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洛维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192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意识流小说。小说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自我实现过程,可以用瑞士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创始人卡尔·荣格关于自性化和原型的理论进行关照。自性化意味着个体人格的发展与完善,而克拉丽莎的心理历程正是其人格发展过程的写照。本文从荣格原型理论的四个重要方面:人格面具、阴影、阿尼姆斯和自性,来分析克拉丽莎的痛苦根源以及她的自性化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对事物的恐惧很容易泛化,比如宝宝怕洗澡大多从怕洗头泛化而来。宝宝怕洗头、怕剪指甲并非天生,而是从痛苦经历中习得的,因此,父母处理宝宝日常身体卫生需细心应对。  相似文献   

3.
夺魂蜡像     
人的恐惧源于一切现实与非现实界限模糊的东西,特别是充满未知和神秘的事物,而恐怖小说根据人的这种心理,通过营造充满悬念和神秘的气氛,给读者带来恐惧感。恐怖小说素材多样,包括现代社会生活体验、现代人和人性所面临的种种困惑,例如:生死、命运。这篇小说让读者生畏之处正是人对死亡、对生死的未知所产生的恐惧。其实,小说中的主角就是魂断于这种恐惧--对自己臆想出来的杀手的恐惧。俗话说:"魔由心生。"  相似文献   

4.
生与死,这真是一个太过复杂的问题。不仅对于孩子,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亦然。原来儿子不全是因为失去朋友感到难过,而是因为直面死亡的冲击给他带来的巨大恐惧。怕死,怕痛苦,怕家人朋友伤心,怕失去幸福快乐……作为父亲的我,此时无疑应该给儿子更坚强的心理后盾,让他从恐惧和不安中解放出来,对死亡有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5.
疯狂与节制--评《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端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10-112
本文从"正常(理智)与疯狂"这一对对立因素入手,着重分析了它们在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作用,并以此为视点探讨了其中的女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形象,指出疯狂与节制是构成克拉丽莎性格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吴云 《文教资料》2007,(15):105-107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小说《达洛维夫人》一直广受瞩目,可从多种角度解读。本文紧紧围绕主人公克拉丽莎的内心世界,从她压抑的生命状态中,解读她获得灵魂之解脱的过程。探究属于克拉丽莎灵魂的独立空间,以及她超越常人的对生与死问题的思索和感悟。  相似文献   

7.
《达洛卫夫人》是一部意识流经典著作。克拉丽莎内心活动的分析是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和难点。对人物的审美状态进行观照,恰是解读人物内心世界最直观、最基本的方式。克拉丽莎的审美体验清楚地展示了她通过审美来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过程,即冲破世俗理性束缚,寻找内在生命的活力,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因此,从审美移情的角度对克拉丽莎的审美体验进行剖析,以考察人物内心矛盾中的自我、精神转变和最后的精神蜕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达洛卫夫人》是英国小说家伍尔夫的经典小说。小说中作者对正常与疯狂这一对立元素进行了描写。本文试图从这一对对立元素入手,来分析它们在小说的作用,并从侧面表现克拉丽莎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吴尔夫与上海作家王安忆是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这一西一中两位作家在其作品《达洛维太太》与《长恨歌》中对女性意识有着两种独特的表现。这种认识既不同于西方女权主义的霸权意味,也有别于中国当下文坛的身体写作。吴尔夫在《达洛维太太》中通过克拉丽莎.达洛维太太的意识流动,回顾了30多年的人生历程和情感纠缠;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则通过王绮瑶30多年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一位女性和4个男人的情爱故事并流露出浓浓的怀旧情结。同是回忆,克拉丽莎与王绮瑶却呈现出女性意识瞻前与顾后的两种不同情感取向,吴尔夫通过克拉丽莎的怀旧更多呈现的是一种苦闷的思索;王安忆通过王绮瑶的怀旧更多表现的是女性沉醉于审美的天然嗜好。其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和固守,对时间的恐惧和优游。  相似文献   

10.
正"这年头,大多数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师们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学生们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父母的盛怒。"真相很简单——当我们怀揣着恐惧,把目光紧紧跟随着学生的身影,把威慑当作教育的捷径时,教室里就有了新的恐惧。  相似文献   

11.
克拉丽莎·达洛维是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变幻特征的一个人,她却是她自己,有她自己对生命、信仰和爱的看法,解读这一人物形象,可揭示伍尔夫超脱于现实生活之上的小说结构及其内在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解析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中对于病态的社会制度的批判,通过克拉丽莎和塞普蒂默斯不同角度的观察,从内部和外部分别展现父权社会制度扭曲人性的内幕,同时分析了萨利.塞顿身上体现出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女性主张。  相似文献   

13.
欣赏理解小说,一是要抓住人物主角;二是要抓住题目。作家创作小说,取题是提纲挈领的重要步骤。从题目中可以概要地了解到作家关于整部小说的题材范围、主体情节、核心人物和创作宗旨的构思方向和主导趋势。上篇已介绍了哲理性题目、警醒性题目,下面再介绍几种:  相似文献   

14.
我1991年大学毕业,到现在已经快30年了,没有再敢回到课堂上.我对教育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七八年前去成都和一些中小学老师交流,他们告诉我,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好像全国各地的学生都是这样的. 怕周树人和文言文不用多说,但是怕写作文让我没有想到.用自己的母语写作,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能力,就像...  相似文献   

15.
有句话,好多年了想说总也不敢说,不是怕得罪了谁,是怕听的人不相信。先得说说我的状况。我原先是写小说的,后来写散文,再后来写文学评论,现在从事学术研究,刚刚完成的著作是《徐志摩传》。实际上这几样是交相为用,比如现在做学问,也常写散文和文学评论。作为小说作家,我不是最好  相似文献   

16.
【苇月的话】 《念书的孩子》是一部以留守儿童为主角的小说。 开开的爸爸妈妈在外地打工,九岁的他跟着爷爷在家乡上学。为了排解寂寞,爷爷每晚都鼓励他念书。开开的成绩好起来,多次得到老师的表扬。节节患病突然去世,独自在家的开开感到孤独和恐惧。  相似文献   

17.
正视恐惧     
<正>如果说老鼠怕猫,就要变成猫;猫怕狗,又要变成狗……最终要变成人。而人又怕灾难和死亡,难道就要变成灾难和死亡吗?老鼠的恐惧仅仅出于对生的渴望。假象害怕真理,邪恶恐惧正义,世间万物自有与其相克之物。如果始终生活在自己恐惧的阴影里,惶惶不可终日,那种生活又有多少乐趣可言!整日提心吊胆,每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我曾经被铁制的大型玩具砸中下巴,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恐惧带来的慌乱,使我当时就昏倒在地,醒来时,已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用绷带包着的我茫然失忆,不清楚事情的经过。出院后,我虽然已经拿掉了绷带,但下巴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印,从此,照镜子成了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动作,自由自在的我,唯一的烦恼就是那个引人注目的疤痕。不知为什么,我竟渐渐讨厌起照镜子来,怕看见我的疤痕,怕看见我愁眉苦脸的表情。我恐惧,我忧伤,这个疤痕什么时候才能消失?难道我一生都会被异样的目光包围吗?从此,我再也不照镜子了。从那以后,脱离镜子的生活使我又重新开…  相似文献   

19.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从<金大奶奶>到<闷雷>再到<玉卿嫂>,三篇小说一方面展示了以"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为主角的世情生活景观,展现了女性主体不断成长的过程,表现了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紧密关联;另一方面又以一种现代的叙述技巧与价值意念确立了自己的现代小说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