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相继开展技术预测或国家关键技术选择,从国家需求出发,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提供依据,为产业界和广大社会公众提供未来科技发展信息。 预测(foresight)是人们在现有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一定的经验、理论和方法,对未知事物的预先推测和判断。技术预测(technologyforesight)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日本科技政策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节艳丽  杨舰 《科学学研究》2003,21(6):611-614
1995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标志着日本为迎接挑战而做出科技政策的转型。在新的意义上理解和加强基础研究,成为日本这一科技政策转型中带有根本意义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对新时期日本科技政策转型的必要性,以及转型后日本科技政策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应的举措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  相似文献   

3.
科技政策科学是在国家层面促进科技政策研究发展的一种新形式,目的是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对国家决策提供持续和系统的支持。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国家层面上推进科技政策成为一门科学的国家。本文指出,日本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科学的发展既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决策科学化趋势的反映,又有日本国家及其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求。日本采取设立专门计划的方式从重点任务、竞争性项目、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以及数据基础等方面全面推进STI政策科学的发展,其特点是:强调形成以证据为基础的政策,开展战略研究、精心设计项目,全面布局、重视人才建设,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杜芳舟 《科技风》2012,(20):27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科学技术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战败的废墟上,从一个科技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日本通过科技政策的调整与改变,制定了适合自身科技发展的战略,使日本成为经济和科技的强国。研究战后日本科技政策演变,对中国现在与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科技政策科学是近十年来国际科技政策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以科学社会学的理论和视角,归纳分析科技政策科学的基本思想,评述美国和日本发展科技政策科学的做法,分析科技政策科学走向体制化的特点和动因,指出科技政策科学新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日本科技政策发展也有其鲜明的特点,值得引起重视.通过对日本科技发展新情况的分析,使我们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以科技论文和资助项目为主要资料,对2011年以来国际上发表的科技政策研究论文、以及美国SciSIP计划、日本SciREX计划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科技管理与政策”相关的规划布局和资助项目进行定量和定性综合分析,揭示国际和我国科技政策学的研究态势。美国科技政策“学”强调“科学基础”,主要侧重于服务政府部门的科技政策制定和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日本则倾向“学科建设”,包括国家重要政策议题的专题研究(任务导向研究),针对科技政策学术共同体的课题资助(自由申请研究),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以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我国的科技政策学,建议同时借鉴日本学科建设的思路以及美国协调各政府部门政策过程的思路;建议加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考虑设置“科技政策研究”专项资助渠道与多元资助机制;建议将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建议建立政策研究界和决策者之间的建制性交流研讨机制等。  相似文献   

10.
自1901年诺贝尔奖开始颁奖以来,日本共产生了22位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以日本获诺贝尔奖为基点,着重分析了为日本科技强国建设打下扎实基础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科技政策与路径,并总结了相关经验。日本的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科技战略与政策在推动科技强国建设中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彭学兵 《科技与管理》2003,5(6):128-13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本国的产业政策,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日本国家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其科技补贴政策,对我国加入WTO后的产业政策的制订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通过研究日本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日本科技补贴政策与WTO规则的适应性与冲突性,提出了制定我国科技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探索国内外科技发展的长远趋势,日本科学技术厅从1971年始,每隔5年用传统的德尔菲法对未来3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进行一次大规模预测。这是日本实现“科技立国”的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第五次科技预测中就16个领域1149个国内外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立足科技创新,以科技外交为触手参与国际竞争和规则重构。日本综合科技创新会议(CSTI)是日本最高科技政策咨询决策部门,其重要职能之一便是促进日本科技外交发展。本文基于中国学者张冀燕对科技外交工具的分类,以CSTI的发展、产出成果中展现的工具性为切入点,分析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特点,为我国发展科技外交提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玉祥  朱桂龙 《预测》1994,13(1):57-61
科学发展预测的概念和功能陈玉祥,朱桂龙,陈德棉(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23000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当前世界各国科技政策调整的一个趋向是,加强科技政策研究,加强科技预测...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绩效、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发展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绩效,有力地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科技实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两个方面分析了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的总体绩效,并与大陆、日本、韩国等进行了适当的比较分析,得到台湾地区科技政策绩效相对较高的基本结论。通过梳理台湾科技政策演变,概括出台湾科技政策的基本特点。针对大陆科技政策发展实际,提出了大陆完善科技政策,提高科技政策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定价:88.00元《日本科技创新态势分析报告》主要针对近年来日本科技创新态势的最新进展和动向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日本的科技研发现状、科技战略与规划、科技创新举措、技术转移、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重点调研了近年来的科技体制调整、科技基础设施情况、科技人才政策等目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还没有涉及的领域。此外,《日本科技创新态势  相似文献   

17.
系统回顾了9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后,日本科技创新政策的发展演变历程,重点围绕1995年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确立后的变迁与发展进行论述.首先阐明了日本科学技术基本法设立以后促使日本的科技政策发生转变的背景及原因,然后对每一阶段的政策特点、重大事件和发展脉络进行了剖析与解读.结果发现,科学技术基本法设立后的六期科学技术基本...  相似文献   

18.
王达 《今日科苑》2020,(5):1-9,15
随着传统科技领域的技术不断进步,超越传统科技领域范畴的特定科技领域备受关注。本文对日本技术预见实施过程进行剖析。首先,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对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确定的702个科技主题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建立了32个科技主题集群。其次,对集群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后,通过上述的分析结果与专家判断相结合,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提出16个未来重点关注的特定科技领域,为我国开展技术预见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本科技法制与我国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法制对推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科技法制的角度出发研究日本科学的迅速崛起,通过论述日本科技法制的结构和内容,对日本科技法的制定实施、科技制度改革、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和研发成果实用化等宏观科技体制方面做出归纳总结,从而表明了科技法制对日本科学迅速崛起的明显推动作用.最后,根据日本科学崛起与科技法制之间的依赖关系,就我国完善科技法制、加快科技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日本自2002年全面开展政策评估,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评估体系。本文通过介绍日本政府政策评估的制度建设、评估模式及其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结合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评估机构开展政策评估的实践,总结认为,日本的政策评估本质上是用于改进行政主体的管理,特别是改善管理目标和途径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中国当前的科技评估(主要是科技计划评估)工作现状,提出全面认识评估作用、加强评估体系建设等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