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14,(12):35-36
正提起于凤至,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她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生于富商之家,是富商于文斗的爱女,在张学良那坎坷的人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张学良被蒋介石囚禁的日子里,身患癌症的于凤至,在长达半个世纪的等待中,凭着坚强意志与癌症抗争,演绎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癌症何足惧,我要救汉卿。"西安事变"之前,于凤至正在英国陪伴子女留学读书。当她得知张学良和杨虎城策划了"西安事变"后,于凤至立刻打国际长途电  相似文献   

2.
1940年春天的一天,掩不住一脸忧郁的于凤至只身来到美国求医。那是于凤至一生中最刻骨铭心、最痛彻肺腑的几个小时。 当于凤至醒来的时候,她下意识地看看自己的胸前,喃喃地自语道:“我成了一个残疾人,还能昂首挺胸地面对这个世界吗?还有勇气面对张学良的爱抚吗?”  相似文献   

3.
正公主岭市凤至小学,始名第二新民小学,为少帅张学良夫人于凤至倡导,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拨款所建。公主岭市档案馆的怀德县历史档案2号全宗6号目录2915号卷里仍珍藏着由少帅张学良签批的指令,令怀德县县长李宴春对新建校舍"派员验收"及奉天成记公司与怀德县公署签订的建校施工合同等珍贵档案,详细地记载了于凤至为家乡办学的历史。于凤至,字翔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五月初八日生,怀德县大泉眼村人,奉天(沈阳市)女子师范学校肄业,  相似文献   

4.
一、 于凤至弥留时才知道惨案的真相于凤至,字翔舟,祖籍山东省海阳,其父晚清时由山东闯关东后先到吉林省伊通县满井乡落脚。1997年农历5月初8日,于凤至出生在怀德县南崴子乡大泉眼村。1916年于凤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长子张学良,在吉林省辽源县的古镇郑家屯(今为双辽)结为伉俪。1918年她在东北大学毕业以后,在沈阳大帅府进而专伺内务。1990年这位贤能智慧的夫人在美国洛杉矶城外一幢豪宅里病逝以前,曾经对去美访问的东北张学良研究会的故乡同仁们,流露了她对伊通满井娘家人的怀念之情,并希望来访的东北乡人为她寻找娘家人的下落…  相似文献   

5.
于凤至,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将军的夫人,字翔舟.1897年农历五月初八出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原怀德县)南岁子乡大泉眼村.  相似文献   

6.
微记录     
《档案与史学》2013,(7):49+52
@孟非:张学良和赵四的绯闻满城风雨后,夫人于凤至用自己的私房钱在帅府一墙之隔的地方买下一栋小洋楼接赵四来住。张和赵唯一的孩子就出生在这栋洋楼。于凤至知道二人是跳舞认识的,她亲自安排装修时特意在楼里留了一个舞厅。夫人只有两个条件:1.赵的身份只能是英文秘书。2.我出现的场合赵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将军夫人于凤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五月初八生于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南崴子镇大泉眼村。1929年,夫人为报答家乡父老养育之恩,在家乡创办两所新民小学。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去世了,一个影响了中国20世纪进程的人物,一个众说纷纭、毁誉交加的人物,离开了这个充满矛盾纠葛的世界。纵观张学良的感情生活,除了身后空穴以待的结发妻子于凤至、陪监伴狱五十春秋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与张学良这个让世人难以忘怀的名字紧密相连的,还有三位特殊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宋美龄、谷瑞玉和蒋士云。  相似文献   

9.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本关东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重伤不治身亡。年仅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以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正式主政东北。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易旗帜,遵守三民主义,拥护国  相似文献   

10.
张树纯 《档案时空》2003,(11):22-23
在世人眼里,张学良是将门虎子,天生的军人、少帅。其实不然,在张学良走上社会前,其父张作霖鉴于张学良瘦弱的身体和公子哥的性格,毫无信心把他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军人和接班人。张学良本人也没想当军人,只是阴差阳错,才走上子承父业的道路,继而成为东北军的统帅。“父亲一心想把我培养成文化人”张学良从小体弱多病,7岁时被送进私塾,从师于海城宿儒杨景镇。有一次,杨老先生出了一道作文题,题目叫做《论民国之害甚于帝制》,张学良在作文里尖锐地批评了这种论调,文章里指出说这话的人是坐井观天。一席话把杨老先生惹恼了,立即找到张作霖辞职,说…  相似文献   

11.
(三)巧除叛赋,痛断情缘 时间已是晚上转钟一点过了,寒气上升,凉风袭人,帅府里已失去往日的热潮,而是一片冷寂.于凤至披上羊绒鹤红氅,爬上三楼,见张学良办公室还亮着灯.她推开门,黯淡的灯火把张学良高大的身影投映在淡蓝色的窗帷上,在她的眼下,丈夫的容颜明显憔悴了许多.张学良精神忧郁地伫立在那副油画像前,那是当年大帅戎装佩剑的英姿多么威风,凝视着画两侧父帅自题的对联,禁不住失声念道:"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似乎浑身增添了许多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2.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张作霖的长子。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在日军制造的皇姑屯事件中遇害。28岁的张学良主政东北,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及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期间,张学良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将其体育理念在东北大学贯彻实施,为我国体育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一、张学良体育理念的形成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正值晚清政府与德、奥、比、日、美、法、英、意、俄、西、荷兰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彻底、精  相似文献   

13.
有关九一八事变时不抵抗政策,多年来都流传说:是蒋介石下令让张学良不抵抗的,但后来又把不抵抗的责任都归到张学良头上。张学良替蒋介石背了黑锅。这里专门介绍张学良晚年对此问题的说法。 张学良晚年多次谈及九一八事变时的不抵抗责任问题。他反复说明,九一八事变时下令不抵抗者,是他自己,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 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了不抵抗的命  相似文献   

14.
王春华 《湖南档案》2009,(11):25-27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护送回南京。谁料张学良就此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1937年初,张学良将军由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附近的雪窦山禁锢。  相似文献   

15.
《湖北档案》2001,(11):4-8
1989年6月1日,是张学良89岁大寿,王冀教授来看他,出乎意料,张学良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一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实行兵谏,迫使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之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护送回南京.谁料张学良就此一去不返,被蒋介石软禁. 1937年初,张学良将军由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附近的雪窦山禁锢.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于2002年6月1日公开了张学良的口述历史。其中包括了张学良与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等人的来往信件、1937年至1990年的日记,还有访客记录以及他撰写的章等,从中我们可以真切了解到张学良的幽禁生活。1990年对张学良访谈录音的整理稿。当年89岁的张学良向历史学家郭冠英和旅美学唐德刚亲口追述了西安事变的心境和缘由。这是张学良第一次就西安事变接受访问。张学良先生谈起了他最讳谈的“西安事变”话题,成为这场口述史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01年,曾经叱咤风云、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走向的张学良将军以101岁高龄去逝,超过百岁,堪称人中之瑞。然而,他的“生命”却是短暂的。在人生之途渐近尾声时,他回首一生不无悲怆地说道:“我的事睛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真是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09,(20):5-5
据中央电视台,中国最后一位开国上将吕正操于10月13日逝世.享年104岁。吕正操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57位开国上将中最后一位离开人世的老将军。他曾任张学良的秘书、参谋处长,“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吕正操率部转投中国共产党。在生前的一次采访中,吕正操老人说:“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  相似文献   

20.
2000年6月3日是张学良将军的百岁华诞。这次由我采访辽宁省海城人民庆贺张学良将军百岁华诞的活动。接受任务后,自豪之情油然而生,通过这次报道表达了我作为一个同乡晚辈、一个年轻记者,对千古功臣的景仰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