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众科技》2010,(8):10-10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期报道,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从脐带中提取造血细胞,并利用机器模拟骨髓的造血机制,产生了大量可用的红血球,由此制成“人造血”。制造出的首批0型阴性的血液样本已提交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进行鉴定,该“人造血”最快将于5年内用来救治在战场受伤的士兵。  相似文献   

3.
徐德勤 《百科知识》2007,(1S):20-20
《侏罗纪公园》是一部风靡全球的美国电影。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科学家根据在考古发现中提取的恐龙基因,通过生物技术“复活”了恐龙。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现实中,这是有可能的吗?生物技术能够使得人们重新看到活生生的史前巨兽吗?  相似文献   

4.
一些无所畏惧的科学家正在研究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孕育生命——在人造子宫中。  相似文献   

5.
森堡 《金秋科苑》2011,(16):50-52
叶绿体收集太阳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首先是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这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光合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叶绿素分子失去两个电子,水分子发生分解。但是,这个众所周之的化学反应想要在实验室中人工实现却很不容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什么时候人类也能像植物那样,用清洁、简便、高效的办法从自然界获取能量呢?人们离这一期望越来越近了。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找到了可使光合反应顺利进行的特殊催化剂。在此基础上,科学家期望彻底弄清光合作用的奥秘,使人工光合作用能大规模用于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正>你设想过没有,一个人正集中精力、屏住呼吸躺在布满钉子的钉板上,身上还站着几个人,而你却突然在他的胳肢窝里搔逗他一下,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恐怕此人一笑就会一命呜呼的。当然,这是我的猜想,科学家不会去做这样危险的试验的。  相似文献   

7.
许多寡妇和鳏夫在丧偶后没多久便撒手人寰。科学家称,他们真的死f“心碎”了。科学家发现,丧失亲人的第一个月内,患上心力衰竭或中风的危险增加一一倍。丧失亲人不大可能增加抑郁症和焦虑症危险,但会削弱身体抵抗从感冒到癌症等所有疾病的能力。医生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碎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今天的机器人早已脱离了生硬的印象,它们能看、能听、还能记住很多东西,作为护士它们体贴入微,作为保姆它们无微不至,而且针对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机器人的外形还可以有不同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绞尽脑汁”,而脑汁真的会“绞”尽吗? “脑汁”即为大脑的神经细胞。科学家指出,虽然大脑的神经细胞不能像人体其他组织细胞那样不断分裂更新,且平均每天有1000多个向大脑“告别”,但人的大脑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人即使活到百岁,充其量也不过损失4000万。6000万个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奢侈的愿望,但科学家正在努力寻找对付这些困扰我们的疑难杂症的方法。一些科学家正着眼未来,试图让人体得以超越自然的极限;与此同时。另一些科学家则在与长久以来一直折磨着我们的病痛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在这里,你将看到针对7种顽疾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有可能最终战胜它们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1.
新科 《金秋科苑》2013,(13):35-37
DNA是一个生物领域的专业术语,而如今,这个生物学的专有词汇和艺术作品扯上了关系,不少人都觉得很是新鲜——  相似文献   

12.
古典名《西游记》中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使神仙力士们很快入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睡眠的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0,(17):13-14
如果说.早些时候时间旅行还被认为是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东西,今天,它已突然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最宠爱的项目。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曾在他的演讲中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在严肃的科学期刊,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的分析文章。”本刊编辑摘编了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对时间旅行的最新研究结论,其观点互相抨击,读后方可领略精彩之处,至于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时间旅行能破解吗”,相信读者的心中各自有答案了吧。  相似文献   

14.
《金秋科苑》2010,(17):13-14
如果说.早些时候时间旅行还被认为是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东西,今天,它已突然成为理论物理学家最宠爱的项目。加利福尼亚技术学院著名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曾在他的演讲中说道:“从前,时间旅行是作家的专属领域,严肃的科学家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它。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在严肃的科学期刊,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理论物理学家撰写的对时间旅行的分析文章。”本刊编辑摘编了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们对时间旅行的最新研究结论,其观点互相抨击,读后方可领略精彩之处,至于本文标题提出的问题“时间旅行能破解吗”,相信读者的心中各自有答案了吧。  相似文献   

15.
“黑匣子”能预测未来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比香烟盒大不了多少,由金属制成的小小“黑匣子”,竟然能预测像“9·11”爆炸案、南太平洋海啸这样重大的灾难事件。这一切都是真的吗?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很多病菌可以抑制甚至破坏人的免疫功能?这是因为一些病菌窃取了他们主人体内一些关键性的防御基因,从而可以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德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在基因家族中,a2m基因是合成血液蛋白质的重要物质,这种基因及其同源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动物中。它们有共同的作用,即保卫有机体,抵抗病菌的攻击。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一个研究小组在病菌体内也观察到了这种基因。他们因此认为,病菌从多细胞性的有机体中窃取了a2m基因。此后,它们用获得的基因作“武器”,保护自己免受其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这…  相似文献   

17.
孙文德 《世界发明》1997,(11):19-19
研究人员正在组织工程实验室中加速创造皮肤、软骨和器官。  相似文献   

18.
1994年7月,美科学家“委派”机器人“但丁”2号,去阿拉斯加的一座活火山:它爬进了火山口.一直到火山底部,收集火山喷发出的有毒物质.绘制火山口的地形图.并把这些数据发往几千公里外的哥达德空闻飞行中心等处。“但丁”探险任务的出色完成,增强了美宇航局专家们的信心。他们打算在下个世纪韧期,利用遥控机器人去探索月球、火星。  相似文献   

19.
20.
日前,有科学家借助电子核磁共振设备对部分天才人物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观测,发现"天才"之所以在某一方面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是因为其大脑中负责这方面能力的区域被隔离了起来。爱因斯坦惊人的智慧和才华,成为他创造卓越成就的神秘光环。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逝世,其后主治医师把他的大脑完整地取了出来,进而做成约240片大脑切片并进行妥善保存,同时还将切片提供给科学界,这位"天才"大脑的探秘之旅由此拉开了序幕。对于这位伟人大脑结构的特殊性,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随之而来的是科学家们对"天才"大脑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