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的"问题意识",并非通常所认为的遇到一些不明白的问题、现象时所产生的疑惑或探求的心理状态,而特指问题的类型意识。教师,更多是班主任,往往被这样一些问题困扰:"某某同学经常迟到或不交作业怎么办?""某某和某某谈恋爱怎么处理?"……于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书籍就成了抢手货,同时,网络上这些问题也就成了"热搜"。有人说问题就是"必须被解决的课题"或"需  相似文献   

2.
李明 《宁夏教育》2012,(Z1):128
时常听到某某学校的学生因考试没有得高分而跳楼了;某某学校的学生因教师的一句批评离家出走了;某某学校的学生因女朋友与其分手而杀人了。每当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不禁自问,这些学生到底怎么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学生是在非常顺利的环境中和家长的宠爱下成长起来的"独生  相似文献   

3.
范辉 《西藏教育》2009,(7):11-11
在现实的教育中,不断有一些因为教育惩戒而引发各种教育的不幸。比如某某老师罚学生跑步受伤成了被告,赔了药费又扣奖金;某某老师惩戒学生致使学生离校出走,家长向学校讨要孩子;某某老师点名批评学生成绩差,伤害了其幼小的心灵而被家长指责媒体曝光等等。  相似文献   

4.
每当我们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学校的学生因受到老师的批评,想不通而服毒自杀;学生某某因讨厌其母亲经常唠叨自己而杀害了母亲,如此等等,看到这些,作为教师的我,心理感到无比地悲哀,我们的教育已走入了死胡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必须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5.
“面子”一词,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当中,经常提到。如:某某学生这次考得不好,挨了批评,很没有面子;某某学生考得好,连老师也觉得很有面子;某人不给面子;某人很要面子等等。面子,实质上是人们自尊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现。当这种自尊需求得到满足时就觉得有面子,否则就感到没面子。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一些学校为了宣传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也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搞所谓的创新,千方百计搞这个特色、那个经验,于是特色校、示范校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一时刮起了"创建"之风,出现了某某学校模式、某某学校经验,学校的班级也开始出现什么"宏志班""英语特色班""诗文特色班"等各种特色班。学生宿舍名字亦五花八门,什么"群英会""八贤居"等等,其实这倒或许是学校最大的"特色"。我并不是反对特色建设,因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学校也  相似文献   

7.
李明 《宁夏教育》2012,(7):128-128
时常听到某某学校的学生因考试没有得高分而跳楼了:某某学校的学生因教师的一句批评离家出走了:某某学校的学生因女朋友与其分手而杀人了。每当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不禁自问,这些学生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8.
正前一段时间,和一些校长朋友聚会,不少朋友说:"某某学校的张校长和某某学校的王校长由于工作出色被调到教育局工作。"听到他们的谈话,我惊愕了:"三十岁刚过,做一线校长不到三年,刚将学校办得有起色,办得有特色,怎么能离开学校呢?他的教育理想、管理思想应该还没有得到完全彰显吧?可惜了呀!""你的思想落后了,有多少个校长想一辈子做校长,不想离开教育一线?""你看,没有办法进机关,就想方设法离岗,工资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出现一些误区 ,一是错误地认为 ,在学校只有那些后进生有心理问题 ,而忽视其它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是心理辅导德育化的倾向。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纠正学校心理辅导德育化的倾向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0.
石子林 《湖南教育》2004,(16):29-29
环节之一:掌握心理状态学生在受到老师的批评之后,思想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心理上会产生一些变化。此时,老师应及时掌握其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受到批评后有以下几种心理:一是折服心理,认为老师的批评求实中肯,完全是帮助自己、关心自己,因而思想情绪稳定,改正错误积极,  相似文献   

11.
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众人的共识,但不得不提的是,教师们对"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误解.一些学校老师认为,心理健康即是一种精神、心理上的非病状态.因而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只重视对个人心理障碍的修复,将关注点集中在学生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出现一些误区,一是错误地认为,在学校只有那些后进生有心理问题,而忽视其它学生的心理问题;二是心理辅导德育化的倾向。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纠正学校心理辅导德育化的倾向作了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3.
王文军 《师道》2008,(11):27-27
最近,我班出现了令人烦恼的现象:学生特别喜欢打小报告,一会儿这个气呼呼地说“某某不好”、“某某犯错误了”,一会儿那个气急败坏地说“某某欺负我”……可详细一调查:学生检举揭发的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小焦和小谢同学,他们更是互相找茬,当一方受到批评时,另一方就会露出胜利者的笑容。面对班级迅速蔓延的这股“不正”之风,我一直在思索、找寻着教育的良方。  相似文献   

14.
我的儿子上初一,他就读的学校正好是我的工作单位.因此,在孩子眼里,我就有了双重的身份,既是老师又是家长.我一边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一边担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心理辅导员.我曾辅导过好多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了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心理问题,其中对自己孩子的一次心理辅导,或者说一次批评教育,我认为就是一个很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校里的活动最根本的一个组织单位就是班级。学生能否认同自己是"某某班级的一员"这一身份,能否认同自己所在的班级,班级对学生而言能否变得具有归属感,关键就看"某某班级的一员"这样的身份能否给学生带来成就感、能否带来快乐。而有特色、合理组织的班级活动,班会恰恰就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16.
教师对犯错误学生的态度影响着批评教育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心理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关心、尊重和宽容他们。同时,通过不断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让批评教育充满人文关怀,帮助学生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才能更好地实现批评教育的理想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职校生就业心理缺失的表现和特征 1.自卑、依赖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力太差,"技"不如人,生怕别人瞧不起,心理上就败下阵来;还有一些学生过分依赖他人,总把求职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家人身上,不能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失去求职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8.
周春娥 《辽宁教育》2005,(12):24-25
小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正在逐步由儿童向青少年转变,他们的自控力较差,好冲动,易暴躁,遇事易感情用事,一些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鸡毛蒜皮的事,在他们的眼中就被放大了。因而,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常见到此类情景:学生向班主任报告,某某同谁打架了,某某同谁在争吵…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无批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的提法,各位教育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持有不同的态度,褒贬不一,从传统的教育教学角度,认为"批评"与"教育"是一个整体,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批评指正的成分,因而把"无批评教育"视为是一种教育理想状态,但是没有办法在实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旌旗高扬,体罚、变相体罚已成为每个老师不可碰的"高压线"的今天,要想为"罚"讨一点说法,真是有点不合时宜,但笔者却越来越觉得非常有必要。学校生活中,某某同学因老师的一记耳光而耳朵失聪,某某同学因老师的一通铺天盖地的批评而自杀身亡,凡此种种,确实存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心理发展也正处于一种脆弱、多变又复杂、微妙的不稳定状态。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因"爱"而生的一时冲动,随时都可能给学生留下一生的遗憾,给原本幸福的家庭罩上永不消退的阴影。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从中央到地方,从法律法规到教师行为规范,都严厉禁止任何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惩罚"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