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运用一种被人认为是他们特有的"玄学派"比喻手法,即"玄学巧思比喻"。艾略特将他们的这种超常夸张的原理发展成为"远距取譬"的原则。西方现代派追求一种"形而上学"的比喻,又将其发展成为"抽象取譬"的原则。要想解构此类比喻,一定要从它的表层比喻中找到它所指向的"抽象观念",再将其多层表层比喻串联起来,就能形成一个联想整体。  相似文献   

2.
比喻是文学写作中的重要修辞艺术,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概莫能外。比喻根据喻体和本体的简繁及彼此之间的关系,可分为简喻与繁喻,近取譬与远取譬。繁喻是简喻的扩展和延伸,又包括博喻、象喻、详喻等具体形态。远取譬和近取譬取决于喻体与本体距离的大小,关系的隐显,类似点的寡众。各种比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对立又统一。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的比喻,交相辉映,将使作品的艺术之树色彩癍斓,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高考议论文,阅卷老师已经基本形成共识———百分之九十的议论文是空话加套话,混个及格分。要想突破藩篱可以在二个点上动动脑筋:素材要新,语言要活。这里重点谈一下语言的灵活。一、比喻就是"哈里波特的魔法棒"比喻是作文的魔杖。什么事物,什么现象,什么道理不好讲解时,打个通俗易懂的比方,一切就迎刃而解了。"巧喻而理至",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运用喻证法须注意以下二点: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为设喻的喻体。如《劝学》就用了大量生活化的比喻来论证论点。荀子把抽象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  相似文献   

4.
丰家喜 《培训与研究》2010,(7):14-15,18
比喻是诗学园地的常青树。朱自清先生把比喻分为两类:即"近取譬"和"远取譬"。"近取譬"常取形似,"远取譬"多取神似。取形似者长此以往易于雷同;取神似者舍其形表而求其内同,创造天地更为广阔。因之,新诗多用"远取譬"是一大进步,也是对诗歌美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手法。我国最早出现“譬”(即现今的比喻)的是《诗经》。《诗经·大雅·抑》中就有“取譬不远,吴天不忒”的诗句,意为“取比喻近在眼前,上天赏罚毫厘不差”。先秦名家惠施认为比喻手法是说者用自己知道的事物作比,来说明对方所不知道的事物。我国修辞研究的结果表明,比喻的作用总的来说是要揭示事物的特征,把所就的表现得形象、生动、具体、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启发听读者丰富的联想。一个精彩的比喻,确实能使文章增添神韵和光彩。明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被古今中外作家所青睐,在他们的作…  相似文献   

6.
孟子运用比喻,既不同于庄子的以喻讽刺;也不同于荀子的取譬引类、归结理论。他用喻多样,含蓄回味,富有启发性。这些比喻是他思想和艺术中的结晶,显示了他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给人留下难以磨  相似文献   

7.
所谓远距离比喻。是和近距离比喻相对而言,即“远取譬”。它是新诗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关于这个问题,朱自清先生在《新诗的进步》中说:“所谓远近不是指比喻的材料,而是指比喻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通常给比喻分类,用的标准是本体和喻体关系上的显隐疏密,把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另外,有人又把比喻分别分类为;正喻与反喻;近喻与远喻(即近取譬与远取譬);单喻与复喻(博喻);诗的比喻与散文的比喻;等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分类标准。我曾以语言规模和表现方法为标准,把比喻归类分为简略型比喻与细腻型比喻两种(见拙文《含苞未放与孔雀开屏——比喻识别》,载《毕节师专学报》一九八九年第三期。此文于一九九○年,被列为在美国德州大学举行的国际汉藏语言及语言学第二十三届  相似文献   

9.
巧譬善喻的先秦诸子中,庄子运用比喻最为出色.本文主要从比喻的连用、喻中设喻.整段用比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庄子>的比喻特色.  相似文献   

10.
比喻是艺术语言的重要手段,很多文学作品都巧用比喻。本文从取譬设喻这个侧面探讨《保尔与薇吉妮》的用喻特点,认为该作品的比喻不仅俯拾即是、含蕴丰富,而且姿态各异、色彩纷呈,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魁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学语言审美的“本质”、人的审美“心理”、比喻的审美层次三方面分析了“异质取譬”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般说来,比喻中的喻体多取自描写的情境之外,依托于规定的情境之中。但也有的比喻是从作者自身所在的环境或作品中人物所在的环境中寻找出恰当的喻体。这种就近取比的比喻方法,不妨叫即兴比喻法,它有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概说比喻,是非常重要的最基本的一种修辞手段。从古到今,不论文学创作,理论文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常被广泛地运用着。对于文学创作,秦牧把这比喻譬作“语言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著名长篇《围城》一书中,贯通中西的新譬妙喻共计700多个,形成钱钟书艺术风格一大特色。文章就书中的比喻从艺术功能、修辞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高度评价钱先生在运用比喻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杰出贡献。真可以说,如果没有“围城”的比喻,就不会有《围城》杰作,如果没有那许许多多机趣横生的妙喻,也很难作出“新《儒林外史》”的断语。  相似文献   

15.
一部分初期白话诗人由于受“五四”时代背景下特定文化心理的影响,其诗中的“比”与“兴”的方法受到了“象征主义”的强烈冲击,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变异”。首先是“比”,因为“象征性思维”的介入,一部分白话诗舍弃了传统的“近取譬”,较多地采用了更适于表现象征性主题的“远取譬”方法,拓展了“比喻”思维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日喻苏轼本篇运用浅显的事例,比喻深刻的道理,立论精当,行文活泼清新。取譬设喻,都从实际事物中来,故有以实拟虚、虚中寓实之妙。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一问总起。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  相似文献   

17.
比喻说理源远流长。在我国,先秦时代的《墨子·小取》便给它下了定义:“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辟”通、“譬”,即“比喻”。运用比喻说理能使抽象的事理显得具体形象,易收深入浅出之效。在中学议论文教学与写作中经常要接触到比喻说理的问题。比喻说理,按不同的标准划分有不同的类型。从喻体性质分,有正喻型、反喻型;从喻体数量分,有单一型、复杂型;从喻体内部关系分,有单纯型、复合型。一、正喻型 1、肯定式通过比喻,认定比喻事物间的理由与推新  相似文献   

18.
束皙的"兴"理论是魏晋《诗经》学者第一次从诗歌表现方法的角度论述"兴"的含义。所谓"兴",或为引譬连类,或为由见而感,是取之用以表达特定的含义。其《补亡诗》6首,贯穿了他的政教思想,并将自己"凡诗人之兴,取义繁广,或举譬类,或称所见"的"兴"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诗歌中,且运用得相当娴熟而巧妙。  相似文献   

19.
鲁迅作品中比喻运用的艺术特色双鸭山市广播电视大学武正敏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学家,著名的语言大师,他运用比喻的精妙,一直是人们有口皆碑的。下面从几方面来谈谈鲁迅作品中比喻的艺术特色。一、鲜明活泼丰富多彩在鲁迅笔下,巧譬妙喻,纷至沓来,不仅...  相似文献   

20.
比喻浅说     
比喻作为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广泛存在于口头和书面,古今中外,妇孺童叟,官场民间,为表情达意,常常乐此不疲。(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比于物,或譬于事,都是以"比"为手段,以"喻"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