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语》试诂二则张家英一、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是《论语·学而篇》首章的首句。这一句几乎为人所共知,而对这一句的含义,理解得却并不完全一至。这里的关键是对“学”与“习”二者的认识。《说文·教部》:“学,觉悟也。”《白虎通·辟雍》:“学之为言觉也,以...  相似文献   

2.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借助《论语》的首篇,解读基于教学的“乐”的内涵与价值. 1.学而时习之—一个人的“活学”之乐. “学而时习之”中的“习”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实习、演习”,另一种是“温习、复习”.《教师教学用书》对“学而时习之”的分析是:“孔子所讲的功课如礼、乐、射、御等都需要实习才能掌握;但另一些功课如讲经,那就只能是‘温习’或‘复习’了.这类字要懂得活解’.”而课文对“习”的注解是“温习”.  相似文献   

3.
《论语》的前三句是:“学而时习之,小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演讲录》中,刘良华说:“我希望老师们滨《论语》,实在没有时间,你至少可以读《论语》前三句。”刘良华认为,这里的“学”就是“阅读”,“习”就是“习性、习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说把阅读变成习惯,  相似文献   

4.
我家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家里只有爸爸、妈妈和我,怎么会有三个老师,三个学生呢?国庆节放假,爸爸教我学《论语》。这样,爸爸就是我的老师。学完《论语》,爸爸又叫妈妈来教我学珠算,所以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了。学完珠算后,爸爸叫我教妈妈学《论语》。我拿出《论语》书,笑着对妈妈说:“妈妈,您来学《论语》,好吗?”妈妈笑着对我说:“好哇!”我就像模像样地教起来:“学而时习之……”妈妈在给我缝衣服,手里忙着,口里念着:“学而时习之……”念着,念着,妈妈突然问我:“你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吗?”我听了,拿出另一本…  相似文献   

5.
《论语(十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箴言,但是,学而时习之后,不“说”的人却很多,那是因为学的过程只是伴随不停地温习复习,机械重复,而不是运用、实  相似文献   

6.
初语一册所选《〈论语〉十则》的注释存在不少问题,兹商讨辨析于此。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教材未注,但从其对“时习之”的注释——“时常地复习”中不难看出,教材是将“学”理解为“读书”(即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这种理解尽管有所本,但却不全面。纵考《论语》中所出现的65个“学”字,都是指与近代哲学中所说的感性认识相似的一种认识活动,其内容和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学而时习之”之“学”,绝非仅指学习书本知识。明焦始《焦氏笔乘》即引赵仲修语云:“(公)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为学?……所谓学,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绵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亦云:“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  相似文献   

7.
《论语(十则)》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箴言,但是,学而时习之后,不“说”的人却很多,那是因为学的过程只是伴随不停地温习复习,机械重复,而不是运用、实践,只是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肖紫薇 《新教师》2023,(9):86-87
<正>提起《论语》,我总会想起中学时代语文课本上学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样朗朗上口却又富含哲理的语句。我也常常将“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论语》中的经典语句挂在嘴边,但我对《论语》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语文课本中的那些内容。于是,在学校举办“阅读马拉松”活动时,我选择了《论语》,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想借此深入了解一下这部经典。  相似文献   

9.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读《论语》的时候,会感觉到孔子是个朴实而且温厚的人。你看,书里面记载他的言行,第一条就是说人怎样才能快乐,样子不像一个严峻的老师。怎样才能快乐呢?首先是学到的知识能够时时温习。在温习时,我们的聪明才智有了增长,心里岂不是很愉快吗?古时交通不便,远道访友那是很难得的事情,难得的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课本中《论语》六则 ,节选自《论语》中的《学而》、《为政》、《公治长》、《述而》。如果按章咬文嚼字 ,照句释义 ,第一则是总述学习态度和方法的 ,第四、五、六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第二、三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然而 ,六则“论语”概括性很强 ,言近而旨远 ,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 ,包容了部分儒家学派的伦理观念和人生的品德修养 ,每则“论语”无不蕴含着、渗透着人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要的内容。第一则中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 ?”重点在理解学习时间上的“时”与学习的“习”。照字面解释“时习” ,就是时时要读书。而读书就是…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孔子的中庸思想是处理事物矛盾的一种普遍的、切合实际的最高的准则。它强调阴阳对立面的统一平衡是产生发展万物的根本原因,主张用中执中必须依对象予以具体认知评价.并及时采以相应合理的用中执中行为,包含了超前的而为人类独有的仁爱思想。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建立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供了方法论,构成了社会稳定、安宁与协调发展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从孔子思想对于社会传播结构的影响和《论语》中关于传播内容及人际间交流技巧的论述两个方面浅析孔子思想中折射出的传播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三",一个简单又熟悉的字眼,在儒家重要经典《论语》一书中多次闪现,从其特定的"三"字语句中,体会其对为己之道、为人之道和休闲之道的人生理论的智慧与哲思,感受其在现实生活中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思想成果,对我们完善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价值理念具有重要的启迪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源远流长。他“有教无类”的做法,是伟大的创举,思想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他提出的“疑思问”,多思多想,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学习精神,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育,视则明,听则聪的多看多听则聪明灵利。针对实现和因材施教的方法,至今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长久的历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伟大的音乐家。孔子在音乐上有精深造诣,对古代音乐理论多有总结,对保存古代音乐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对音乐与礼、音乐与仁关系的论述,对儒家音乐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语》最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和平发展、导德齐礼、见利思义、教育均等、顺天应命等几个方面,对世界文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作为教师若能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领会和借鉴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文章从汲取知识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自主性、寻求发展的创新性三方面来发掘《论语》中学生主体性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师的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莉  陈家麟 《中国德育》2007,2(9):63-66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思想。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分为三个方面:道德情感教育思想、情感教学思想、情感健康教育思想。对孔子情感教育思想的挖掘,将会对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