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在考查有关曹操的史料的基础上,概述了曹操的法治思想,着重分析了曹操法治思想的特点、形成原因等,同时认为,曹操法治思想是曹操得以顺利统一北方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关于曹操的评价,"乱世之枭雄"似乎是基本的定论,倒也简洁明了。而易中天在《品三国》中则认为曹操的性格是最为复杂的。但是人们终究要认识曹操,客观地评价曹操。事实上,从曹操做过的几件小事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曹操不同寻常的智慧。从望梅止渴中,可以看出曹操用不寻常的素质和魄力进行了巧妙的激励;从割发代首中,可以看出曹操用机智的权宜做出了兼顾两全的决断;从绝妙好辞中,可以看出曹操用独到的眼光一直关注看到事情背后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几出曹操戏来比较艺术上的真实与历史上的真实,认为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艺术上的曹操是反面典型而历史上的曹操是正面形象,艺术上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既有不符之处,也有基本相同之处,艺术上的曹操并非一概是坏典型,也有具有歌颂性质的曹操戏。曹操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性格的复杂性、丰富性同性格的定向性、一贯性相统一,它就使艺术上的曹操形象具有多种面貌。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曹操的发迹史和曹操的三次求贤令以及曹操对人才的驾驭等方面,阐明唯才是举是曹操人才思想的核心,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易中天  刘天纯 《高中生》2011,(16):16-17
杨修出身名门,博学多才,多次在曹操面前展示聪明才智,却因一个莫名其妙的罪名被曹操所杀。杀死聪明的杨修,曹操留下了"妒才"的坏名声。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呢?杨修被杀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曹操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6.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视角解读一代枭雄曹操的人才观.通过剖析曹操的人才观与时代文化特征间的关系,把握曹操人才观与时代观、发展观、功业观的内在统一,探究曹操人才观的独到与人才经营的成功,并依据现代人才管理理念揭示曹操人才观内蕴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读完《曹操》这本书,我对曹操的了解更加全面了。 以前,总听人们说白脸曹操,认为曹操很奸诈。看了这本书,了解了曹操的生平作为后,我有了不同想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组成一股强大力量,他自视甚高、生性多疑,却也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相似文献   

9.
荀彧是汉末忠臣,在汉末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动荡中,为了振兴汉室,他选择尽心辅佐雄才大略的曹操,他认为只有曹操可以一统天下,他希望曹操一统之后将天下再交回给汉帝。荀彧为曹操集团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扩大,曹操进而走向了剥夺皇权之路,这与荀的初衷有很大的不同,荀彧的目的是维护汉室权威而不是帮助曹操谋取皇权,所以,荀彧与曹操分道扬镳了。  相似文献   

10.
曹操,是三国时期地主阶级中颇有才干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曹操的评价,历来有毁有誉。五十年代末,史学界对曹操评价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多数同志同意为曹操翻案。近年来,有的同志又对曹操的评价提出了新的看法,本文拟就新近对曹操的评价问题的论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曹操是一个英雄,而在小说戏剧中却被看成一个奸雄。曹操从英雄到奸雄的演化原因,第一是曹操的两重性为演化奠定了基础;第二是民间文化与伦理政治文化的影响使曹操形象日趋成为一个奸雄;第三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作用最大,把曹操基本定型为一个奸雄。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白脸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们应该客观地评价他。《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也不是纯粹的奸臣,也有他雄才伟略的一面。全书第一回,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子治世之能匠,乱世之奸雄也。"我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奸雄必然是既奸又雄两个方面,舍去哪一方面都是不正确的。一、曹操奸的一面曹操的奸主要表现为:凶狠、狡诈、诡谲。  相似文献   

13.
《三国志》着力描写曹操的文治武功和卓越才能,表现曹操的旷世奇异和济世之才。而两晋南朝的小说野史却毫无讳言曹操缺点,将曹操塑造成一个放纵不拘、奸诈无信、自私残酷的反面人物。两者皆事出有因。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5.
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求实精神,文章对<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作了探源溯流的系统考查,实事求是地阐明了作为历史人物的曹操的两面性,细致分析了曹操从历史人物向文学典型的演变过程;通过这种考查和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刻认识曹操这个艺术典型的审美价值,以及曹操形象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三国演义>曹操形象的成功塑造,为历史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6.
"尔虞我诈""野心勃勃"这些词是大部分人对于曹操的定位,但是究其文学作品鉴赏,可以发现曹操不愧为一代枭雄。高中阶段曹操诗词品读较多,教师基于《短歌行》一篇做出教学赏析,带领学生走进曹操的内心,领会其三国时期的雄心霸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8.
曹操“:那位将军是谁?”赵云“:我是Cloud赵!”曹操“:Cloud就是云,所以Cloud赵就是赵云!”曹操“:那位将军是谁?”张飞“:我是Fly张!”曹操“:Fly就是苍蝇,所以Fly张就是张苍蝇!”张飞“:……”马超“:穿红袍的人是曹操!”曹操“:糟了!”(当场扯下红袍)马超“:胡子长的人是曹操!”2.谁是曹操曹操“:糟了!”(当场剪下胡子)马超“:胡子短的人是曹操!”曹操“:糟了!”(当场贴上胡子)马超“:有头的人是曹操!”曹操:……(“耍我呀?”)3.在麦城吕蒙“:关羽军断粮20天了吧?”陆逊“:是的!想必他们都饿到无法出战了。”吕蒙“:好!出击打垮关羽!…  相似文献   

19.
<正>董承等人立誓除掉曹操,捐躯报效献帝,不料,董承家奴秦庆童因事对其怀恨在心,入曹操府告发吉太医,吉太医、董承等人遭曹操毒手而死。那一纸盟书上的刘备、马腾等人也成了曹操的“眼中钉,肉中刺”,曹操分兵五路征讨刘备。刘备欲趁曹操远道初至困乏之际偷袭曹操,可曹操早有准备,张飞败走芒砀山,刘备落荒而逃,投奔袁绍。曹操取小沛,攻徐州。关羽护刘备妻小,死守下邳。曹操爱惜关羽才德,听取程昱计谋,  相似文献   

20.
在人才济济的东汉末年时期,曹操可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起步阶段,无论是从声望上来讲,还是从实力上来讲,曹操远远不如袁术、刘表以及袁绍等人。但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最终还是曹操用自己超人的智慧以及无与伦比的用人艺术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长期军阀割据的状况。特别是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过人谋略以及用人手段让人刮目相看,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仍然有许多军事家在关注古代曹操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正因为如此,曹操的用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