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及时报道和鼓吹抗日,《大公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首先是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先后被迫委弃了五处馆舍。《大公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只出有天津、上海两个版。抗日战争时期,除这两个版外,又先后增出了香港、汉口、重庆、桂林等四个版。这四个版都自备馆舍,分头编辑,分头出报。到了抗战后期,除重庆版继续出版外,其余的五个版都先后被迫停刊。天津版停刊于1937年8月5日,汉口版停刊于1938年10月18日,上海版停刊于1938年12月14日,香港版停刊于1941年12月13日,桂林版停刊于1944年9月12日。每一次停刊和相应的转移,都要损失…  相似文献   

2.
《大公报》1902年创刊于天津,跨越了晚清、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抗美援朝、和平建设等历史时期。报馆从天津起家,曾先后在上海、汉口、香港、重庆、桂林、北京等地出版。随着全国各地相继解放,天津《大公报》易名《进步日报》出版;上海《大公报》保持原名出版;重庆《大公报》则改为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香港《大公报》维持原样,  相似文献   

3.
徐铸成(1907-1991),江苏宜兴人,是现代中国卓越的新闻家、著名编辑、爱国老报人.从1927年在北京<国闻通信>社当练习记者开始,历任天津<大公报>、上海<文汇报>、<大公报>香港版和桂林版、重庆<大公晚报>、上海<大公报>和<文汇报>香港版的总编辑和总主笔等职,从事新闻事业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4.
我从1946年参加杭州的《东南日报》做外勤记者兼收录国际电讯,后来转入上海与香港《大公报》、《新晚报》做编辑,直到1993年从香港《明报》退休,四十多年中记者、翻译、编辑、社评委员、总编辑、社长都做过了,从采访新闻、编排,以至创办报纸、机器购买、厂房建筑、印刷、电脑化、广告、财务、人事管理、报纸的收购合并、上市公众化等等,都曾经做过,就是没有经营管理过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现在又做了大学新闻系的老师,这一行,总算是挺内行的了  相似文献   

5.
《深圳商报》是深圳市人民政府机关报,是开放型、多功能、综合性日报。其宗旨是:立足深圳,宣传特区,辐射内外,服务经济。今日的深圳商报,既出日报,又出晚报;既有报纸媒体,又有电子媒体;既在内地出版报纸,又在香港联办专版,是一个传播手段先进、拥有多媒体的报业集团。具体说,可以概括为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发展快。《深圳商报》1991年初复刊,四年多来,从对开周二刊发展为日报,从日报四版发展为十六版。1994年又创办了四开八版的《深圳晚报》。从1995年1月起,又与香港大公报合办《大公报·深圳新闻》专版,目前每周五期,在国内报界开创先河。  相似文献   

6.
我从1936年4月加入大公报上海版后,一直到1966年大公报北京版停刊为止,前后三十年,都在大公报编辑部卫作,虽然不是大公报的上层干部,也参与过一些重要的事,了解一些具体情况,就自己的亲身经历,原也打算写几篇回忆录,作为研究大公报的参考资料,现在尽先写出这篇香港版的回忆录。 1937年底上海沦陷后,交通隔离,报社正有大批国外订购的卷筒白报纸,积压在香港、广州,无法内运,报社派我  相似文献   

7.
八、大公报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创办人:总经理英华(敛之),中国近代影响较大的民营报纸,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以敢于议论朝政,反对袁世凯赢得读者.几经周折,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汉口、桂林设馆出报,1966年"文革"开始后停刊,在内地出版64年,香港<大公报>仍继续出版.该报出版于光绪三十四年四月二十七日.  相似文献   

8.
桂林日报     
《传媒》2002,(6)
《桂林日报》是中共桂林市委机关报,自1951年创刊以来,在中共桂林市委的领导下,积极为桂林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并且报社本身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桂林日报社办有《桂林日报》、《桂林晚报》、《体坛导报》三张报纸,共有员工206人,其中高级职称29人,中级职称105人,初级职称51人。 《桂林日报》、《桂林晚报》覆盖全市17个县(区);《体坛导报·博彩》覆盖广西全境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长沙、昆明等城市分印。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于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创办人是英敛之。到1916年9月,英敛之把《大公报》售与王郅隆、王接办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9个月后、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公司”、决定接办曾红极一时.如今却因经营困难而巳停刊的天津《大公报》。“新记”是标志与前《大公报》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11.
1997年7月26日,香港硕果仅存的《新晚报》宣布停刊,该刊总编郑纪农称,由于香港报业的残酷竞争,电子媒介的发展,晚报市场逐步萎缩,导致香港晚报的最终消失。而大陆晚报的发展迅猛,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态势。香港晚报的发展史对大陆晚报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广西僮族自治区市报协作会议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九日至十六日在桂林举行了第二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南宁晚报、柳州日报、梧州市的鸳江日报、柳州铁路管理局的柳铁工人报和桂林日报等五个报社  相似文献   

13.
《北京晚报》编辑部编辑同志:您好! 看到晚报试刊,激动的心情是一般人所难以理解的。我是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今年三十岁。记得在一九六三年——我仅仅十三岁时,由于家庭生活比较困难,我父亲所在的西单邮局领导为了照顾我们,每天批给我们200份晚报零售,每月酬金18元。每天下学后卖晚报,一直到晚报停刊为止,四年的时间并不算长,然而我们兄妹五人一直是用这笔钱交学费。  相似文献   

14.
简讯     
十七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报纸负责人,4月7日至12日在绍兴举行了首次历史文化名城报纸经验交流会。这十七家报纸是:北京日报、承德群众报、大同日报、南京日报、苏州报、杭州日报、绍兴日报、泉州晚报、景德镇报、洛阳日报、开封日报、长沙晚报、广州日报、桂林日报、春城晚报、大理报、延安报。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27日,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霎时间,在我国内地新闻界引起了极大的震撼。人们疑惑:内地晚报是否也要走下坡路?内地晚报还能火多久?...  相似文献   

16.
一、上海创刊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全国解放,我由于偶然的机缘当了十二年新闻记者。最初是在上海、广州、桂林的救亡日报:皖南事变后,到香港和邹韬奋、范长江等同志一起创办华商报;太平洋战争发生,香港沦陷,我到重庆进了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后,回上海恢复了救亡日报(改名建国日报),出了十二天,被国民党封闭;接着我去新加坡,参加了胡愈之同志主持的南侨日报;在那里干了七、八个月,我重返香港参加了华商报的工作。这十二年的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的前身——齐齐哈尔日报社始建于1954年8月。同年9月15日,《齐齐哈尔日报》创刊,其前身是《黑龙江日报》。1985年7月1日《鹤城晚报》创刊。齐齐哈尔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9月28日经齐齐哈尔市委批准成立。目前主要有《齐齐哈尔日报》、《鹤城晚报》、《小作家报》以及网站《齐齐哈尔新闻网》四大媒体,在齐市新闻文化战线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卓有影响的一家大报,1902年创刊于天津.1926年,胡政之、吴鼎昌、张季鸾接办后,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方针,励精图治,使该报名噪一时,并于1941年在重庆获得美国密苏里学院新闻奖,这是国际新闻界授予中国报纸的一个很高的荣誉.此后《大公报》江河日下,大际的《大公报》先后停刊,原有的《大公报》,仅剩下香港《大公报》一家,开始了新创业史.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2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20.
焦作日报     
《采.写.编》2013,(5):65-65
焦作日报系中共焦作市委的机关报,创刊于1957年7月。1961年因经济困难停刊。1983年复刊。目前。焦作日报社现有固定资产一亿多元。《焦作日报》每天出版对开6张24个版,Et报发行量8万余份。2007年5月又出版发行了《焦作晚报》。晚报版每天对开8张32个版.发行量6万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