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商山早行》是温庭筠在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赴襄阳的途中,经过商山时所写的。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旅况羁愁的特殊感受。  相似文献   

2.
范垂新 《教学随笔》2008,(Z2):108-111
温庭筠,本名岐,字飞卿,山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重要的诗词名家之一,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传其"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吟’"(南宋尤袤《全唐诗话》)。晚唐时代,政治极端腐败,当权者朋比结党,互相倾轧,把持朝政。温庭筠虽然富有才华,但无人援引,兼其生性傲岸,生活颓放,曾在旅店中因"不识龙颜",傲视宣宗,又曾得罪于宰相令狐,长期受到排斥,一生中仅做过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之类的小官。由于长期宦游在外,沦落不偶,因而怀才不遇之感,思乡之情常常发于篇什之中。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1,(Z2):25
【闲言碎语】每个人都有思乡的情节,温庭筠表达自己眷念故乡的方式,就是字字含情地描写出行时的场景。我们也常用"还记得那时"作为回忆的开头,在描写一段回忆的时候,越是描写得细致入微越能说明那一刻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榭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小学《语文读本》中的一首诗,忆及我上中学的时候,每逢星期天回一趟家,星期一早上再从乡下的家中赶到城里的中学。为了上第一节课,总要天不明就在嘎嘎的风箱声中爬起来,摸盆凉水洗把脸,母亲从锅里捞起烫手的鸡蛋,用一方大红笼布包起来,塞进我的书包。  相似文献   

5.
乡愁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弥漫不开的情结.《商山早行》作为温庭筠的代表作,因其中有“杜陵梦”一语,而多视杜陵为温庭筠乡愁所系之地.本文将从杜陵之“梦”、凫雁之“满”、板桥之“迹”和驿墙之“明”四个方面,对诗歌文本进行细读.同时借助作家的生平考证来说明温庭筠在《商山早行》中眷恋的故乡并非“杜陵”,而是其籍贯“并州”.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11,(13):25-25
【闲言碎语】每个人都有思乡的情节.温庭筠表达自己眷念故乡的方式.就是字字含情地描写出行时的场景。我们也常用“还记得那时”作为回忆的开头.在描写一段回忆的时候.越是描写得细致入微越能说明那一刻对我们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梧桐意象、梧桐·雨的组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然综观晚唐五代词作,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则是第一次成功运用"梧桐·夜雨"意象入词的典范,它对后世词作泛用"梧桐·夜雨"意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鞍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鞍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鞍赋》之处。  相似文献   

9.
<锦鞍赋>是温庭筠在成通元年(860)后、七年(866)前为女道士、诗人鱼玄机而作.这篇赋借锦鞵颂赞鱼玄机的美丽不凡,并寄有对她被李亿遗弃后的安慰之意.该作虽然从陶渊明<闲情赋>脱化而来,但是以锦鞵为赋,以词境、词法入赋,是前所未见的.南宋词人刘过<沁园春·美人足>选材、取意、以赋法写词,有取于<锦鞵赋>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由于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加以山川险要,道路阻塞,使得人们特别依恋乡土。离乡远游者,无论是戍卒、游子、商人,还是贬谪的官员,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客子思乡的情怀,这种情怀也成为唐诗吟咏的重要内容。温庭筠的《商山早行》就是一篇具有代表性的诗作: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对光和色的感觉特别敏锐,体现于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往往不像传统的中国画,更像西洋画。《侠客行》将阴云的灰暗、宝剑的微光、血迹的淡红、奔马的素白、夜色的浓黑、飞雪的晶莹,巧妙地穿插编织于诗中,使其互相对比,又互相融合,构成了一个调子和谐而又层次丰富的画面,很好地烘托出主人公——一位侠客的身份和情怀。借斑斓色彩绘形抒情,成为本诗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晚唐"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艳情词进行比较,结合两位词家不同的人生际遇、审美情趣、个性资质,探讨他们不同的笔法在词作中呈现的不同艺术风格,分析柳永对温庭筠词风格的继承与突破。  相似文献   

13.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这是晚唐诗人温庭筠写的一首颇有特色的行旅诗。诗人十分有才气。从前曹子建七步成诗,温庭筠双手交叉八次即可完成一首律诗,人称“温八叉”;又因为他的诗含蓄而艳丽,与名诗人李商隐风格相近,因而文学史上并称“温李”。这首诗写的大约是诗人在长安再也混不下去,远走襄阳投靠曾袒护过他的高官徐商,途经商县东南的商山时的一个生活场景。中晚唐诗同盛唐诗大不相同。盛唐时国运正隆,士子们纷纷立志从军从政报效国家,自己也得以发达而名扬天下,故…  相似文献   

14.
从《全唐诗》的考察看盛唐“列锦”辞格的发展演变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锦辞格渊源于汉代,经过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发展,演进到初唐时在结构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至盛唐时代,则又踵继有了新发展。与两汉魏晋以及南北朝、初唐时代相比,有三个不同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列锦”作为一种修辞格,渊源滥觞于两汉时代的诗歌作品。经过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反’复运用,到初唐时期,“列锦”已经发展出许多新的结构模式。与此同时,伴随着词在唐代的发展,唐及五代词中的“列锦”在继承两汉以来的诗歌“列锦”模式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一些与词这种文体有关的新的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诗歌之美无处不在,对于诗歌的品读可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本文试以《商山早行》为例,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意境,技巧,情感五个方面来品读,领略诗词中的大美。  相似文献   

17.
以《天净沙·秋思》所用列锦法为例,在详细阐述其文法关窍的基础上,设计有序易行的读写结合练习,探索如何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让经典文法在读写结合中焕发新的意趣。具体方法是在讲透何谓“锦”、如何“列”与“法”何用的基础上,基于场景设置与步骤分解,设计相应的读写结合迁移训练,使学生想写、懂写、能写,由浅入深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真正发挥经典文法的奇效。  相似文献   

18.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诗歌意象朦胧迷离,清代诗人王士祯曾说,"一篇《锦瑟》解人难",在教学过程中,若想让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的学生读懂《锦瑟》,尤其是读懂四个虚幻缥缈的典故,愈发难上加难。虽然,我们可以对文本进行多元的解读,但若只是为了迎合主题的多元化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规律,忽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9.
渔父的人物形象,通常被解读为道家的隐者。而实际上,渔父的身上带有许多儒家隐士的特质。通过与严子陵等人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渔父和屈原在思想本质上的同一性:一个用激烈的沉渊行动来明确个人志向,一个用坚定的疏离世俗生活来显露个人品行。把渔父的形象理解成为是一个懂得处事哲学的儒家智者,比理解成一位退隐、避世的道家信徒合适得多。  相似文献   

20.
老子的“虚实相生”观对司空图营造意象多有影响;庄子的“心斋”对司空图也大有启发。同时,中国画论及其他诗人的诗论对司空图的意象理论也有一定影响,从而最终促成了司空图以“虚”为纲来建构诗歌“意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