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帆 《科学大众》2000,(11):32-32
在人类征服癌症的领域中,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新的武器,那就是用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转基因感冒病毒消灭癌细胞。病毒和癌症都是在人体内兴风作浪的坏分子,它们侵蚀人体细胞,损害人的健康。但科  相似文献   

2.
赵曾 《科教文汇》2010,(36):188-189
目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临着严重信息安全问题,"机器狗"病毒及其后续品种"仿真机器狗"、"NS木马下载器"形成对"硬件还原卡穿越"、"机器狗"类病毒的变种非常多、变化非常快,单纯依靠杀毒软件、木马拦截软件等工具并不能确保电子阅览室网络安全。因此,增强电子阅览室自身免疫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成为保障电子阅览室信息安全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在地球上,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病毒是什么?你的脑中,或许马上会闪现出艾滋病毒、禽流感病毒、SARS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等各种答案。但实际上,正确答案,却是乙肝病毒。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时代》2005,(7):35-36
遗传工程学正在将致命的恶性病毒变成治疗癌症的良药。  相似文献   

5.
一种称为病毒治疗的新技术,采用“以毒攻毒”,用病毒去攻克癌症。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来讲,病毒有特定的宿主,植物病毒很少能在动物细胞中存活,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最近有科学家发现,一种常见绿藻病毒竟然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能导致人类大脑功能下降。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原本是非人类特异性病毒,但它们进化出了特定能力,成  相似文献   

7.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在调控寄主群落结构、促进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物进化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病毒被喻为生物"暗物质"。近年来,海洋环境下病毒生态学研究进展迅速;与此相反,在陆地生态系统,特别是土壤环境中病毒研究进展缓慢。文章从生态学角度对目前有关土壤病毒丰度、形态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研究方法和生态功能等进行简要的阐述,目的在于呼吁从事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态学研究的工作者重视对土壤病毒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土壤病毒生态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岁末,德国混沌电脑俱乐部评出了2010年最超级病毒,Stuxnet病毒获此"殊荣"(与之并列的是Mariposa僵尸网络)。自2010年年中被发现以来,Stuxnet病毒因其设计精妙,疑似被用于攻击伊朗核设施而被各界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9.
动态     
《科学中国人》2023,(4):6-7
<正>国际首个双生病毒-植物-昆虫数据库构建成功近日,中国科研团队构建了国际首个双生病毒-植物-昆虫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提供了目前最完整的双生病毒、寄主植物、传毒介体和病毒-植物-昆虫互作信息,并提供多种在线工具,可实现相关文献同步更新。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  相似文献   

10.
孙琳 《科教文汇》2011,(21):205-206
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广告形式,它以相对低廉的广告制作费用在互联网上将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以创意化的手段展现给受众,并刺激他们主动、迅速、有效地将广告内容传播给更多的人,从而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病毒式网络视频广告从早期的"推动式"发展到现在的"交互式","毒性"变得更强,"参与性"变得更高。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创新》2007,(4):22-23
我国科学家近日发现并证明了一种生物入侵的新机制——暴发性害虫B型烟粉虱与其所传播的植物双生病毒之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专家表示,这一最新发现对研究和控制该害虫的入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百科知识》2011,(19):9-9
美国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全新抗病毒药物“DRACO”,几乎可以杀死所有病毒。在实验室利用动物和人类细胞进行的试验中,这种新药能有效对抗i5种病毒,包括感冒病毒、H1N1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及其他几种出血热病毒等。由于具有广谱性且起效快,未来它或可成为抵抗病毒的“万能药”。这种广谱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原理是引发被病毒侵袭的细胞自杀,从而阻止感染,同时不伤害健康细胞。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病毒营销的定义入手,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实行病毒营销的必要性,又从病毒营销的宏观布局、制作病毒营销母体、病毒信息的渲染和加工、定位适宜的感染人群、选择适当的传播工具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病毒营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胡鑫 《科学中国人》2011,(23):76-78
疾病无情。作为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肝癌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死亡率仅次于胃癌)。该病因恶性度高、早期症状不明显、病情进展快等特点,在治疗上不仅难度大,疗效也差,一般发病后患者生存时间仅为3-6个月,故被人称之为"癌中之王"。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艾滋病病毒非常难以清除,原来,它们能够潜入人体内最隐秘的地方,以此来掩护自己,并伺机反扑。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革新》2014,(9):6-11
埃博拉本是非洲偏远村落一条美丽小河的名字,如今却成了全球谈之色变的致命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西非导致1350人死亡.埃博拉病毒的猖獗,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8月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宣布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17.
病毒致癌学说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得以验证,并在21世纪初加以确立,从而加速了人类征服癌症的步伐。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艾滋病毒(HIV)的发现人--法国学者吕克.蒙塔尼埃与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正>相较于寄生在如人体、家禽、家畜等生命体内的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的“存在感”似乎并不明显。然而,由于植物占地球生物量的80%以上,植物病毒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远大于其他病害,且它对粮食作物和观赏植物的影响尤为明显,一系列植物病毒会造成全球每年约6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目前,由虫媒传播的作物病毒病害已成为全球作物生产的重大威胁,并深深困扰着育种等领域内的专家和从业者。  相似文献   

19.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1,(17):39-41
地球上的生命是依靠太阳的能量生存的,而光合作用是唯一能捕捉此能量的重要生物途径。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光合动物"呢?未来人们能否依赖那些无需进食的"光合动物"来缓解食物短缺的危机呢?  相似文献   

20.
果子狸是一种中型野生哺乳动物,过去不大被人注意,前两年闹“非典”,一下子出了名。广东等地从果子狸体内查到“非典”病毒,认为这种动物可能与非典传播有关,把它们看为传播“非典”的“嫌疑犯”,一时名声大振。2003年春夏,深圳、香港两地专家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发现果子狸体内有非典病毒。经基因全序列测定.其中从果子狸标本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