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书籍须由文字和书写材料共同构成。现存最早的汉字——甲骨文至少已有3500余年的历史,汉字的出现应更早于此。我们的祖先曾用石质材料、青铜器物做书写材料,但皆因笨重低效而不能长久。龟甲兽骨也因稀少难得刻写费事不易保存而没能延续下来。竹简木牍用为书写材料,容易取得,而且便于阅读、传递、保存、典藏,因而被更多人使用,遂为春秋以降的文化学术繁荣,百家争鸣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晋以后竹木被纸张取代。  相似文献   

2.
人类在发明纸张以前,史书、文书之类最早都是书写在竹简或木牍上的.简牍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3世纪).简牍的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保存了古代珍贵的书法墨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报章上经常能读到有关书法的惊人报道。陕西有位书家用85公斤重的毛笔在30平方米的白布上书写特大的“竹”字,大大超过了诸如《石门颂》、《泰山金刚经》、《瘗鹤铭》等古代摩崖的擘窠大字。其笔全长3.07米,吸墨16公斤。  相似文献   

4.
其实,我们今天早已习惯的横排右行的书写方式,这是顺应舶来的国际通行惯例。于1950年代,由《人民日报》作为官方权威的媒体示范,方才确立的。文字的排列形式,包括字与字之间的字序,以及行与行之间的行序,叫做行款。在与国际接轨之前,传统的行款,字序是自上而下,行序是自右而左,也即所谓直行左行,或者更直观地称为竖写左行。这是传统文献的行款常规。尽管是常规,但从文字书写的生理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之前就有了书。那时制作书籍的材料是竹简、缣帛和木牍。简牍太重,缣帛太贵。而且,载有文字的竹简、缣帛和木牍,虽可以说是书,但还不能说是出版  相似文献   

6.
敬畏出版     
人类从事出版活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年来出版为祖先们创造了多少财富,我们已无从得知。现在能够让人肃然起敬的,是那些用汉字书写、记录着人类文明印迹的物质载体。如甲骨、竹简、缣帛,当然最多的是透着油墨气息的纸张。这就是我们今人看到的,如,或优雅或浪漫或肃穆的《诗经》,思考着人类生存法则的《论语》,揭示了宇宙神秘关系的《易经》,谨严而又生动的《史记》,散发着迷人气息的《唐诗》,让人回肠荡气的《红楼梦》。官刻、私刻、坊刻,在汉字排列组合的变化中,出版  相似文献   

7.
“简牍”是我国古代在纸张发明以前通用的书写材料。一般地说,“简”是竹质的;“牍”是木质的。古代简牍的使用,可能很早,但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牍是战国时期的。战国和秦汉是简牍的盛行时代。自东汉开始,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纸张的大量使用,作为书写材料的简牍才逐渐消失,魏晋以后的简牍已经很少见。我国使用简牍的历史达1000多年。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汉字书写是每个有知识的国人信手拈来的事情,会写汉字本身算不了什么本事,小学生都可以。然而,却不是每个国人都能真正写好汉字。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那一定是一件引以为傲的事情。前一段时间,"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在中国亿万电视观众面前着实火了一把,究其原因,不正是因为国人对说好、认好、写好汉字的普遍认同和渴望,才出现汉字听写、书写热吗!但必须看到,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除了老师认真教授、个人勤学苦练等因素  相似文献   

9.
修改文章何以称谓“删削”,说来话长。早在战国时代,由于缺少合适的书写材料,于是人们就把竹子或木头削成狭长的小片,用来写字。这些狭长的小竹片叫“竹简”,也叫“简策”;狭长的小木片叫“木简”,又叫“版牍”。据考证,竹简和木简上的字都是用毛笔写的。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有时难免会写错。为了纠正写错的字,人们通常都  相似文献   

10.
古籍保护 继往开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是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收藏图书的历史可以回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不断地保存着各种各样的古代文献,从甲骨文到竹简、木牍、帛书到纸张发明之后的古代图书、字画、拓片等。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现代各图书馆至今还保存着1...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30年代以来,考古学对古纸的发掘与鉴定,引起了举世关注,尤其在蜚声中外的丝绸之路上,不断有新的地下占纸的发现,将我国造纸的历史提前了数百年,使蔡伦造纸的传统说法日益受到挑战。在还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勤劳、勇敢、智慧的我国古代先民,曾先后用龟甲、牛呷骨、金石、竹简、木陵、燃帛等材料来记录文字,以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知识。但是上述书写物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既笨拙又昂贵,很难做到普及。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人类智慧的日益提高,社会迫切需要一种轻便、实用、经济、原料广泛、书写方便、生产容易的材…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工作中经常要填写一些表格 ,为了使字迹能长久保存 ,在这些表格中通常会对字迹的书写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根据我们的观察与了解 ,目前仍有很多表格对字迹书写的规定不够科学 ,很多规定不符合档案保护的要求 ,不利于字迹的长久保存。字迹书写规定不科学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必须用钢笔或毛笔书写” ,此情况在过去的表格中是很常见的 ;第二种情况是“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 ,或采用计算机打印” ,此情况在近年来较为多见 ,如《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中就有类似的规定。此外 ,也有一些表格对字迹书写…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3,(17):2
<正>臧立君1951年初小毕业证书这张毕业证书左右长36.5厘米,上下宽26厘米。证书用毛笔从右往左竖排书写而成。证书的左侧加盖了骑缝章,颜色很浅。证书的样式、规格以及书写格式与同期的小学毕业证完全一样。比较特别的是,证书上校长的名章是椭圆形的。  相似文献   

14.
1993年5月,受91岁高龄的顾毓琇委托,程君复教授从美国带回一批珍藏了六七十年的珍贵书信,捐赠给顾先生的母校清华大学。其中有三封是闻一多先生写给顾毓琇先生的亲笔信:一封信写于1922年,另外两封皆为1938年所作。信纸质地为竹木草纸,颜色微微发黄。信笺十六开,三封共六页。文字为小楷毛笔书写,自右向左,竖行排列。  相似文献   

15.
刘毅 《大观周刊》2013,(7):153-153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相似文献   

16.
《出版经济》2021,(2):15-16
古文,泛指古代的文字.中国文字的书写以方块字为主,称为汉字.古代的汉字有甲骨文、金文、简帛、隶书、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字体,一些古老的字体如甲、金、简帛等,很多现代的专家学者都能大致辨认出来.汉代以后楷书流通最广,到今天还是全民日用的字体.20世纪50年代以后汉字虽有繁、简之分,但只是两套并存的书写形式,所谓繁...  相似文献   

17.
王益军 《出版参考》2015,(15):47-48
何谓古籍版本?简言之,就是同一部古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刊本.我国的古代图书,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变迁、兵燹水火,其脱讹散佚者颇为严重.其间,屡经历代传抄影写与刻印,形成了各种版本之间的差异.诸如内容的增删修改,刻写的字体大小,版面的长短阔窄,印刷的精良粗陋,以及装订的精美简易等,均有所不同.版本不仅限于木版雕刻的书本,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写在竹简木牍和锦帛上的本子,以及后世的活字排版、照像石印、铅字排印等书本,均属于版本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出版印刷业以文字为主要对象,还需以某种物质作为承印材料。文字出现、印刷术发明后,记载文字、反映出版内容的载体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断变化着。不同的载体,不仅代表着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反映了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原始汉字刻在陶器上;甲骨文作为成熟的汉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青铜铭文为大篆;石刻文字、竹简、帛书由小篆演化为隶书,最后发展到楷书,完成了汉字字体的演变。我国最早原始形态的汉字,或象形文字的前身,从仰韶文化时期开  相似文献   

19.
印刷术由中国发明,源于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是以汉字的产生、发展为主体要素,各种相关条件长期积累、渐进的必然结果。汉字是印刷的主要对象,没有汉字及汉字的成熟,就不会有印刷术。在中国6000年汉字演变发展中,汉字先后依附于多种不同材质、不同形式的载体,在不同材质上雕刻文字,为印刷术发明提供了技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图书、档案保护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明发达最早的古国之一,其化典籍十分丰富。这些宝贵的化财富所以能延绵千古、流传至今,除了我国很早以前就发明了字和书写工具,发明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化传播工具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图书保护技术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有效的方法。对这些经验和方法加以科学地总结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古代图书、档案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可以慨括地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