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图文并重”在新闻界是一个响亮的、有诱惑力的口号,愈来愈多的报纸在向往着、尝试着、实践着。 一“图文并重”是办报理念的创新 1、从“并茂”到“并重”是当代报纸的与时俱进。 我国的报纸经历了无图到有图的漫长阶段。即便到了有图的时代,版面上的图片最初也是很少、  相似文献   

2.
抓“活鱼”是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比喻广大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写一些好稿件。这些好稿件的特点应当具有“五强”,即:主题重大,针对性强;报道及时,时效性强;新鲜独特,新闻性强;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贴近群众,可读性强。 可是,一说到抓“活鱼”,不少人认为这是记者和通讯员的事,与编辑无关,编辑只是等着记者、通讯员将“活鱼”送来,编到版面上去。其实,这种被动等稿的现象显然有碍于提高报纸的版面质量,有碍于提高报纸整体水平。笔者认为,编辑作为报道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积极主动地发现“活鱼”,寻…  相似文献   

3.
周诗泉 《新闻前哨》2004,(11):57-58
政法新闻是报纸版面上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工作面的宽泛性和强大的社会关联性受到读者的关注。政法新闻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敏感性,关系到社会稳定、社会影响和社会效果。对于媒体记者来说,一方面乐意到出新闻的政法战线采写新闻稿件,另一方面,如果把握不好,便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同时,编辑也时常面临编排方式不同而导致  相似文献   

4.
5.
6.
程广民 《军事记者》2003,(10):43-43
~~新闻编辑要会做“加减法”@程广民$《长江日报》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河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省社会文化生活类报纸总编辑会议以后,我和省委宣传部新闻评议组组长杨福山同志议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些报社的总编辑,两眼整天盯住稿子,在稿子上勾勾抹抹,惟恐因一时不慎,在导向上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摄影报道是瞬间形象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一种报道形式。新闻图片的编发技巧包括照片说明文字的编发技巧、照片本身编发技巧、照片在版面上的安排技巧。这些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课上,老师提供了一幅新闻图片,内容是:与会者接受采访,在其目光的正前方,一个人为其托着稿件,上面写着:“通过这次会议,我对党和政府的有关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发生之前没有前兆、不可预测或难以预测,突然发生、场面转瞬即逝的事件。在事发时间、地点、性质无法提前预测的情况下,就要求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迅速作出反映和判断,客观、及时、准确地采访、写作、编辑出好的稿件来满足读者的需要。具体来说,在采访和报道突发性新闻时应做到以下“五要”:  相似文献   

11.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会使新闻报道锦上添花。本人通过多年来的新闻摄影实践以及近来担任文字记者的一些采访经历,深深地体会到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既不能机械地“合作”,也不能盲目地“单干”。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的这种“分”与“合”的关系如果拿捏得当,会充分发挥新闻照片在报纸版面上“一图胜干言”的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雪红 《新闻窗》2014,(5):94-94
2011年以来,各新闻媒体都在贯彻中央"走转改"精神,大批记者深入基层采访,发表了大量来自基层的报道。三年多来,黔南日报记者纷纷走向田间地头,到学校、进企业,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求所愿,用一篇篇生动清新的文字稿件,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新闻图片,记录社会的变迁,讴歌群众的创造,反映时代的风貌,回应社会的关切。我作为其中一分子,在"走转改"活动中也是收获多多,感悟颇深。  相似文献   

13.
当下的新闻传播业界有一种怪现象:一方面是长期脱离新闻一线采访实践的编辑在指导记者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的稿件也大加斧砍,常常使原本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丧失价值与鲜活性。  相似文献   

14.
赵纯克 《新闻导刊》2006,(6):37-37,36
报纸重视新闻图片的今天.图片编辑地位也逐步得到加强和重视.如何使新闻图片在报纸上出彩.这是图片编辑起码的责任和时时面对的挑战。我在多年的摄影部主任和图片总监的岗位实践.体会到要做好图片编辑起码要具备有“用心、尽心、精心”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工作的分工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体,然而,由此也带来或产生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其中编辑和记者之间的矛盾可以算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那么,编辑与记者之间究竟有哪些矛盾呢?这些矛盾应该怎样解决呢?本文就此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说到军事新闻的来稿质量,编辑们感触最多的是一眼看中的好稿少,可编可不编的多。而记、通讯员们又觉得军事新闻难写。写好军事新闻固然不易,但好稿少的原因不在难写,而在采访功夫不到家。名报人邵飘萍在《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中指出,在报纸所有业务中,“以采访最为重要”,“因为一张报纸的最重要原料厥为新闻,而新闻之取得乃在采访”。可见,在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和出版中,采访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时下的电视和报纸新闻报道中,我们常常能听到或者看到这样的话,“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或者了解到……”,“某某(采访对象)对记者说……”,这基本已经成为现在新闻稿件的一种写作模式,可以说,这意味着记者成了新闻稿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张克非 《新闻传播》2005,(11):65-66
《牡丹江晨报》是一张8开32版的都市类报纸,由于主编对图片的重视,几年来图片在报纸上一直很抢眼。遇到重大事件,编辑部有一种共识:让摄影记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2005年6月10日,宁安市沙兰镇发生200年一遇的洪灾。编辑部闻讯后立即派车让笔者和一位文字记者同往。由于我们两人是全国各家媒体中第一个到达现场的记者,笔者拍摄的照片在本报第一时间刊出后,新华社以通稿的形式向国内外发布。沙兰洪灾期间本报的新闻图片多次以一版组图的形式刊发。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采编与报纸“大副刊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