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网站,即"新闻单位设立的登载超出本单位已刊登播发的新闻信息、提供时政类电子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①。此类网站一般分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和其他新闻网站。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闻网站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支持,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家正式批准建立全国新闻网站约200家,形成了中央、省级、市级的三级阶梯式新闻网站布局。我国新闻网站往往依托于主流传统媒体,具有充沛的新闻来源和专业的新闻队伍,这保证其  相似文献   

2.
关欣 《新闻前哨》2010,(6):91-92
互联网在现代社会中凭借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几乎超越了传统大众传播媒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民,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现身网络,描述了社会生活以及各类新闻事件,网民们尽情发表着自己的言论和个人观点。网络新闻的含义就是通过互联网发表新闻信息,提供公告服务,向公众发送时政通讯。许多非新闻专业人士对新闻进行网络报道和宣传,这拓展了新闻报道的范围,使得业余与专业之间的界线变得十分模糊。  相似文献   

3.
陶俊培 《传媒》2010,(7):19-27
近年来,通过大力加强重点新闻网站建设,重点新闻网站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迅速崛起,在引导网上舆沦、推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不仅提供了我国85%以上的网上时政类新闻信息,而且已成为国外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4.
业界资讯     
《新闻战线》2015,(3):236
"人民曰(yue)报"等17个微信公号被依法关闭1月13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了近期被依法关闭的一批网站、栏目和微信公众账号。共有50家网站、频道(栏目)以及微信公众账号被依法关闭,包括24家网站、9个网站频道(栏目)和17个微信公众号。有关网站、频道(栏目)、微信公众账号被关闭的原因包括:假冒党政机关或媒体名义发布虚假信息;发布涉赌博、诈骗等违法信息;传播淫秽色情内容;不具备登载时政新闻资质违规登载时政新闻等。  相似文献   

5.
新闻信息服务类网站的主体责任经历了由有限责任到相对有限责任、全平台责任的演变。随着该类网站对用户行为和社会生活影响能力的不断增加以及该网站基于数据处理能力和新技术、新应用能力的不断提升,新闻信息服务类网站的主体责任有向超级平台深进的趋势,意味着互联网新闻信息类服务网站的责任范围在拓宽、责任形式也越来越趋于细化,这有助于互联网新闻信息类平台更好地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下,各类新兴传播媒体对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都产生了影响。尤其是对于新闻传播业,新兴社交媒体的出现提高了信息公开化程度,同时也增强了言论自由程度。形形色色的网站新闻与其旗下软件辅助报道,都对传统新闻类出版社带来了不小冲击。基于此,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对于时政新闻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庆 《新闻窗》2009,(2):34-35
对于地方都市类媒体而言,本地新闻的竞争方是其生命力所在。作为本地新闻的三大支柱,社会新闻是凝聚人气的基础,经济新闻是服务和品质的体现,而时政新闻则是赢得公信力的“拳头产品”。如果一家媒体的时政报道弱,那么,它在当地不会成为一家主流媒体,从而也难以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相似文献   

8.
杨程茜 《今传媒》2016,(8):69-70
地方新闻网站为了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需靠精准的服务脱颖而出。榆林新闻网在内容服务上具海量性、实时性、地域性等特点,并在语言上下功夫,巧用修辞、网络熟语等,使标题生动活泼。从生活服务上看,网站服务本地受众,重视生活服务性,同时还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本文除了研究《榆林新闻网》新闻的服务功能,还详细分析了时政、社会、财经、视点新闻标题的编辑策略,并对地方新闻网站服务功能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时政新闻的发展现状入手,以《晋中新闻联播》为范例,对时政新闻和民生类新闻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如何在新形势下开拓出时政新闻发展新空间,实现时政新闻报道向提升统筹力和引导力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党报来说,时政新闻代表着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是非常重要的新闻产品.时政新闻的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党报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权威性. 时政新闻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关大多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报纸的新闻产品中,时政新闻由内容的重要性和公众的关联性决定了其不仅占据着重要版面,更代表着权威的声音,承担了报纸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我国互联网自1994年向公众开放以来,最先在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得到应用,党中央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互联网发展态势,及时确立了集中力量建设重点新闻网站的发展思路,用党和政府的声音占领互联网这一新的思想舆论阵地,先后确定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推进政务信息网络化,打造"阳光政府",完善新闻发布机制的重要举措,各级地方政府在网上建立新闻发布平台成为新气象。本文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省级政府新闻办公室网站进行实证研究,从栏目设置、信息呈现方式、互动方式、信息更新、服务意识等方面,对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建设现状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从丰富网站内容,及时发布更新信息,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增强互动效果,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等方面,促进新闻发布网络平台建设,适应网络时代地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新需要。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新闻网站紧步全国性新闻网站,近10年来呈高速发展之势。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不仅成为当地广大网民获取了解本地信息的重要窗口,而且成为本地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一个重要的公众信息服务库,社会效益呈增长之势,有的超越了传统媒体,凸现出新闻网作为第四传媒的重要影响力和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罗聂  陈边 《新闻前哨》2012,(11):74-75
经过十年的发展,地方新闻网站从探索期进入了发展期。随着中央新闻网站和全国性商业门户网站的区域化步伐逐渐加快,地方新闻网站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从强化内容建设入手,突破重围,加快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是地方新闻网站必须正视的迫切问题。一、本地化是地方新闻网站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是无地域限制的,但是网络媒体是有地域限制的。特别是新闻信息资源在向活动资源转化,并最终  相似文献   

15.
时政类新闻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体现一个媒体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周报是新闻媒介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是周报在参与时政类新闻报道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局限和时政类新闻的时效性产生了较大的冲突,导致了周报在进行时政类新闻报道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群体,在周报销量下降的同时,也会为周报在一个地区的公信力和传播价值产生深远影响。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周报要深刻挖掘自身存在的优势,从时政类新闻纵深角度出发,对时政类新闻进行深度挖掘,强化对本地读者的服务和信息报道,加强周报和新媒体的融合,从而不断提升周报的新闻报道深度,更好地吸引读者群体。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周报如何做好时政类新闻的对策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6.
全国性重大时政题材的报道是地方媒体的职责,在目前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新闻网站共同组成的网上主流报道格局中,地方新闻网站如何找准定位,结合网络特点、发挥地域特色,围绕重点,热点做好报道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南方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做出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的时政类新闻节目中,经济类的新闻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公众也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社会生活和新闻工作的“经济化”趋势。如何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挖掘出经济新闻中的读者关心的东西来,是新闻从业人员亟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经济新闻的“三贴近”,更具有广泛的受众要求。  相似文献   

18.
资讯情报     
《中国传媒科技》2014,(16):34-34
<正>网信办"微信十条":违规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据新华社报道,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8月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又称"微信十条"),规定公共信息服务公众号需向主管部门备案,公众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违反规定公众号将限制发布甚至关号。新规还规定用户须签订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等"七条底线"的协议,"后台实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部分新闻网站的内容比较死板,主要是时政要闻,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视觉传达设计不断进步的形势,优化新闻网站信息视觉传达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目前优化新闻网站信息视觉传达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总结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优化新闻网站信息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些具体措施.希望本文能帮助相关网站对信息视觉传达设计进行优化,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莉 《新闻知识》2006,(7):41-43
信息时代的车轮飞速前进,媒体的受众市场也开始从“大众”向“分众”演进。时政类新闻期刊因而迅速崛起。其间虽然几经起伏跌宕,但最终以丰富的信息,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及深刻精要的评述,凭借权威信息和独家发言,漂亮地完成市场版图上的开疆拓土与重新分割的使命,被喻为中国期刊业第四次浪潮的主角。诸如《南风窗》、《新闻周刊》、《新民周刊》、《环球》、《嘹望东方周刊》均纳入其列。在信道过剩、信息同质化泛滥的时代,不做简单的重复、不做大量冗余信息的堆砌,发掘深度,体现真知灼见,是培育并向公众昭示媒体时政风格的关键。时政新闻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