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晨媚 《中小学德育》2019,(8):42-43,47
法治专册的学习,需要建立法律与儿童生活的有效链接,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与发现生活中的"法",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指导其法治行为,才能帮助学生增进法治认知,促进其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会过"法治生活"。  相似文献   

2.
小学道德与法治尤其是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是政治启蒙教育的主阵地。教学可借助课前自主调查,联通政治与儿童生活,进而辨析认知误区,聚焦核心观点,帮助学生提升政治理解能力,丰富其政治认知,进而引领学生走进社会,通过实践深化政治认同体验,帮助儿童厘清认知,清晰观念,丰富理解,启蒙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学中,由于教材涉及到的大多数法律知识远离学生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儿童立场,精选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质疑、判断、分析、反思,自主建构相关主题的法律知识体系,缩小儿童生活与法律条文之间的差距,实现道德情感的认同、道德认知的巩固、道德品格的生成,以及法治思维、法治意识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巧用富有生活味的“舌尖”案例,创设议题式教学情境,厚植法治观念,设计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澄清认识,引导学生在探究与分享中触摸法律,让法治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5.
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面临的教学瓶颈。通过引入并合理运用影视资源,拉近法与儿童生活的距离;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道德思辨情境,激发儿童对法治生活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让儿童切身体验、感悟、理解法治生活,从而以法引领儿童生活行为,让法治意识浸润心灵。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作为法治教育专册,以探索学生学习活动所指向的问题域作为教材的基本结构,课题、框题、栏目等都以显性的问题出现。教学要用好教材本身的问题资源,法治社会生活的热点问题资源等,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法律的价值,并尝试运用法律解决生活问题,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2019年秋季,全国各地已经普遍使用全套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开启了法治教育的时代。教师要吃透教材,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教材法治教育内容,注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A2):111-112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加快了对周遭事物的认知能力,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存在一些叛逆心理,正是需要对其进行道德法治教育的重要阶段。较好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拉近学生和道德与法治的距离,帮助学生感受到道德法治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教学中树立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为主,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理念,就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法治行为,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目标。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习题材的"自由度"、课堂对话的"参与度"和生活体验的"敏感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法治知识,培养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提升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高妤娟 《江西教育》2023,(11):46-47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为基础,能促使学生在青少年这个关键时期“拔节孕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渗透法治教育,通过积极创设主题情境、丰富教学形式、紧密联系生活等路径,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87):116-117
培养青少年道德及法律的认知,应从小学启蒙阶段开始做起。做一个品德高尚,知法守法的公民,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同时对人们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将法制教育渗透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当中,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对法律的认知,知晓法律的权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内容涵盖了文明素养、法治、爱国教育等内容,旨在引导儿童做合格公民,形成初步民主和法治意识,学会通过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应当进行“提质增效”。本文旨在提出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设立相应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等方式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提质增效”。这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以及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21,(75):136-138
追本溯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理论知识,都来自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不仅如此,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根本目的,是要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用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用法律约束自己的举止。正因为如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回归生活。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呢?文章将主要围绕"演绎生活故事、创演生活剧本以及开展生活实践"三个方面,详细论述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的一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道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入学的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强,对新事物非常感兴趣。根据儿童的这一特点,教师就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入情入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思想上受到良好的感染与熏陶,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音乐、图片、游戏、榜样、实践等教学元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让其做一个热爱生活的儿童。  相似文献   

15.
吴敏 《湖南教育》2021,(1):56-57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基础性课程,是课堂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的主阵地“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真实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道德和法律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法治观念的确立,均有赖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理解和感知如何构建课堂与生活之间的顺畅连接。  相似文献   

16.
陶志猛  杨迎 《天津教育》2021,(3):183-184
小学六年级法治教育专册旨在通过专门的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利,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法治观念,逐渐形成法治思维。如何将"法律专册"课程中抽象的、生涩的法律条文,在儿童认知可以接受的思维方式落实,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即梳理教学内容,普及法治概念;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化法治理解;组织丰富的实践活动,落实好"法治专册"培养学生法治思维的任务,进而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吴向辉 《新教师》2022,(3):68-69
<正>公民法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将法治内容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凸显了小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法治意识的渗透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发展。一、法治意识的内涵及重要性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法治就是法律,而小学生还是不完全行为能力人,开展相关教育则显太早。其实不然,良好的品德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素质的根基,而法治意识则是这一根基得以稳固的有力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节约水资源为例,法治教育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关节约用水的相关条例,又可以对身边水资源污染、缺水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产生共情,通过法治意识的合理渗透,对节约用水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实现"用教材教",深入研读教材,主动挖掘梳理法治教育内容,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开发多元评价方式,将法治教育延伸至学生的家庭与社区生活。如此,才能提升低年段法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李静 《山东教育》2020,(1):105-105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  相似文献   

20.
道德思辨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儿童自身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与法治课堂须源自"真实",基于学生的实际道德困惑和成长需求,创设有效的体验活动情境,为其思维发展搭建台阶,引发学生真思考;营建轻松而宽容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呈现生活的复杂性,引领学生展开真探究,才能以"真体验"引领其道德真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