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科学地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基本问题。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引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旗帜,为我国社会提供了价值导向与规范,指明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丰义核心价值体系”,十七大对其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那么,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怎么理解呢?价值体系是社会学、经济学范畴研究的内容,它受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在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是复杂多元,甚至呈现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核心价值体系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和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直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集中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意识的差异性、价值体系的社会性和人的思想行为活动的规律看,人们需要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告知、说理论证和实践强化机制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路径。任何社会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性,是人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当代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本文便探讨了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价值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积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网络建设等方面,使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为当代大学生所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思想品德课,并非是孤立于社会之外、游离于生活之外的独立课程,而是一门基础的、系统的、影响学生道德水准和培养学生价值取向的德育课程。这一课程特点,决定了其追求的教学目标,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滋养学生的成长历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那么,思想品德课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基于传统文化发育基础和现实文化空间基础上的“辩证生成”过程。前在预设规约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根本价值和有效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得以生成、得以有效运行的“客观规定”和“主观约定”。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最大化,必须合理设定“主体间性”、“权义关联”、“道德伦理”、“价值存在”和“理性支持”等张力区间。  相似文献   

8.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并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一起,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为我们明确社会  相似文献   

9.
价值主体多元化条件下,执政党和参政党,社会制度和国家,政府和企业,社会和个人,以及各社会团体和组织机构都有自己不同的价值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特别必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施分层教育,营造强势舆论,抓好建章立制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的凝聚力,其意义在于实现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同,建设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教育,提高大学生辨析各种社会思潮的能力,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等是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作为肩负保家卫国使命的光荣群体,更应该是弘扬爱国主义的实践者和先行者.  相似文献   

12.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的全过程,可实现高校育人与如何育人的有效对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创新高校教育功能,可实现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的统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实践,既有助于更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就必须充分理解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注重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结合,注重价值理论学习和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躬行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余清臣 《中国德育》2010,(11):19-20,2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必须理解、认同、坚持、实践和参与建设的政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根本上是中国公民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培养社会主义的中国公民为根本目的。在实施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坚持教育行动与社会建设并举、大教育途径、价值共识姿态等战略。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其基本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由各种社会主导价值观构成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兴国之魂,决定着国家、社会、个人的发展方向.大学生群体是我们社会中思想最为活跃的青年群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的践行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总体趋势是向着自觉性转变的过程,但由于大学生受到价值取向、理性判断和自觉认同的影响,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认同存在差异性,据此,需从六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和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如何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势,探索出切实有效的大学生价值教育方法,将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吸引力和凝聚力作用的发挥,并使之真正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关键在于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科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基本问题是实现全社会认同的逻辑起点,这些问题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科学内涵、现实意义、主要原则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它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集中体现在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价值观的引领整合上。作为一所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等院校,如何更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多培养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社会有用之才,宣传好、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最高价值目标。认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民众的理性认同,成为社会思想共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内涵的通俗化、表达方式的简明化、宣传阵地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