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的藏品中,有一项是实寄封。我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不同特点等分类收藏,比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文革”期间的,与报刊编辑部交往的,封面是名家题字的,外国实寄封等。其中有一枚报纸封(图1),它藏着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实寄封属于邮品的范畴,一则它通过邮政部门监制,二则它寄出后都有邮戳等标记。实寄封交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形式之一,人们通过信件往来,互通信息,互致问候。有的实寄封甚至成为历史的见证。因此实寄封也成为人们的一个收藏对象。  相似文献   

3.
秋实 《集邮博览》2011,(6):67-67
在整理、欣赏收藏的实寄封时,常常会发现以前的疏忽之处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是一枚邮戳模糊的美国实寄封,几次想清理,但还是留下了。前几天认真、仔细察看,才知是一枚非常有趣的南极实寄封。  相似文献   

4.
正这是我看到的最令人动容的实寄封和信札。夜深了,我合上眼睛却无法入睡。书桌上静静地放着一件老实寄封,它的里面有一封深情绝笔的家信,被时光默默地保存下来。实寄封不会说话,但它会讲故事,就像拥有灵魂一样。虽然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中的一个片段,但我还是想为它写一篇文章,记录它的故事,纪念故事里的主人公,追忆和主人公一样千千万万逝去的人们。"何必花时间写一篇文章?在普通人眼里它只是平凡无味的实寄封。"邮友不解地问。"因为它打动了我。"我安静地  相似文献   

5.
封上之乐     
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开始收集实寄的军邮封片简,涉猎清代、民国、解放区和新中国几个历史时期。从收集邮票到收集实寄封,这是我集邮爱好上的一个重大转折。过去,我也收集过实寄封,那是一种泛泛的、顺其自然的、有什么就吸纳什么的收藏。既没有刻意的追寻,也没有论证研究,更没有具体的目标。说白了,就是把信手可得的现成的信封积存起来,大  相似文献   

6.
2006年开春以来,随着邮市逐渐走出低谷,“文革”邮票及其实寄封片的价格也节节高升,“文革”邮票全套新票已从3.6万元涨到4.2万元以上,“编号”邮票也从原来的3000元上涨到4000元左右,而且继续上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与此同时,“文革”实寄封片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在邮市上一天一个价,其投资收藏价值越来越被人们看好。那么,到底是收藏邮票还是收藏实寄封片,哪一种的投资收藏价值更高呢?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便于读者了解、对比和分析,笔者分别制作了“文”字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和“编号”邮票及其实寄封片价格对照表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11年第6期刊登了梁荫宗先生《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一文,介绍了他收藏的一枚1931年赣西南赤色邮政实寄封,笔者认为,这枚实寄封的真伪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8.
收藏之乐,人人皆知。但凡世间奇物,无论大小轻重,都有好事之人收以藏之,越是贴近生活,越是大众化的收藏,才最引人注目。我是一个集邮爱好,喜欢收集中国民俗、绘画、古典学、山水风景等专题邮票、明信片、实寄封,其中实寄封的搜集最为困难。在我看来,实寄封因为更接近大多数人们的生活,它堪称社会和时代的缩影,体现了社会大背景和大气候下各阶层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收藏的乐趣在于那种获得和拥有。  相似文献   

9.
梁荫宗 《集邮博览》2011,(10):22-24
实寄封的收藏和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曾在《集邮》杂志呼吁“要注重实寄封的收集和研究”,从那时起,随着实寄封特别是早期封收集的日渐升温。个别人花样翻新地制假贩假。令人防不胜防。同样,也有一些人祭起了“流传有序”、“海外回流”的旗号,认为只有故去的、洋人的东西才是真东西,否则就是假货.这种现象在集邮界影响不小。  相似文献   

10.
实寄封是是经过邮政分拣、销票、投递等多个环节的正规邮品。实寄封上面盖有相关戳记,如盖销戳、落地戳、副戳、投递员名章、挂号签条、纪念戳等,它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它对研究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1.
一枚印戳齐全、信息丰富的实寄封,既可以反映邮件的传递过程,也可以折射出历史背景。本文介绍一枚抗战期间从中山大学寄往美国的实寄封(图1),探寻其隐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周轶超 《集邮博览》2010,(11):56-57
对于实寄封来说,邮票或者邮资凭证、邮戳、信封三者缺一不可。我收藏的一些实寄封上的邮资个性独具,很有特点。寄信者交邮费天经地义。图1实寄封,右下角邮戳显示是2005年12月23  相似文献   

13.
邵春华 《集邮博览》2008,(12):78-78
实寄封是经过实际邮寄全过程的信封。由于实寄封记录了邮政的全过程,所以实寄封历来作为研究邮政历史、佐证重要历史事实的最主要的邮政物品,而且实寄封客观上还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征,因而,它是非常重要的收藏品。目前,随着文票和编号票价格的大幅上涨,实寄封也  相似文献   

14.
集藏家李思远在内江、乃至于四川收藏界中已是小有名气。他倾10多年的心血和精力,悉心收藏了200 多位将军签名的实寄封、明信片。李思远生于1954年,1973年参加工作,是四川内江市百货公司的一名普通管理干部。1985年,李思远开始集邮了,从此,走上了集邮之路,与集邮结下了不解之缘。1986年,李思远从一篇报道一位集邮爱好者,不遗余力地执著收集国外政要的签名实寄封的消息中受到启发,萌生了收集名人签名实寄封、明信片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第10期《集邮博览》发表了刘肇宁先生的《赣西南赤色邮政3分邮票实寄封收藏始末》(以下简称“刘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本人的思索。发现文中有两点说法值得商榷,一是赣西南赤色邮政的创办时间,二是实寄封的日期。以下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董绍平 《集邮博览》2012,(10):46-47
近几年在集邮报刊上看到几篇关于兰州27支局军邮封和戳记的介绍文章,颇感兴趣,就把自己收藏的一些27支局的实寄封找出来,欣赏一番,很有意思。  相似文献   

17.
实寄封片有较高的欣赏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更重要、更关键的是它是邮政史实的见证,明天的邮政史。  相似文献   

18.
黎泽重 《集邮博览》2008,(12):29-29
最近,我在邮市收到一枚实寄封。这枚封并不是从邮局实寄的,但是它很有收藏的价值,这是历史的见证。这个封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执行委员会(也就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专人送给建设厅厅长余剑  相似文献   

19.
编辑寄语     
《上海集邮》2004,(10):1-1
兼收书信 名人手札,历来是收藏界钟情的一大门类,早于邮票千百年矣,而发轫未及二百年的集邮活动虽已注重研究实寄封,但还不能将没有邮政或集邮信息的内件一起放上竞赛性展集的贴片,只是新创的开放类作品并不排除这种尝试。平心而论,内件的综合信息、史料价值常较封皮更为精彩,编排巧妙的展品,也将更易吸引社会观众。不管FIP怎样考虑,在收藏实寄封的同时,关心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笔者收藏到一枚封,是一枚空白的首日实寄封,通过后期不断寻找相关新闻资料,日臻完善,在精心构思后,把它变成一枚融集邮、书法、印章与剪报元素于一体,内容丰富、美观雅致的剪报书画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