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不朽,是因为他的巨人文化特质的存在。本文论述了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生成和逐渐增强的过程,并揭示了这种特质与世纪之交鲁迅研究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鲁迅的巨人文化特质虽然与他的克里斯玛禀赋密切相关,但终究是由社会赋予的,是在“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个阶段不断生成和逐渐增强起来的,它影响着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世纪之交的鲁迅研究以普及、出现大家、形成流派为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一九五九年,“四人帮”中自封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姚文元,匆匆抛出了《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这株大毒草,对鲁迅进行了攻击、诬蔑和诽谤,歪曲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机会主义路线头子树碑立传,宣扬修正主义观点,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对一九三六年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问题,姚文元在《巨人》中有段毒汁四溅的文字,他说:“鲁迅逝世前那一段时间里,胡风、冯雪峯等进行了恶毒的挑拨,企图利用鲁迅来分裂进步文艺界.由胡风、冯雪峯挑起的两个  相似文献   

4.
鲁迅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巨人、最伟大思想家的一大原因是其批判地、辨证地对待中西文化。他在激烈抨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的同时,认真地整理古籍并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面对西方文化,他大胆地拿来,但决不盲从,而是批判性地吸收。鲁迅这种自觉的文化选择意识在当下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卡夫卡是具有相似精神特质的文化伟人,本文以鲁迅的散文诗《过客》和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为切入点,对鲁迅和卡夫卡这两位文化巨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进行比较,分析他们强烈的批判精神、无路可走和无家可归的文化困境、以及强烈的孤独意识。  相似文献   

6.
鲁迅一生给中华民族留下丰富、珍贵的遗产,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的巨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具有无私、勤奋、求实、独创的治学精神。这些精神,既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表现在他的文学研究上。探讨和学习鲁迅的治学精神,对于我们今天更快地攀登文化科学高峰,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思想巨人,他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的作品暴露了病态社会的种种弊病,没有哪一个作家像他一样将我们的国民性写得那么形象深刻,鞭辟入里。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审查通过的高中语文教材收入的鲁迅作品共19篇,几乎涵盖了各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语文读本》更是将鲁迅作为一个文化现象来解读,可见语文教育界对于鲁迅作品的高度认同和关注。鲁迅作为现代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象征,在艰难的民族文化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对民族命运的焦虑和思考,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巨人,他的作品是民族的、时代的一面镜子。鲁迅作品教学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收鲁迅散文三篇,小说八篇,杂文七篇,共十八篇。份量是比较重的。但由于“四人帮”对鲁迅的歪曲、有关资料的严重不足和长期以来“左”的深远影响,目前的鲁迅作品教学问题比较突出.这里试列举一二.  相似文献   

10.
以"立人"为中心--鲁迅思想与文学的逻辑起点(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前鲁迅的东渡日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空间转移".他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为起点,并产生如下问题意识,即如何既要批判东方传统促进民族的现代化,又要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质疑;如何完成"现代民族文化"、"现代民族主体"的重建.鲁迅在日本早期的著述,其中心词的转移,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危机在于文化危机,文化危机在于"人心"危机,民族"精神"的危机.从此鲁迅处于主流思潮的边缘并显示着鲁迅式的文化品格.鲁迅著作中心词"个"强调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其典型的个性主义思想是将"立国"建立在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立人"的根本在人的信仰."精神界之战士"是批判、战斗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这也是鲁迅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作家网透露:今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这位为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文化巨人,北京大学昨天举行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座谈会暨《鲁迅大全集》首发式。据悉,这个版本的《鲁迅大全集》比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0卷本《鲁迅全集》增补700多万字,弥补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鲁迅全集》  相似文献   

12.
郁达夫在悼念鲁迅时曾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我国人民对鲁迅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全面。充分表明我们党和人民对这位世界文化巨人的崇高敬仰,和对他遗留给我们的思想文化魂宝的无比珍视,这就是我们民族有希望的明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心里始终存有一种鲁迅情结,通过阅读和引用鲁迅的著作,毛泽东建构起一座政治巨人和文化巨人心灵相通的桥梁。这种内在精神层面的相通,一方面缘于两人对中国革命及前途的深切思考,另一方面也因为两人有着共同的革命事业及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4.
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伟人,他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之中、是在对传统文化与现化文化的反省与选择之中站立起来的文化巨人。要深刻而深入地理解鲁迅,必须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中,置于东西方文化的历史传统中,从文化的视角作深入细致地观照和透视,才能真正了解作为文化伟人的鲁迅产生的缘由,才能真正把握作为文化巨匠的鲁迅的伟大之处。黄健先生的《反省与选择》(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出  相似文献   

15.
该书由闽江学院中文系廖诗忠博士撰写,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全书共分六个部分,依次是:鲁迅思想中的“复 古”维面、“新生”祈愿中的文化归源之思——鲁迅与先秦文化、民族原初生命力的再造——鲁迅与先秦神话、民族原 创性观念的价值重估——鲁迅与先秦思想、民族古老“心声”的现代回响——鲁迅与先秦文学、民族“新生”母题的 深层建构——《故事新编》与先秦文化。该书是中国鲁迅学史上首部系统、深入论述鲁迅与先秦文化深层关系的专  相似文献   

16.
鲁迅科学教育思想论略范安平今年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纪念。作为现代中国的文化巨人,鲁迅不仅以他似匕首、如投枪的杂文、小说为武器,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一生中热爱科学,倡导科学教育,为我国的科学普及...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鲁迅的文化接受观作了追踪评析,认为,它的形成既有鲁迅个人的原因,更有时代的影响,并与鲁迅早期爱国主义精神、朴素辩证唯物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同时,鲁迅的文化接受观又具有明显的向外来文化偏斜的主导倾向(此点迄今尚未引起研究者们的足够注意)。鲜明的针对性、社会功利价值追求、民族文化心理批判等特征,它在不同时期又呈示出体现鲁迅一贯思维特征的独特的演进、变化和深化历程。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以前,姚文元连篇累牍,发表了一系列所谓“研究”鲁迅文章,并且出版了《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这本书。在这些文章和书中,姚文元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鼓吹瞿秋白的资产阶级观点,颠倒两条路线斗争历史,美化周扬一伙,肆意诬蔑和攻击鲁迅,歪曲和篡改鲁迅著作,充分暴露了反对鲁迅的右派面目。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却摇身一变,以纪念鲁迅为名,把自己打扮成保卫鲁迅的“左派”,研究鲁迅的“权威”,妄图欺世盗名,捞取篡党夺权的政治资本。现在,我们必须撕掉姚文元的假面,还其反对鲁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9.
蔡世平 《今日教育》2014,(11):12-12
“去中国化”说的是目前的状况,其实这一现象是有历史渊源的。中国长期以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不够,这要往前推100年,优秀的文化传统被割裂了,现在应加以纠正和弥补。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了一批文化巨人,文学方面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等人,美术方面有齐白石、徐悲鸿等人,他们身上交汇了横坐标和纵坐标,纵坐标是指中国传统文化,横坐标是指现代世界文化。这些文化巨人学贯中西,他们赶上了私塾的末班车,比如鲁迅古文化功底很深厚,唐诗宋词倒背如流,自己还能作旧体诗。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是反动文痞姚文元在五十年代炮制的一部黑书。在这本书中,姚文元以捍卫鲁迅传统的“卫士”自居,批判别人说:“他们伪装鲁迅的拥护者,口口声声鲁迅如何伟大,但事实上却险恶地歪曲鲁迅思想和创作,用作他们反党反马克思主义的武器。”这些话,恰恰是姚文元的自我写照。他自己正是采取反革命两面派手法险恶地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