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3.
残雪以极具个性的创作理念和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座座小说迷宫,这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了巨大困难.要揭开"残雪之谜",解读和剖析残雪谈论自己小说创作的访谈录<为了报仇写小说>就显得必要而有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残雪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残雪唯一认同的中国作家,这源于她独特的文学观。残雪提出"新实验"文学的主张,其基本特征是表现"内心的地狱"里的"分裂的灵魂"图像,残雪的小说和鲁迅的《野草》、《故事新编》中的几篇正具备此特征。从中国文学史的谱系上来考量,残雪的文学实践显示出其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文学史意义,因为中国文学拙于表现人物幽邃的潜意识世界和"分裂的灵魂"图像。但残雪"非此即彼"的一元化思维方式、唯我独尊的文学秩序价值观却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5.
在残雪的笔下,所有的人物都在世俗世界里进行着非理性的表演,这种表演是灵魂存在的证明。爱恨、美丑、生死,都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时候的人需要发泄,只有通过表演才能够宣泄心中的烦闷,这也是世俗作为灵魂的载体的生存方式。灵魂不能够说话,就只好借助身体来表达,这种不相称的表达被观众看成是一种表演。对外部世界来说,这种运动是一种表演;对于内部世界,就是灵魂的突围与复仇,最后到达纯净的灵魂世界。面对死亡,生存本身就是一种表演,在人生舞台上的这种表演就显得更加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学史上,鲁迅所开创的解剖国人灵魂、改造国民性的新学传统影响了一批新学家,他们对鲁迅精神血脉的艰难持守证明了鲁迅精神的生命力。在鲁迅的后学中,路翎即是其一。章试图从路翎对鲁迅精神的继承与超越角度来体现鲁迅精神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的残雪与卡夫卡研究始终摆脱不了《灵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一书的影响,本文另辟新径,从荒诞色彩形成的原因和对立双方寻求交流的写作模式来探讨卡夫卡与残雪的相似性和不同处。  相似文献   

8.
本文受结构主义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有关理论的启发,将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视为鲁迅小说整体进行系统考察,得出了民族灵魂不断建构的结论。文章结合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小说作品的实际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认为鲁迅小说民族灵魂的建构是受控于其思想发展水平的,是在鲁迅先生最终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时才得以最终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在日韩研究者身上,对鲁迅思想资源的阐发总是被放在"融入/抵抗"这一装置之内,其鲁迅研究铭写的是自身在朝向西方话语主导的"现代化"过程中的复杂感情。但这无疑是站在东亚小国的立场,以自身对西方文明接受中的"抵抗"为价值尺度对鲁迅的"曲解"。实际上,鲁迅思想方法具有"追求正向价值""执着当下的时间观""强烈的实践性"三个特点,对其理解不应建立"五四"意义上的"现代/传统""新/旧"这一二元论式的思维框架之中,而应建立在自我反身这一思想"语法"之上。鲁迅首先关注的是人的自我解放,其对历史的深思与对文化传统的取舍都建基于人的"生存""温饱""发展"这一基础之上。对于鲁迅来说,问题不是"我"受"你"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殖民并想要摆脱这种沉重的枷锁、找回我本有的灵魂,而是"我"如何借助一切力量改变自己的精神/思想结构,成为不受任何既有思想规约的,借助"我"自己的探索与实践重新证成自我。换言之,主体性不是在与他者关系中确立其地位的,而是以"人"为目的、"拿来"为手段的建构过程,这一理解也体现出当前学界对鲁迅研究区域视野的反思,提供了思考鲁迅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0.
残雪与卡夫卡以其相近的创作风格受到国内外研究界的关注.一位是西方荒诞大师,一位是中国当代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上,二人都具有鲜明的可比性,且在作品中都不自觉地向荒诞美学靠拢,但在其荒诞性的外表下又隐含差异. 本文将立足荒诞,审视二人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是20世纪初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而中国作家残雪则是新时期先锋文学的代表,他们虽然置身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却在作品中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共通性,如荒诞的精神内涵、破碎的人物形象和隐藏的寻找模式。从上述角度,对两位作家进行相关性的研究,考察他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以期达到对两位作家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残雪在接受卡夫卡的过程中,本是无法超越卡夫卡的.但残雪一方面继承了卡夫卡,另一方面又不满足于卡夫卡在文学创作上开拓的领域.她希望有所创新,有所追求,主要体现在恶的理念、家庭的伦理解构与梦的解析方面、替罪羊与复仇者.  相似文献   

13.
《鲁迅自选集》作为鲁迅生前唯一亲自编选的文集,是鲁迅晚年审视自己创作的自画像。通过对鲁迅自选作品、序言、日记、书信等多维度的考察,发现鲁迅在编选《鲁迅自选集》时以读者为主体,充分考虑到阅读对象对文学的多元需求。其别出心裁的编选策略,不仅使选集具备了读者指示性的实用功能,还隐晦地流露出作家晚年的艺术品位及情感取向。这也使得《鲁迅自选集》成为鲁迅创作生涯中一部独具特色的文集,其所蕴含的价值,所展现出丰富的鲁迅形象,是研究鲁迅作品、鲁迅晚年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开启梦魇的迷宫——残雪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残雪是谜,是一个现代艺术之谜,也是一个关于人的存在和世界本身的哲学之谜。在中国先锋学的里程表上,其本所成就的高度令人瞩目。但长期以来,残雪总是徘徊在艺批评视域的边缘,对其作品的研究亦一度深陷阐释的泥潭而无以自拔。正因如此,对整个残雪研究进行准确把握并做一种综合性的考察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纵向梳理了近20年来的一百多篇相关论,从历时性的角度按年代把它分成三个阶段,同时对各个阶段的研究重心进行横向对比并反思其得失,试图在前人研究的根基上探寻更为宽广的阐释空间,以促进残雪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熊荣 《语文知识》2010,(1):23-25
残雪运用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把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直接融合,构成一个完整的感觉世界。她忠实于人的精神结构,并随着人的自我感觉历程构织艺术世界,为我们设置了一个个迷宫,从而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和审美期待,使其艺术世界成为她精神世界的直呈。  相似文献   

16.
残雪的小说,往往以自我为核心对人的灵魂进行拷问。她从孤独对个体的威压、他人对自由的羁绊、现实对个体选择的限制、理性和冲动对于自我的价值等诸多层面,对人的自我意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鲁迅对庄子的批判与认同,体现了庄子对他的巨大诱惑。在寻求自由的路上,他们分别选择了“逍遥”与“拯救”的殊途。他们关注人的“异化”,完成了对自己时代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庄子对鲁迅的影响,既养成了鲁迅的深刻,也是鲁迅矛盾痛苦的根源之所在。鲁迅与庄子既是精神的知己,又是思想上的对手。  相似文献   

18.
《狂人日记》是鲁迅自我灵魂的投射,是他三十多年来的生命的总结和新生,是他寻找生命本真的绝地探索。从"俟堂"到疯狂,从狂言到象征,从疯癫到病愈,鲁迅借狂人的书写探寻着生命深处的真"无"与虚"有",以象征的形式开启了离去归来的灵魂自叙模式。  相似文献   

19.
残雪的小说表现了独特的思想与艺术风格,具有大胆突兀的女性主义色彩.残雪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彻底颠覆和解构了男权主义对女性角色的审美情趣,解构了传统文学中母性理念,展现了母性价值认同中的阴暗面,粉碎了男性视野对母性"关怀、温柔、忘却自我"这一期待.母性的神话解体了.  相似文献   

20.
李倩 《文教资料》2012,(27):97-99
卡夫卡是残雪最早接触的西方现代主义作家之一,残雪早期的一系列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深深地打着卡夫卡影响的烙印。可以说,卡夫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残雪一开始的创作方向,造就了残雪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