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裁分析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裁分析理论的发展与深化推动了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语篇体裁决定性因素之一是语篇的交际意图或功能,因此译者须从语篇体裁角度入手,正确认知原作交际意图和功能,制定相应的翻译策略,采用恰当的译语语篇形式准确表达原作意义,从而有效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从字体与排版的意义及插图的意义两个方面对Winnie-the-Pooh中英文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索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问题。研究发现:当儿童文学多模态语篇被翻译之后,其多模态元素可能发生变化,原作中的某种突出性特征在译作中可能由另一种不同的模态进行表达;译作中的插图可能同原作的插图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译文目标读者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原作中图文共建的意义在译作中可能丧失,需要译者进行创造性的弥补。因此,儿童多模态叙事语篇的译者应有一定的视觉素养和儿童本位的翻译观。  相似文献   

3.
作为书面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标点符号具有重要的语篇衔接功能。在翻译中,对标点符号的正确解读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原文,也有助于我们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技巧准确地表达译文。文章在篇章语言学理论的指引下,采用对比分析、实例结合的方法,对英汉逗号、破折号的语篇衔接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其翻译策略和变通技巧。  相似文献   

4.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语篇翻译是一个涉及源语作者、译者与目标语读者的“双重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也是跨语际的一种解释性运用。语篇翻译的效度取决于最佳关联:译者必须有效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使得翻译尽可能地类似原作。从关联角度来说,翻译实际上就是认知语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迭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7.
理解:翻译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信息,以达到“忠实”、“通顺”。然而,对原作的“忠实”,在目的语中所表现出的“通顺”,都须以准确理解原作为前提。为了达到翻译的目的,译者必须首先克服种种障碍,准确地理解原作。  相似文献   

8.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达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9.
语篇是翻译的直接对象,它能够传达完整的信息。在英汉语篇互译的过程中,语篇中的文化因素、语境、译者的语篇意识以及语篇的连贯程度都会影响语篇的翻译。译者在翻译语篇时,不能将语篇中的单个词或者句子孤立起来翻译,而是要将它们放到语篇中去理解。准确的掌握影响英汉语篇互译的因素,会帮助我们翻译出优美、准确的语篇。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篇的特点是表达准确、简洁。如今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国外新闻成为国人了解世界的途径。新闻的汉译准确连贯地传递信息尤为重要。以Halliday和Hasan的衔接理论为指导,分析英汉新闻语篇中衔接手段中照应方面的差异,探究新闻语篇英译汉翻译策略,以期使得译文更加准确、地道。  相似文献   

11.
词汇衔接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好的衔接词汇的翻译不但可以实现译文语篇的连贯,而且还可再现原作的文体风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廖美珍教授的译作《在亚当之前》中各种词汇衔接手段的识别和重构,阐明在语篇翻译中词汇衔接的合理翻译能让译文从意义和功能上与原文对等。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际转换,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笔者认为,在翻译中,译者应树立篇章意识、语篇观,从而提高译文质量、再现原作风格,达到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章首先根据语篇分析理论提出语篇翻译的实质是以原试图传递的信息为主线,习可能完整地、准确地表达作的思想意图。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在主题、连贯、统一等方面对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章最后提出语篇翻译仍是以“信”为本,只是追求“信”的手段和策略以及判别标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连贯是文学语篇必不可少的特征,准确识别和重构连贯是文学翻译保留原作诗学价值和研究意义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译林版《简·爱》中的语篇连贯为切入点,分析译者在译文中是否能识别、重构文内有标记连贯,从而指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识别并尽可能重构原作变异连贯模式下所采用的语篇连贯手段,做到“以无标记对无标记,以有标记对有标记”,以此保留原文陌生化手法构成的有标记连贯之诗学、艺术效果,还原经典文学作品在文学性方面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意图性是语篇语言学家RdeBeaugrande与WDressler提出的七项语篇标准之一.在语篇理解的过程中,只有当读者领会了作者的意图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交流的中介,能否将原作的意图再现于译作中,对译文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本文从语篇的意图性特征出发,对<祝福>及其英译本的语篇意图分别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说明译者如何以简洁生动的笔触,以及贴切的选词和恰当的文化信息转换,在忠于原作精神文化的基础上,再现原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16.
语篇视点与英汉语篇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涉及对语篇的理解和连贯语篇的重构 ,视点分析可以更好地透视语篇 ,语篇视点与英汉语篇翻译关系密切。语篇翻译中的视点迁移和障碍消除的原则以不影响译语语篇信息的准确传达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卓阳 《培训与研究》2006,23(3):125-126
翻译中如何忠实地示现原作的附随信息直接关系到能否本质地还原原作的具体语境。语符移译时附随信息的示现既要考虑语篇表层结构的句际衔接又要关注语篇深层结构的语义连贯,其常见类别主要有背景的说明、情节的补充、言外的引申、语气的承接、关联的添加以及内涵的蕴蓄等。  相似文献   

18.
翻译过程包括两个环节——理解和表达。理解是探求原作全部思想内容和艺术境界的过程,表达则是用另一种语言如实地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本文借助图式理论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连贯模式,分析《春江花月夜》原诗,对比ChadesBudd和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探讨如何准确把握诗歌的概念意义和艺术形式特征.并将其移植到目的语中。  相似文献   

19.
语篇研究中多数学者从显性评价的角度分析,而对于隐性评价的讨论明显不足,把握原文语篇整体的态度及其在目的语语篇中的再现一直是困扰译者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判别语篇中的隐性评价手段入手,从动态的语篇语境,深究原作意图,实现语篇翻译中隐性评价的显化。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海外英语》2010,(2X):118-119
该文通过对毛主席的诗词名篇《沁园春·雪》两篇译文—许渊冲和赵恒元两位先生译文的对比分析,认为许渊冲先生的译文不仅准确地表达了原作的意义,同时也兼顾了译文的音美与形美,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翻译佳作,对我们的诗词翻译实践工作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