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人给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曾有一位作家这样描绘萧红,萧红恰似旧中国黑暗夜空中的一抹明霞。她打破传统,异军突起,以独具风格的优美散文和散文化的小说给现代文坛带来了一支支清新明丽的歌,一曲曲哀婉动人的歌。  相似文献   

2.
徐琳 《文教资料》2012,(27):70-7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儿童视角是她所青睐的一种叙事策略。她借助纯真的语言表现童真童趣,透过儿童的心灵世界来窥探人生百味,礼赞天地万物,从而在对生活本真的真情抒写中传达了她对于人生的独特观照。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萧红的研究已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不断有文章与论著问世。特别是随着诸如女性主义思潮等新批评观念的涌入,对她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角度切入。但在这些论著和文章中,对于这位有自己独特气质的女性作家,人们对她的特质、她的悲悯情怀,特别是她文本中爱情描写的缺失缺乏细致的分析,文章主要从孤独意识方面来解读萧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呼兰河传》描写内容的分析,探索萧红的身世之殇。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呼兰河传》采用了独特的潜入自我内心的儿童视角,本真又变形地呈现了她童年生活的呼兰县。既有被滤去杂质的美梦重温,也有意识、合理地遮蔽了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突显了人物灵魂的麻木;既有真挚的个人体验,也有对荒谬性的成人世界拷问。从而在普遍性的人类关怀高度,巧妙地完成了她作为一个寂寞的边缘审视者的批判使命。  相似文献   

6.
不知是萧红的有意安排,还是她潜意识的孤独使然,但不管她创作时的思维过程如何,摆在我们面前的创作成就却是大家有目共睹、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萧红在她的《呼兰河传》中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处在荒凉世界中的寂寞人群。如果说《呼兰河传》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茅盾语),那么它展现  相似文献   

7.
萧红《呼兰河传》的悲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其小说《呼兰河传》以呼兰小城为背景,向世人展示了旧中国下呼兰河人愚昧无知的生活状态与他们生命的悲剧,在深刻地批判封建制度的同时,充满了深厚的人文情怀。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融多种文学特质于一体,其中蕴含着的思想也是非常复杂的,充满了悲剧色彩。作家萧红通过描述呼兰河人的日常生活,揭露了旧中国人民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寄寓了作者无情的批判与讽刺。基于此,从《呼兰河传》的故事梗概切入,分析《呼兰河传》悲剧意识的源头——萧红的生平,进而对《呼兰河传》这一作品中的悲剧意识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是一个颇显特别的文本,体现出一种特别的个体性,尤其是小说中那别类的散文化叙事风格,萧红确实用带有一种含泪的微笑回忆寂寞的小城,小说仍吴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  相似文献   

9.
"五四启蒙意识"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话语,它以其欧化批判传统,让文学领域迎来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萧红作为一位优秀的新文学作家,其所创作的小说自然承载了时代的话语,蕴含启蒙味道。《呼兰河传》完成于1940年,是萧红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呼兰河传》一方面承载启蒙传统,进行国民性批判;另一方面又过度启蒙,责之过切。这种矛盾,构成了《呼兰河传》复杂的启蒙内涵。  相似文献   

10.
江天成 《语文新圃》2009,(12):27-28
《呼兰河传》写的是一个小县城、一个在东北呼兰河边的小县城里发生的故事。照萧红来说,只有两条大街、两条小街,第一章的第一节,就把这四条街加个泥坑子翻了个底朝天。而就这么四条街的事,萧红写了近三百页。  相似文献   

11.
身处20世纪的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最具艺术才情的作家,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明显的写作特点:运用儿童视角,将小说散文化,思考国民性,关注小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观照萧红个人的生命历程为出发点,分析了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思想意义,认为在小说那“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后面,揭示的是人们对环境的依存与人类亲情的异化;女性世界灵与肉的悲苦;对民族性格中“小”的揭示,对生与死的隐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呼兰河传》中,萧红以对民族苦难命运的深切关注,刻画了家乡土地上“沉默的国民灵魂”。作者从文化反思的角度,深刻挖掘了造成小团圆媳妇、王大姑娘悲剧的历史文化根源;同时塑造了民族脊梁大的人物──磨倌冯嘴子形象,在他身上寄托了萧红对民族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小说创作中,萧红以独特鲜明的文体风格和描写女性意识的深入成熟而独树一帜。对于她的代表作《呼兰河传》,大多是从性别这一独特角度和其对国民性批判主题的继承上进行探讨和分析.作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运用女性解放的相关理论,进一步探讨萧红在女性解放问题上的理性审视。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既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又是一部优美的散文诗集。从这部散文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出萧红心中的"恨"。萧红的一生,充满动荡、漂泊、孤独、悲伤和苦恨。这个苦命的女子在饱经现实的摧残中,无所依托,只能从童年的回忆中取暖,借以对现实的抗拒。《呼兰河传》表面读来平静如水,其实蕴含了作者极为深重的苦恨。这些苦恨正说明了萧红在现实的洪流中,找不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惆怅。萧红《呼兰河传》的恨虽无声,却悠久绵长,震耳发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中,萧红无疑闪耀着熠熠光亮。萧红是一位在"五四"启蒙思想影响和熏陶下觉醒的女性,是一位拥有丰富情感、盖世才华和独特语体的作家。她的一生颠沛流离、短促悲凉,饱受被放逐的孤独和痛苦。她的文学作品正是其人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7.
18.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之一。随着对萧红研究的深入,《呼兰河传》也被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进行了挖掘和阐释。《呼兰河传》无疑是萧红思想逐渐成熟、阅历日益沉淀的成果,她以一种沉静的、坦然的、从容的姿态描绘着她所熟悉的呼兰河城,以一种成熟的、悲悯的情怀追忆着慈祥又童心不眠的祖父,怀念着可笑又可怜的有二伯,梦幻着藏着她绚烂纯真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9.
《呼兰河传》所受到的不同待遇的原因,除了有特定历史的学观念的因素,还有对于萧红的创作起点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接到通知立马买了去哈尔滨的机票,接着过年,忙碌之中翻阅最多的就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早年的阅读书目,当我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而且是一个农村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