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社会主义对以往历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观作了一个终结,而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与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基本上是一致的,但随着社会状况的新变化,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有了一些发展。本文着重阐述了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观及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面对现实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破坏性和理论研究,特别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提出了他的生态观。恩格斯的观点即使与今天相比仍居前沿,对重建国际新秩序、协调天人关系仍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辩证地看待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普遍性和主观选择性、特殊性,揭示了人类社会普遍历经资本主义步入社会主义的同时,承认条件允许的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步入社会主义。我国选择了第二条步入社会主义的路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历经曲折后,经由改革开放与经济市场的转型,走上了一条符合国情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切都可以从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中获得解释,也在实践上丰富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学说。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用毕生精力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即从理论形态、制度形态、实践形态、方法论四个方面研究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晚年分析和研究了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新认识和新理论,对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深刻认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的问题,是我们从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继承的历史遗产,也是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特点。社会主义要想在本世纪实现新的振兴,必须解决现实社会主义在今后发展中的“新的更强大的吸引力”和发达资本主义在未来革命中的“新的更强大的推动力”这两个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想在本世纪取得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拓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经济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民主政体和普选权是邓小平的政治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当代意义,一是破除了社会主义经济是纯粹公有制经济的教条主义认识;二是破除了社会主义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专制集权体制的封建主义倾向;三是破除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势不两立的形而上学观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社会主义观,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做出了科学判断;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是恩格斯集中阐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恩格斯在该书中概述了资本主义的局限性,也揭示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学说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改革开放道路。今天,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真正地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寻找完成的答案,又不能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只能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走自己的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要有正确的路线指引,二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三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全面指导,四要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思想,五要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先生在20世纪初叶形成的社会主义观,对后人研究和实践社会主义产生过重要影响。章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社会主义观的形成与发展、内涵与特征以及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联系与惜别的探析,指出了孙中山先生对认识社会主义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孙中山社会主义观与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思18世纪启蒙运动的过程中构建了其启蒙观,认为"启蒙思潮"虽带有一定的唯物主义色彩,但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是历史的、暂时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观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20世纪80年代"启蒙思潮"的历史地位:一方面有助于我们科学评价20世纪80年代"启蒙思潮"在"肃清封建主义遗毒"运动中的客观价值,另一方面要指出"启蒙思潮"的根本缺陷在于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设想与中国历史本身的发展规律并不相符。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正确道路,在新时代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之后,不仅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而且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集中起来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正是围绕这个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包含着密不可分的两方面内容,即社会主义本质观和社会主义实践观。这个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学习借鉴资本主义的积极成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所蕴含的文化批判精神指向一切既有的和即将生成的事物,它最主要的批判雏度有三:(1)指向尚未生成的可能性的领域;(2)指向现有的造物(包括自然存在物和人的造物)的自在性和异己性;(3)指向主体自身,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觉醒。由此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从悲剧与政治、经济、历史的多重内在建构关系中阐明悲剧的本质,建构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通过揭示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显现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空间,从外在的价值批判转向历史的自我批判,实现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思想文化的批判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实践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理论界围绕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是“跨越”还是“不通过”,开展了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全面、准确、科学地把握马克思这一思想的实质和内涵,从它的实证方法、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化、对外开放思想、生产关系可以跨越,而生产力不可跨越等方法论价值方面去探讨马克思这一光辉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意义,并运用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社会主义不具有从资本主义社会中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的大部分特征。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把两种社会主义类型予以混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激化。以计划经济体制为基础的社会体现出两个基本特征,表明了改革前的社会在本质上属于自然经济社会形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就是从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属于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不能回避资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构建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主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着许多的契合之处。实质上马克思晚年的设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坚定了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进行的深刻广泛的改革开放,又为马克思晚年设想的验证提供了无可辩驳的实践素材,从而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其独特的思维品格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它,并使马克思晚年的设想进一步中国化、现代化、实践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发展。它立足于对时代的科学判断,集中探讨和体现了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新主题的要求,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境界;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为实践依据,初步解答了作为一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观;着眼于对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继承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起了科学社会主义观的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