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秦始皇与邯郸渊源不浅,世人多知,但其前228年到邯郸后是否进行过屠城或大屠杀?却令人有疑。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就秦灭赵后对赵亡迁的处置流放、赵国贵族后裔赵歇的存在、越奢之后马兴到秦国咸阳的官职、赵佗到南海郡为吏等几个方面特加论证,肯定了秦始皇(赢政)没有进行屠城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二辨     
《岳阳楼记》因名诗名文而出名,又因那些名诗名文引发争论。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人们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二:一是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之前是否到过洞庭湖;二是洞庭湖是否属云梦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与邯郸渊源不浅,世人多知,但其前228年到邯郸后是否进行过屠城或大屠杀?却令人有疑。根据相关的文献记载,就秦灭赵后对赵亡迁的处置流放、赵国贵族后裔赵歇的存在、越奢之后马兴到秦国咸阳的官职、赵佗到南海郡为吏等几个方面特加论证,肯定了秦始皇(赢政)没有进行屠城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书博鸡者事》一文中的“臧氏之子”一语,“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译为“这臧家的孩子”,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臧氏之子”一语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臧氏”指鲁平公的小臣臧仓,他曾以孟子行为不合乎礼义非为贤者为由,阻止鲁平公去见孟子。孟子对臧仓这种作法大不以为然,说:“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其对臧仓的轻视和不齿之情溢于言表。“臧氏之子”。指的就是臧仓这个  相似文献   

5.
《论语》“子在齐闻韶”这段话今人皆作孔子赞美《韶》乐之论,此说盖源于朱熹的《四书集注》。其实,这全违背了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语境,对此自齐梁至宋代已有不少学者持有异议。根据孔子的礼乐观,本文作者认为“子在齐闻韶”不是孔子美《韶》乐而“不知肉味”。恰恰相反是闻《韶》而感伤齐政,食不甘味也。  相似文献   

6.
词非诗余辨     
词非诗馀。词不应当称为诗馀。词称为诗馀包含着对词这种诗歌体裁的轻视,尤其是包含着词的产生所受外来影响的否定,给词的创作带来不好的影响,不可不辨。 词在南宋前称曲子词,长短句、乐府、乐章等。词称诗馀,大约始于南宋,南宋初,林淳的词集已定名为《定斋诗馀》。词称为诗馀,有三种解释:一认为词是诗文的馀事。罗泌跋欧阳修《近体乐府》说:“公吟咏之馀,溢为歌词,有《平山集》盛传于世。”吴注题  相似文献   

7.
悠悠江面驶着的永远是那两只船——一只曰名,一只曰利。它们有时并驾齐驱,有时你前我后,但未曾从江面消失;这两只船把江面变得拥挤不堪人们总爱鄙夷那些追名逐利的家伙,以为他们动机如何的不纯,天性如何的肮脏。诸如苏秦。这个六国敬仰、叱咤风云的纵横家,没有因其纵横之术的奥妙赢得流芳百世的荣幸,却引来千百年来无数人的讥讽谩骂——他们斥责苏秦爱慕名利,鄙夷他贪图荣华,看不起他那为一己私利不顾手段的种种做法。而我以为,不能因此浑然忽视其"约纵散横"的聪慧,忘却其"头悬梁锥刺股"的坚忍。的确,苏秦的身上掺杂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2.知道《史记》的作者和体例及价值。3.了解秦兵马俑,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佛、道两教的主要思想。2.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材料,生动、具体地再现历史。3.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巨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宗教的本质,学习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2.学习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史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顽强的毅力。3.通过秦兵马俑,认识中华民族祖先…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史》教科书在叙述秦统一过程时,写道:“公元前256年灭西周君,周王朝统治的最后象征被消灭”。有的同学会发问,西周不是在公元前771年被西方少数民族犬戎灭亡了吗?这时怎么又出现了个西周君呢?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同时,  相似文献   

10.
"脚色"最早为个人简历之意,古典戏曲形成后,适应人物出场亮相时的自我介绍,后渐为戏曲演员的行当术语.但在这一术语走向定型的过程中,脚色仍长期保留着履历之意,到明末清初才约定俗成下来.此前,宋金杂剧院本中的"末尼"、"引戏"、"副末"、"副净"、"装孤"等演员类型,其实并非"脚色",而是"杂剧色".区别在于:"脚色"是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服务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演员;"杂剧色"则是伎艺性杂扮段子演员,并不以故事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且杂剧色是唐代部色制度在宋代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无所为。虽然,去轼则吾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相似文献   

12.
二枸子进城     
新教材的练习设计总的说具有人本性、开放性、趣味性和弹性等特点,充分体现了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操作中,简单地、机械、照般地做教材中的几个练习题是不够的。师生可以自主选择、自由增减、自行整合,在语文练习的选择、增减、整合中,我们还要优化方法,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名二子说     
苏洵  徐静 《中文自修》2004,(11):56-56
  相似文献   

14.
名二子说     
轮辐盖轸①,皆有职乎车②,而轼独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其为完车也③。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④。天下之车,莫不由辙⑤。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⑥。虽然.车仆马毙⑦。而患不及辙⑧。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⑨。  相似文献   

15.
一、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 (新编高一册《苦斋记》) 其中“疏粝”,课本注释为:“粗劣的饭食。疏,粗。”此注欠妥。 课本注释把“疏粝”看成偏正词组,在现代汉语里,“粗”是形容词,用“粗”释“疏”,似乎把“疏”也认作是形容词,认为它充当了“粝”的定语。实际上这样理解是不妥的,因为”粝”这个词就是指“糙米”、“粗粮”,如果再用一个表示粗糙意义的形容词加以修饰,岂不是叠床架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选》下册对本文“疏粝”的注释是:“粗劣的饭食。疏和粝都是粗米。”此注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一、面缚西都。 (高四册《与陈伯之书》) 此句课本注释为:“被缚于西都。面缚,缚手于前。西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将“面缚”作如是解,很值得商榷。 “面缚”,历来注家均指出是两手反绑于身背,表示投降。《辞源·修订本》注云:“面缚,两手反绑于身背而面向前,示投降。《左传·僖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土舆榇。”注:缚  相似文献   

17.
二次规划子问题的求解是解决规划问题的关键。针对二次规划子问题,利用最优性条件,借助光滑逼近函数将其转化为光滑方程组,结合非精确牛顿法得到一种求解二次规划子问题的非精确光滑牛顿法。一定条件下证明其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表明此算法对二次规划子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严格说来,对古人通常称为"骈俪"、"骈四俪六"的骈文性质,学界缺乏一个明确的认识。从骈文的创作演变历史和历代人们的有关论述和文章选集来看,与其说骈文是一种与诗、词、奏等相对的一种体裁,不如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正是作为后者,它广泛地存在于历代各种体裁的文章中:赋、连珠之中有骈俪,令、状之中亦有骈俪。而能得心应手地使用这种言说方式的人们被冠之以骈文家,具有浓厚骈俪色彩的文章则被称之为骈文。  相似文献   

19.
二子分财喻     
[原] 昔摩罗国(1)有一刹利(2),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3)二子:“我死之后,善分财物。”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二分,桀(4)瓶亦复中破作二分,钱亦破作二分。如是一切所有财物尽破之而作二分。”  相似文献   

20.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懼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