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31):I0002-I0002
2007年教师节前夕,我出差到盘锦市,抽时间特意看望了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顺便给他带去了我新出的两本书,序是他写的。  相似文献   

2.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12):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二:课前一首歌实验 魏书生老师班里的学生爱唱歌,从1979年开始。一届又一届的学生都爱唱。每年都唱,每月每周每天都唱,甚至每节课前、自习前都唱一首歌。  相似文献   

3.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13):I0002-I0002
魏书生老师从农村教小学时起,就教学生唱歌;到中学任教后,更是每周教一首新歌。使他感到欣慰的是,学生们愿意学、愿意唱。他外出开会归来后,落了语文课,学生不让补,可少教了一首歌,却非补不可。魏老师想起了自己的管理原则:"班  相似文献   

4.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0):7-I0002
魏书生老师在和青年教师谈心的时候,多次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每月给的工资不变,放在你面前两副工作担子,一副100斤,一副200斤,挑哪一副占便宜?”“有的青年教师说:”“当然挑100斤占便宜。”  相似文献   

5.
1985年,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母校——沈阳市三十二中的石健校长,让当年魏书生的班主任何老师出面,请魏书生回母校一趟。从小就尊敬老师的魏书生,立即遵命回到沈阳。自1968年下乡,他已有16年没有回母校了。踏进校门,他百感交  相似文献   

6.
王庭宏 《教育文汇》2010,(10):31-32
今年暑假,县教育局特邀教育专家魏书生到无为讲学。听了魏老师近5个小时的报告,我获益匪浅。现撷取其中的三个小故事,并附上我的一点粗浅感悟。  相似文献   

7.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5):6-I0002
魏书生当中学校长的时候,有人曾经问:"现在学生厌学,教师难当,经费难筹,学校难办,你怎么每天还干得兴致勃勃?"  相似文献   

8.
张天是个违纪大王,以前的老师都让他烦透了。面对这样的坏主儿,魏老师该怎么治呢?有一天班会课,魏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找优点"。第二天,本子交上来后,魏老师一查,果然没有张天的。魏老师把张天请到办公室,问:"张天啊,你咋没交本子呢?"张天没有吱声。"怎么,忘记找了?"  相似文献   

9.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24):7-I0002
魏书生在盘锦实验中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的时候,多次在领导班子会上和教职工大会上提出,这届班子要做到12个字:多工作,少得利,勤服务,无亲疏。  相似文献   

10.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2):7-I0002
魏书生老师到外地讲学的时候,有位青年教师问:"魏老师,您说,钱梦龙和您教语文的方法,谁的更好?"魏老师说:"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一定要说,而且是发自内心地说,钱梦龙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我真心诚意地向他学习,学了十几年了。他是我的前辈,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青年教师说:"不,魏老师,我们认为相比之下,您的这  相似文献   

11.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13):7-I0002
有些做出成绩的班主任找魏书生谈心,很难过地说"我们也愿意当班主任,愿意搞改革,做出了成绩,得到了肯定,受到了褒奖,也很高兴。但紧接着嫉妒就来了,闲话就来了,谣言也来了。我们真忍受不了这东方式的嫉妒。您说,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1,(23):7-I0002
魏书生在盘锦实验中学当了七八年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但却一直没有办公室,也没有办公桌。许多前去观摩学习的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他真的没有办公室和办公桌吗?"真的,确实没有。我曾问过他:"为什么既不要办公室,又不要办公桌呢?"他说:"一句话,对我来说,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魏书生老师到台湾地区去讲观摩课,事先没来得及作任何准备。走进教室,他对学生们说":大家知道我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们说:"不知道。"他说":我是祖国内地来的。咱们内地的教材啊,和你们这儿教材不太一样,但是也有完全一样的地方,大伙儿能不能猜着?"学生们猜来猜去,谁也没猜着。  相似文献   

14.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6):I0002-I0002
有的学生在课间活动时很兴奋,很投入,甚至忘乎所以,就连课前3分钟的铃声也听不到,直到见操场上没人时才猛然醒悟往教室跑。别说跑,就是飞也来不及了,因为同学们已经上课了。这是小错误,可又不能说这不是错误,怎么办呢?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讨论后规定:谁犯了诸如此类的小错误,且没有故意的思想根源,谁就给大家唱一支歌。  相似文献   

15.
《成才之路》2012,(34):I0002-I0002
1978年2月,经过长达6年、多达150次的申请,企业领导终于批准了魏书生当一名普通教师的请求。他的六载夙愿.一朝得偿,喜悦之情,难以青喻。魏书生兴高采烈地到盘山县l二中报到。当时,校领导分配他的任务是教两个班:一个班是同年组各个班选拔出来的成绩优秀、好学、上进的学生组成的初二(六)班,他当班主任,教语文课;另一个班是成绩有待提高的学闲生,有的还厌学,有的打架,有的不听话,53人全是男同学,组合在一起.也让他来教。魏老师每天上课的感觉是一会儿在火里,一会儿在水里。给尖子班上课,师生一起谈理想、谈考大学,讨论中外名著,学爿教材,写作文、做练习,大家兴致勃勃,都很愉快。到后进班,冉怎么讲,有的学生也不懂,反驳的、打闹的、下座的、睡觉的,都有。这就迫使他不能只考虑专家怎么要求,教材怎样规定.而必须从自己不同班级的实际出发,为不同的学生服务,与不同水平的学生商髓.  相似文献   

16.
欧州的一位教育心理学家在一所大学进行过一项调研:请200名大学生按照提供的选项如实选择自己欣赏或崇拜的名人。当然,如果不欣赏或不崇拜,就可不必选择。他为大学生提供的四个选项分别是:A巴尔扎克、B贝多芬、C毕加索、D不欣赏或都不崇拜。同时,他要求大学生,对自己所选  相似文献   

17.
2007年9月14日12点,我和魏书生老师如约在沈阳桃仙机场的大厅前汇合了。从沈阳到贵阳的CZ6111号航班于13点15分开始登机。在飞机上,我知道有的参加会议的专家坐的是头等舱,便问:"会议给报销机票,你为什么不坐头等舱?"他轻声地说:"没用,省点钱好,但我不反对别人坐头等舱。"  相似文献   

18.
《成才之路》2011,(26):11-I0002
对黑格尔来说,谦和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一次朋友们聚会,一位朋友问他:“您一贯谦和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  相似文献   

19.
1985年,年仅35岁的魏书生老师获得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称号,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那年,一次魏书生从盘锦市到沈阳市出差。列车上与他对面而坐的是位老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忧心忡忡,沉闷不语。列车快到沈阳的时候,列车员开始验票,其他乘客都  相似文献   

20.
《成才之路》2011,(25):7-I0002
有一位英国游客,搭乘美国"密西西比号"客轮出游。客轮在波澜壮阔的密西西比河上航行,一路上美不胜收。 英国游客听说这艘船的船长人缘很好,性格直爽,已经在船上工作了几十年,就主动地与船长搭起话来:"船长先生,您在这里航行了这么久,经验这么丰富,我想您一定对河中的每一处浅滩都摸得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了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