群体性校园欺凌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缺乏对于群体力量的运用,在事件处置过后欺凌群体依旧存在于班级,而旁观者群体也未被引入欺凌治理之中,这也是导致欺凌事件无法根除的重要原因。并且,受欺凌者在欺凌事件发生以后也难以重新融入群体。有效治理群体性校园欺凌,应当由群体力量入手,通过瓦解欺凌群体、构建保护者群体以及培养受欺凌者的群体能力来帮助受欺凌者摆脱欺凌困境。  相似文献   

17.
英国中小学校在预防和应对校园欺凌行动中,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特色.在反欺凌制度方面,英国中小学校制定了校园反欺凌政策,主要涉及政策目标、主体职责、预防策略、上报流程以及处置措施等方面.在反欺凌手段方面,英国中小学校开展了对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反欺凌培训和教育,对欺凌者和受欺凌者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和教育支持手段.此外,许多学校将学生作为反欺凌的重要力量,通过组建反欺凌团队或同伴互助组织等,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促进学校反欺凌工作的开展.在反欺凌网络体系方面,英国中小学校开辟了学校与家长、社区和社会团体等多方合作渠道.  相似文献   

18.
既往校园欺凌防治研究,将欺凌事件产生与发展归因于欺凌者或受害者具备特定性格特征,从而给出以老师、家长等成年人作为治理主体和针对性矫治欺凌者与受害者性格特征的策略,事实证明,治理效果不彰。校园欺凌中欺凌者的行为是在与其他同伴的交往互动中形成的,应从群体交往互动的社会层面重新解读校园欺凌,相应地,校园欺凌的治理要着重改变其他同龄旁观者对待欺凌的态度,并将学生视为欺凌治理的重要主体。校园欺凌旁观者包括四种类型,其中,受害防御者在干预欺凌发生、影响欺凌走向与消减欺凌损害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对此应采取措施促进其他类型欺凌旁观者向受害防御者转变。影响欺凌旁观者向受害防御者转变的因素包括学校、班级反对欺凌的环境与文化氛围,受害防御者及其责任的明确程度,旁观者的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程度。据此,可通过组建圆桌会议、成立欺凌处理小组、开发反欺凌模拟游戏等方式促进旁观者积极干预校园欺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学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中学校园欺凌方式以言语欺凌和肢体暴力为主,网络欺凌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求助方式性别差异化显著;道德因素成为中学校园引发欺凌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中学校园反欺凌治理与道德素养培养的缺失以及家庭、学校、社会对中学生德育和监管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应尽快建立中学生德育培养体系,形成三方联动的德育模式,合力防治中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教师是预防和干预校园欺凌工作的关键力量,研究其参与和干预校园欺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中小学教师干预校园欺凌计划研究结果发现"感知欺凌情境严重性"、"自我效能"、"同理心"是教师干预校园欺凌情境的三个显著因素,而大多数组织特征变量并未产生明显作用。该计划为防治和降低校园欺凌事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策略,即发挥教师旁观者正向作用,阻断欺凌情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