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紫云  王琪 《江西教育》2006,(12):23-23
省略是现代汉语中极为常见的语言现象。学界把省略分为结构省略(结构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没有出现)、语义省略(应该说出来的意思没有说出来)和语用省略(通过语用环境产生的省略)。这一观点开阔了我们研究的视野,但在具体运用时,却没有很好地结合已有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各项内容中,“说话”是惟一没有字凭借的考查项目,因此难度最大。应试时运用语用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说话”水平。语言是一个有着严密的结构组织的复杂的符号系统,“说话”应试的语用策略,必然涉及到这一符号系统的各个层面,例如语音语义,语汇语法,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言态度等。  相似文献   

3.
“把字句”中“把”的介引成分不是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的,它原本就在“把”后,介词“把”的介引成分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在语法研究中作具体分析时,把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结合起来分析,“把”的介引成分一般来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己知的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4.
陈波的语言哲学研究不仅系统批判了克里普克的直接指称论,而且提出以语言建构论为代表的新理论.不论是对旧理论的批判还是对新理论的建构,陈波都围绕着组合性原则这个中心,其语言研究的哲学意义也从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呈现出来.从语法角度,陈波突显了思维实践在语言分析和逻辑分析之间的关联作用;从语义角度,他突显了认知实践在语言结构与世界结构之间的关联作用;从语用角度,他突显了社会实践在语言交流与意图表达之间的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5.
听力理解是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主要涉及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从心理语言学看,在听力理解中,语言知识含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知识,这些层面上的知识为理解听力材料提供“抽象的线索或指南”(abstract cues orinstructions)。有效的听力理解,需要“自下而上”启动语言知识,即从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语用知识来整合加工话语信  相似文献   

6.
“错位说”是导致听话人误解“你是什么垃圾”逻辑语义的原因,而“领属转喻说”则实现了“你是什么垃圾”的逻辑语义,二者都与语言主观性有关。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与“概念隐喻”时,“你是什么垃圾”依赖说话人话语中的主观关键词来实现话语的语用功能。其中,语言主观性作用于“领属转喻”时,话语幽默调侃的语用功能得以实现;作用于“概念隐喻”时,客观事件开始主观化,话语自我调侃与行为排斥的双重语用功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劣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9.
功能——意念大纲是现代英语教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七十年代,由D.Wilkins和J.A-VanEK两位语言专家最先提出,在哈利代(Halliday)的功能语法和海默斯(Hymes)的交际能力理论影响下产生的.该大纲一经出现便风行整个世界.功能是指我们运用语言的语用效果.意念是指想要表达的思想.功能——意念大纲通过语言学习者本身的实体的行为来习得语言,而不是通过语法结构的引导来习得语言.功能——意念大纲能培养语言习得者从正确分析所要表达的“意念”入手来增强话语能力,而不是从考虑应用哪些语法规律来学习语言.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如果在初中阶段采用该大纲对学生进行交际能力,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的语言训练,不仅能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促使学生一下子就接触到真正的英语.  相似文献   

10.
“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在构式语法理论指导下对语码混用的"汉语语码(动词/形容词)+英语词缀ing"结构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从语义及语用功能探讨该构式形成的认知理据:属于典型的汉语异化现象;表示正在进行或状态持续。从隐喻和转喻机制以及构式压制等语用因素进一步分析心理形容词进入该构式的原因:心理形容词具有动态语义特征,符合该构式的语法、语义、语用条件;构式的压制作用进一步促使"汉语形容词+ing"在语义上呈现"状态持续"的特征。表层语码转换反映出两种语言间深层语法的相互影响,揭示两种语言结合时各自承担的语义功能及其整合时所产生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认为,认知和语义是语言形成语法构造的内在动因,句法构造的外在形式是受认知和语义因素影响的。本文从认知角度考察“N的V”结构中的“的”字作用,并从认知语言中语言单位的象征性角度出发,探讨了“N的V”结构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13.
“省略”和“隐含”是语言使用中出现的两种普遍的现象。前是语用现象。后是语言现象。本着重用例子说明英语、汉语语言中的这两种现象并进行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心智计算理论的心智形式结构所探索的语言与认知的前沿问题,评析Jackendoff(2007)的新著《语言、意识与文化:心智结构论集》,重点分析重新整合生成语法、语言与意识和思维的关系、心理谓词和社会谓词的概念化和形式化、句法-语义接口制约以及价值逻辑与语用逻辑的整合等核心问题。在系统研究Jackendoff心智语法多模块平行结构、更简(句法)方案,尤其是概念结构(CS)形式化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归纳概括出合并词库和接口系统的语言官能(FL)认知系统的平行推导模式(PDM),并且重构了演示多模态概念结构(CS)局部计算系统语义组合运算和推导的层次组合模型(TCM),强调了概念化和形式化的数理和认知规律以及Jackendoff理论模式与语言事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句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理论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理论。新闻的内容以语言为载体。要靠语言来反映。要满足语言平面的语法规范的制约。句法的得体与否,语义的是否准确,语用的价值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标题的好坏。新闻标题的制作应该考虑到三个平面的因素。在句法结构“合法”、语义“合理”的基础上。追求新闻标题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回顾语法研究历史,传统语法重逻辑分析,语义语法结合在一起,取得了重大成就。结构主义语法一反传统,抛开语义,用分布、替换等手段对语法作纯形式的描写,把语法束缚在狭小的空间,成了象牙之塔中的小摆设。转换生成语法为了科学地解释语言,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语义到重视语义的过程,语义语法关系密切,须臾不可分。但它们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关系的来龙去脉怎样,似乎没有人说清楚过。目前,中国语法学界正倡导语义、语法、语用相结合的研究路子,无疑看到了语义、语法关系的重要性。但诚如某人所说,现在的研究只是在语义、语法、语用每个方面举几个例子,离结合差距甚远。分析三者关系的文章不下十多篇,但观点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语义、语法关系问题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7.
《汉语口语语法》是结合语音因素系统研究语法的开创性著作。它旨出了语音和语法之间的密切关系,对语言单位和语法结构单位的确定和语言结构类型析描写时密切联系语音特征,将语言特征作为区分各种语言形式标准之一,并借助语音消除歧义。语音是汉语重要的形式特征,新世纪需要“句法、语义、语用、语音”相结合“四个平面”的语法观。  相似文献   

18.
虚拟语气在英语学习中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语法形式 ,因为它主要是以动词形式的变化来表达句义的。通过虚拟语气的用法 ,把语义逻辑及结构特点等语法问题与语用结合。通过语用分析 ,了解语言环境是制约虚拟语气在应用中的一个因素 ,提出虚拟结构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生活离不开幽默,社交更需要幽默,因此,幽默语言在现代社会交往中日益显出独特的魅力,使用也越来越多.文章从逻辑、语法、语义、语用和修辞的角度,并结合语言事例,简要分析了幽默语言产生的语言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