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现实的学校教育主要局限于让认知和理性取代了生命的存在,往往忽视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导致部分学生对生命的不珍惜及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凸现出来,学校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缓。文章从生命的阐释出发,具体分析生命德育视野中的我国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现生命本真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教育学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掌握防灾避险知识与相应生存技能,是教育本源的回归,也是中小学教育中亟待探索研究并予科学实施的重要内容。生命教育是指学校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孕育发展以及各种安全知识技能的教育,让他们懂得珍惜、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掌握各种安全避险技能,使之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基础上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健康发展。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关乎社会和谐稳定。本期就此探讨生命教育的相关问题,期待教育工作者的积极行动与参与。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地方.教育是不断改变人生,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的过程.生命教育研究,是为了让师生的生命更有尊严、更具价值,让学校的发展品质更强更好.在实验过程中,结合学校"追求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完善人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争做八种人,健全学生人格"的育人总目标;针对不同职业发展期的教师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需求,制定出有梯度的研究方案,坚持一以贯之地推进研究与实践,促进学校生命教育的持续深化,达到科学化、人本化、系列化、课程化的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随着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最突显生命的事业,它不仅关注生命的发展,而且是基于生命的需求。我国的生命教育是舶来之品,其最早源于西方的死亡学和之后发展起来的死亡教育、生死教育。学校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需要关注生命,使学校教育融入生命的气息。正确看待学校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培养和谐的生命个体,让个体更加焕发生命的灵动。  相似文献   

7.
浦春良 《考试周刊》2012,(81):29-30
生命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只有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教学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后.语文教学更强调人文性,让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感受他人的人生境界,欣赏他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具有个性化的思想、情感和需要。教育只有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尊重生命的主体性,给予生命个性发展的空间,才能促进其发展,最终达到教育目的。基于这种视角,我们提出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尊重赢得尊重"的口号,制定了"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目标。营造环境,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生命的成长与它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就是学校教育环境。因此,我们致力于学校良好的、和谐的教育环境的创设,以促使学生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9.
针对近几年不断增多的学生自杀、自残及伤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社会往往把原因归咎于考试制度,我们认为真正的原因在于家庭、学校生命教育的缺乏。学生的成长需要教育,如果教育者能够科学地认识生命教育,并在学校中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现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时期社会环境的迅猛变化,大学生漠视生命所引发的自杀及伤害他人的事件不断发生,高校生命教育缺失成为其原因之一.在探讨开展生命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个生命个体全面、健康、和谐、高品质地发展。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学校是生命的学校。为此,我们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全力构建生命化校园:让校园成为充盈温馨关怀的家园、弥漫文化芳香的乐园、流淌自然灵性的生态园;让校园成为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体育场、提升生命品质的发射场、增添生命能量的加油站:让校园成为教师闪烁生命光环的天空、追寻专业成熟的领空、驾驶创造飞船的星空。  相似文献   

13.
学生是身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相统一的双重生命的存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旨趣,但制度化的学校场域中却遮蔽了学生生命。班主任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生命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身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相统一的双重生命的存在.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旨趣,但制度化的学校场域中却遮蔽了学生生命.班主任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他人,生命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齐芳 《辽宁教育》2009,(10):16-16
加强未成年人的"生命教育",通过开展"生命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健全发展--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 法国哲学家蒙田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自然经过多少亿年的时间才哺育出生命,生命又经过多少亿年的进化才成就了人类.所以,我们对生命应有一种感恩的态度,应树立生命本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观,让学生特别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正>学校生命教育是指在学校进行的关于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成全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什么是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教学的立论点?这一立论点我们可以用三句话表示。一是提升学生的"人的价值"意识。这是在本体论意义上,生命教育的主旨是让学生认识"人",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认识社会。二是达至真、善、美境界,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这是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情感存在一些异化现象,表现为对自己生命的轻视、对他人生命的漠视、对异类生命的摧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的变迁导致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失落,学校教育忽视大学生生命情感的培养,家庭环境及教育不良造成大学生生命情感的荒芜,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生命情感异化的温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命研究的不断深入,社会、学校对生命教育越来越关注,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也更加多元,从不同维度分析了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明白我与他人、社会、国家的价值关系,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复杂现状,生命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追求本真,童化生命"是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实验小学根据学校办学传统与历史总结的办学理念,是依据学校办学哲学提出的教育命题。教育是有规律的,儿童的成长更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应该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在生命的成长中留下深刻的、美好的回忆,同时,为儿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基。"童化生命"就是让儿童立于学校的正中央,让儿童成为儿童,让儿童成为学校最靓丽的一抹生命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