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华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的普通高等院校,目前武术教学和武术活动开展并不乐观.本文提出从加强高校对武术的重视、营造武术文化良好氛围、提升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努力,推动武术文化在高校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波 《考试周刊》2010,(13):27-28
文章对武术谚语的产生与演变、分类、作用进行了分析,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好地促进武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承和发展武术运动的重要场所,但目前武术教学在我国中学开展并不普遍,现状并不乐观。武术运动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的功效。可见,在中学开展武术教学,不仅具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还是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志品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学校武术是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武术逐步向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武术自身也需要改革和调整,在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加快与奥林匹克文化思想的交流和融合。思索、宏扬和发展学校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点,以便更有效地积极开展迎合奥林匹克精神和学校武术教育,是中国学校武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华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保证武术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避免武术文化的灭失,成为我们需要不断去探索的问题。作为武术教学者的高校,是实现武术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在当代武术功能价值产生变化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武术课程教学改革方面,以保证武术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术文化是一种资源,蕴含着哲学理念,在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武术的教化功能,改进人的审美情趣,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武术课程的学情调查分析入手,就武文化的导入对促进武术课程教学的影响进行了学情调查,探讨武术课程的教育影响的问题。能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和诉求。作为文化、体育、教育、艺术承载体的武术运动,具有较为宽广的社会教育价值。时至今日,高校武术课程状况任不容乐观。高校武术教育一直无法占领特色教育的一席之位。“以技育人、已武树人”的中国武术,可以养眼于年年春晚的精彩演出;可以涉足于外交文化的特色艺演。但在广阔校园的治学讲堂上却难以见到武术教化育人的身影。缺乏继承与发展根基的民族文化拿来炫技不乏让人感到心无实处。本文鉴于对武术课程调查的学情深入,就武文化的导入对武术课程的影响展开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的优劣问题 ,武术的继承、发展与创新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武术的发展应把传统武术、现代武术、竞技武术融为一体 ,使武术这项优秀的文化遗产更加科学、完善  相似文献   

9.
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形式和健身方法,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作用,也可达到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的功效。开展中学武术教学,不仅具有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而且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武术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民族情感、道德准则以及意志品质的需要。鉴于学生的武术基础和学校武术教学资源、场地器材等一系列问题,中等学校武术的开课率并不高。教师应本着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从武术的价值、现状的分析中探寻开展武术教学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普及中专武术教育对弘扬我国民族体育,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普及中专武术教育的必要性及影响普及的因素,并结合学校武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普及中专武术教育的对策,以期促进中专武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竞技武术的冲击和传统武术自身功能的退化,在中国被奉为国之瑰宝的传统武术受到了冷落,这种态势影响了中华武术精髓的传承和武术文化的继承。探寻传统武术存在的文化价值、体育价值、防卫作用、武术门派等,阐发、弘扬传统武术的内在神韵,以求进一步推进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武术本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中受到很多制约因素,本文以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为重点,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具体的策略来解决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高校体育教育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文化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探讨,对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戚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71-173
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研究松桃苗族文化历史背景和长期受政府压迫、种族歧视的社会生活环境下苗族武术的起源、传授方式、继承情况,探讨发展松桃苗族武术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新化县3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梅山武术在学校教育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习武意向浓厚,但对梅山武术知识面狭窄,理解肤浅,学校领导对梅山武术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对梅山武术本身作用和价值的认识;缺乏梅山武术教学的师资队伍,缺乏适合学校教学的武术教材,学校武术开课率低,教学内容开设不合理,当地政府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建议: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武术的精华和加强对后备师资的培养,传承本土民间武术。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和完善基层监督体制,保证梅山武术学校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当地高校对梅山地区中小学的师资补充与交流,加强对老拳师梅山武术继承与发扬,实现其本土特色武术的传承与梅山武术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71):26-27
武术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武术操的学习更注重"德"与"礼"的培养。这与当前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相吻合,也为道德建设提供一个鲜活的载体。针对应试教育及对独生子女教育普遍存在的弊端,强化体育教育功能和思想道德教育功能更显重要。在武术体特色活动中进行"乐美文化"的教育是指通过武术锻炼对学生进行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优良品质的教育。因此,本校在乐美文化的引领下打造武术体育特色,使教师的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发展,最终提高我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的发展状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文章认为:中国武术的“过度简单化、全面现代化、强制世界化”的发展选择,正在加剧“中国武术”的“自身文化的贫瘠化、传统体系的另类化、民族个性的消失化”。中国武术的文化危机正在形成,并且有加剧不懈的倾向。中国武术发展走进了一个问题重重的时代。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指出:体育化后的中国武术不会成为武术发展的救命稻草;“重西轻中”的武术专业教育对于中国武术继承和发展是无利的;夹杂在“体育”课程中的学校武术教育不利于中国武术的普及。中国武术要成为世界的武术,要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我们必须坚持武术的特色,绝不能让武术跟在西方体育的后面跑,不能按照西方体育的标准去改变自己,否则,武术也只能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次级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采用文献法、社会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研究武术丰富的教学价值和锻炼价值以及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普通高校开设和重视武术教学有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因此,在普通高校中推广与普及武术公选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结合“初级长拳第三路”的教学实例,通过阐释“长拳”名称及动作范例中蕴藏的武术文化,揭示出中华武术有着“变通”的哲学思想,有着中华民族“礼”“仁”的文化内核,有中国古典兵法的战略战术以及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注意武术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拓展,将有利于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武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校武术教学是武术事业发展的基础,不仅事关武术的普及与发展,而且影响着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武术的继承与弘扬。师资队伍是教学的首要保证。目前淮安市武术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工作已远远滞后于武术发展的需求。经调查,目前淮安市城镇中学的武术教师存在着:专业人员匮乏,年龄较轻,经验不足,进修机会较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淮安市中学武术教育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巨系中的子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化。本文较深入的研究武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目前的武术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继承传统武术中精华,剔除其糟粕,同时认为加大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力度,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