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演奏者对乐器音乐风格把握的原则 演奏者在演奏中对乐曲风格的把握与表现,就是要在更高层次上对作曲家创作个性及其艺术作品特征的总体把握和在现,以使音乐演奏更具历史感,并达到音乐美学水准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演奏重奏的作品时,不同重奏团体演奏同一首作品的效果不尽相同,导致这种结果有多种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个体技术水平的差异、对作品风格把握的欠缺、未了解作曲家创作该乐曲的背景等方面。本文将从上述这几个方面着手,通过探讨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让重奏者能更好的处理该作品,并能运用到其他重奏作品上。  相似文献   

3.
音乐灵性的缺乏,是我们在学习和演奏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钢琴演奏中要想诠释好一个作品的音乐内涵,那就必须理智地看到作曲家的意图、思想,和掌握他的风格、写作手法.钢琴演奏属于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因此,演奏者不能随意将作品的风格、情绪、形象都重新创造,而应该将作品原有的风格、情绪、形象等与演奏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想象结合在一起.这样演奏者既把握了作品的风格和作曲家的思想意图,又能让自己的演奏不丧失个性.  相似文献   

4.
钢琴的演奏不仅涉及弹奏的手指技术问题,还涉及我们对于作品的曲式结构、创作背景、时代风格、作曲家个性等的全面理解,故而要想演奏好钢琴作品,就需要我们在版本的选择、乐曲的理解和曲式的把握、演奏技巧三个维度进行训练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花鼓》是由美籍奥地利作曲家弗里茨·克莱斯勒所创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后经过改编移植到二胡中,以二重奏的形式登上舞台。笔者结合演奏经验,试图从作品创编背景、胡琴重奏版演奏分析、作品对二胡重奏的启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以期待演奏者在二胡重奏中能更好地把握乐曲的风格韵味与重奏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古筝演奏者充分把握作曲家作品的创作感情、意境、意图等,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乐曲中心思想和情感?展示音乐作品的本质?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是古筝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钢琴音乐表演要经过两次创造,一次是作曲家的创作,一次是演奏者的再创造。作曲家的精心创作有赖于演奏者对音乐作品完整的了解、掌握与发挥,将乐曲的内涵与精神充分地表达出来。一个钢琴演奏者,弹奏一首作品.如何找出音乐的灵魂.决定音乐的调配、乐句的呼吸、音乐的走向与感觉,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探讨的问题。一、版本在忠实地对待原曲时,会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在众多的版本中,我们应该采用哪一种版本?这众多版本的产生.是因为出版时,让不同的对乐曲有研究的演奏家进行了校订,这些演奏家在原作上加进了自己的记号。这些版本我们可…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思想、风格、创作意图的集中体现,而在每一部作品中,作曲家都要在音乐的进行过程中,使用大量的乐谱标记来提示演唱、演奏者如何准确地表现其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风格。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这些乐谱标记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演唱者准确把握和诠释作品的主要依据,也是进行二度创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情感的认知与乐曲内容的统一一部钢琴作品是作曲家情感的寄托,是钢琴表演者酝酿感情的依据。我们拿到一首新的乐曲,首先是读谱,对整首作品要认真研读与揣摩,在整体上感知和把握作品。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还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创作意图、或者参考其他的文字资料。这是因为每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作者可能因  相似文献   

10.
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钢琴演奏,要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就必须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刻理解,领悟作曲家的思想意境,通过认真读谱、把握节奏、乐句处理、听觉培养及演奏的歌唱性等全面技术进行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将作曲家"一度创作"的意念与乐想再现给听众.  相似文献   

11.
结合作曲家的具体音乐作品,从大提琴演奏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了大提琴在完成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即要认真把握乐曲作品的历史性和真实性,在此基础上,发挥演奏者的主观能动性,把历史性与时代性、真实性与创造性和谐地统一起来,更好地完成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艺术史上,贝多芬创作的《月光奏鸣曲》和德彪西创作的《月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贝多芬,德国有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最擅长音乐领域中的器乐领域,其中交响曲和奏鸣曲形式影响最深。法国有名作曲家,德彪西,印象主义的代表,印象绘画对他的作品有影响。两人虽然不在同时期,但都著有《月光》。本文浅析两部作品创作背景风格和演奏技巧的不同,希望能对演奏者演奏不同风格作品技法上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该曲谱本身的理解来描述音乐本身,以及乐曲中所需要的技巧来浅析全曲。对于所演奏乐曲技巧的展示和情感的表达,就要对乐曲进行全面的了解,结合曲目风格、文化及创作背景,体会作曲家要表达的内在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琴音乐在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化思想和文化价值取向,涌现出大批优秀的作曲家和代表作品,散发出独特的东方传统文化韵味。本文从中国钢琴作品中民族性的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元素着手,探讨其独特的东方神韵风格,挖掘作曲家更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并将中华民族文化深层次的内核精神和文化内涵准确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作曲家,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他不仅是20世纪上半叶匈牙利伟大的作曲家,同时他将西方古典与中欧民族音乐巧妙结合,这也是20世纪音乐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他的创作中钢琴作品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其中《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具有重要的代表性,本曲是通过作曲家对匈牙利各地民间音乐的整理、记录,而创作出来的全面地展示出匈牙利的民族风格,提供给演奏者以充分的发挥空间,笔者通过演奏实践总结出心得,有助于把握巴托克钢琴音乐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波兰作曲家肖邦创作的《第三叙事曲》是一首生命的凯歌,情绪变化最为丰富。但乐曲又充满舞蹈性。三个各带风情的主题轮番演奏着,音乐在巧妙的组织中展开。本文将从把握乐曲背景、整体风格以及演奏技巧为主线来剖析这部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7.
作为音乐表演艺术的钢琴演奏,要准确而完美地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就必须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刻理解,领悟作曲家的思想意境,通过认真读谱、把握节奏、乐句处理、听觉培养及演奏的歌唱性等全面技术进行钢琴作品的"二度创作",将作曲家"一度创作"的意念与乐想再现给听众。钢琴演奏中"二度创作"是钢琴演奏的重要环节,它是美的艺术,包含着丰富而宝贵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论钢琴作品风格的演变对钢琴技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钢琴风格上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变。风格的变化引起了钢琴演奏技巧的不断发展与变化。乐曲的表现,需要演奏者的乐感与身体相协调,通过跟钢琴的互动而完成。演奏技法对于乐曲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时代特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一部音乐作品的演奏技巧上,我们能领悟更多关于作品的情感色彩和作曲家赋予乐曲的独特风格。同样,只有正确掌握了不同风格作品的内涵本质,在钢琴演奏上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文章将从钢琴作品的时代风格的演变及其对钢琴技法影响的几个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钢琴的作品数量很多,他们风格不同、时代不同.一首完整的乐曲,要从技巧与风格的协调统一来进行实际演奏,这不仅需要很强的技巧性,而且还要我们对钢琴作品有正确的处理和分析,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和作品风格.本文从钢琴作品的声音、作品的不同风格、各个时期的作曲家及时代背景和对踏板的运用这几个方面入手,阐述如何对钢琴作品来进行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前提.除了正确演奏音符和节奏,更重要的是从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旋律、速度、节奏等方面去仔细研究、挖掘作曲家乐曲的丰富内涵.才有可能把握乐曲的情绪及风格.准确地表达作者所要塑造的音乐形象。了解这些之后,就应放慢速度,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再反映到我们的双手上.这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