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恢复和发展抗日根据地和国统区的经济,为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当时,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以农为主,兼顾多种经济,调整工厂布局,促进大后方工业发展;发展经济市场,开展多边贸易。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农村传统借贷关系的恢复和兴起繁荣,说明边区需要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以活跃农村金融,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边区政府极力倡导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社。边区信用合作社资金的主要来源有三部分,即社员股金、银行投资和存款。边区信用合作社的业务主要有吸收存款和农村借贷。边区信用合作社的作用包括:第一,活跃了农村金融,打击和抵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第二,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第三,在稳定农村金融和帮助发放农业贷款方面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立产业证券市场的思想不仅是战时后方产业经济发展在思想上的反映,而且通过这场论战,使人们认识到了证券市场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在认识上,推动了中国华商证券市场从以政府公债为主体韵财政证券市场向以企业股票、债券为主体的产业证券市场的转变,明确了战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方向,为战后证券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邓小平理论的学习,本文从十二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处理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些重大关系问题,并对邓小平的根据地建设思想的基本精神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全国粮食供求平衡,加快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本文探讨了粮食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对发展国家经济和振兴粮食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村经济实现了第一次飞跃,农民的生活水平显提高,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制约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及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好这些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当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大事。  相似文献   

7.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一贯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思想主张。他从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出发,在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中国在发展经济中,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同时认为农业的发展必须走科技兴农、集约经营的道路;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落实农民的经济利益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这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对于农村工作,周恩来提出一方面要加强领导,另一方面要通过综合治理方法,全面发展农村。  相似文献   

8.
农村根据地经济建设是农村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毛泽东关于农村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毛泽东关于农村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9.
晏阳初,我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的倡导者,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关于乡村建设的理论,其中农村经济思想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晏阳初和他的同仁们进行了旨在复兴农村的乡村建设运动,然而这一运动并未使中国农村摆脱贫困的状况,而是滑向破产的深渊.究其原因,文章认为晏阳初等人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限制,自身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这些局限反映在他们的思想中,因此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乡村建设不能实现其复兴农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政府担当着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建国初期,刘少奇依据我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要求人民政府必须在稳定宏观经济环境,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正确处理好与人民的利益关系等方面,承担责任,发挥作用,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经济思想。今天,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政府只有在制度供给、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诸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才能推进改革,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日伪不仅加紧对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而且还猖狂地进行各种走私活动,企图弱化我根据地军民的抗战力量.为保持根据地军民抗战经济力,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非常重视反走私斗争,主要是针对粮食、毒品、货币和食盐等物资的缉私.通过强化缉私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缉私规章制度、构建高效廉洁的缉私队伍等一系列举措,有效地遏制了走私活动的泛滥,增强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实力.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缉私工作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邓小平的经济思想和实践 ,主要在对敌经济斗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方面。邓小平经济实践所遵循的“公私互利”、“公私兼顾”原则 ,对建国后邓小平思考制定农业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前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由土著文化、部族文化到汉族文化的融合期的过程。抗战加速了云南的现代化进程,云南民族文化由此进入到了加速发展期,西南联大等教育文化传播机构的到来、旅滇知识分子带来新的文化思想、日寇入侵激起的云南各族儿女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以及普通民众国家认同感的加强都使云南民族文化获得了新的内涵和质素,其精神体现为以爱国观为主体而付诸的各种实际爱国行动、由"山地意识"走向开放包容多样化文化形态的"高原情怀"以及云南本土文化摆脱封闭自足的特性自觉地与主流文化融合等特点。抗战时期逐步形成的云南民族文化精神,其影响不仅体现在当时和抗战胜利后,还延续至今天的"云南民族团结示范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国府迁渝,战区流亡和小学教师纷至沓来。促进了重庆小学教育的飞速发展。四川省的第三、八、九行政督察区的国民学校数、入学儿童数、小学教师数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抗战期间重庆地区小学教育得到了大发展。其发展特点呈现了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时代需求。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坚持爱国、抗日、民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人民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凝聚力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师范学院改革是针对开放式办学的弊端而发,它恢复了"定向型"高师办学模式,较好地缓解了师资数量和质量上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师范教育的发展。今天,师范教育再度改革,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开放式办学的利弊得失,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国情校情的改革方案,并尽可能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抗战时期体育教科书以小学教材为主,单项教材居多,大部分教科书是作者根据个人体会或心得而编写的.教科书中体现了体育军事化和军事体育化的观点,出现了教科书编写的提案.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和军事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体育的目的,也违背了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抗日问题上,中苏两国的民族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因此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许多苏联志愿者能够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结合,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过,从现代国际关系的理论与实践来看,无论以"无私"或"自私"去评价一国的外交政策,都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恢复农村经济,缓解农村金融枯竭,实施农贷政策。在调整农业金融、恢复农业生产与促进受贷地区农业增产增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没有能从根本上挽救抗战时期出现的农村经济危机,导致农贷效果与农贷宗旨呈现一定程度的分离。此间,大量货币伪造案件的产生恰当地诠释货币伪造行为是产生于农贷制度与其现实社会运行环境之孽生物,反映农贷制度与国民政府的金融政策及战争等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0.
萧红被称为“内观和自传型的作家”,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几乎每一部散、小说集中都有自己的“身世之作”,而且无论是自传散集《商市街》还是追忆型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都代表了她的最高成就。她这种一以贯之的追忆型创作,来自于她的独特气质。通过萧红在抗战中的追忆型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作家对童年生活如何回忆与重建,如何遗忘和省略,从而表达个人对战争的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