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告诉你,除了人们常说的长满各种海洋植物的海底之外,还有另一片海底,但这片海底看不见、摸不着,你会相信吗?不用怀疑,这片海底不仅存在,而且还具有独特作用,这就是科学家和军事家们常说的"液体海底".  相似文献   

2.
海水密度对海面高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TOPEX/Poseidon卫星测高资料,采用WOA98海水温度及盐度模型,计算了多层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海面高变化。结果表明,海水密度变化是引起季节性海面高变化的重要因素。另外,在考虑和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的情况下,估算了海面异常引起上海GPS测站位移和地球重力场位系数J2 的变化。表明,在研究许多地球动力学问题时,扣除海水密度变化引起的海面高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人们关于海底热液矿产资源的探索虽然可追溯到几十年前,但真正的调查研究也不过是最近10余年的事情。1944年瑞典科学考察船“信天翁”号首先在红海发现了盐度和温度都偏高的海水。1965年美国“发现者”号在红海发现了高热卤水,次年又在红海的阿特兰提斯Ⅱ海渊发现了热液多金属软泥。从此,揭开了人类研究现代海底热液矿产资源的新篇章。1972年美国科学家罗纳确认大  相似文献   

4.
西亚的死海是一片盐度高达33.7%的咸水湖,比海水的盐度高出了近10倍,死海里面和周边似乎寸草不生。由于盐度很大,死海水可以轻松地浮起人体,这在让人们享受乐趣的同时,也阻止了人们对死海底部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科技日报“向阳红09”船6月30日电(特派记者高博)“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今天在距离南海海山区一天路程的区域作业。继6月29日海底采样后,船上的科研团队今天布放了CDT(盐度深度温度测量仪)和海水颗粒物过滤收集器。  相似文献   

6.
管鳗     
当你漫步在红海海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近海浅滩的海底上,这里一堆,那里一丛,长着许多“海草”,它那细长的“茎”从海底向上延伸,在水中徐徐摆动。可是,当你走近一看,就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条“海草茎”的上端都有一对大眼晴,一张嘴,两片鳃盖和很小的胸鳍。如果有什么东西突然扰乱了海水的平静,这些“海草”就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在海底沙上都不留下  相似文献   

7.
1979年,科学家们首次在大西洋发现了“黑烟喷口”现象——海底喷涌而出的高温矿物热流遇海水结晶后形成的黑色喷口,它为微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20多年之后,科学家在靠近大西洋中部区域又发现了与“黑烟喷口”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奇特世界——“白色喷口”,科学家将它称为“迷失之城”。“迷失之城”白色喷口与“黑烟喷口”由于地理位置、形成原因等的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这里,冲破海床的液体温度仅为66~76℃。整个海水环境呈极强的碱性,这点与黑色流体包裹体环境的高酸性是截然不同的。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微小虾和蟹,其中大…  相似文献   

8.
<正>当浮在水面的冰块在玻璃杯中融化时,水的表面并不会上升,这是中学的浮力原理告诉我们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浮冰融化时,海平面就不会发生变化。玻璃杯中的冰和水,本质上都是H20,而海洋中的水却含有盐分,并不纯净。形成浮冰的淡水比海水的密度要低,所以当海水被同等质量的冰融化的淡水取代时,淡水的体积会比含盐的海水的体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热带风暴几乎每年都要光临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的损失,严重的地方房倒屋塌、大树连根拔起,电缆和通信设施被损毁,甚至有人在飓风中丧生。有人会想,人若是能生活在幽静的海底就好了,就不会遭受风暴的蹂躏了。但科学家会告诉你,海底并不是你想像的那样幽静,海底也有“风暴”,海底若刮起“风暴”甚至比飓风的威力都大。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新时代》2009,(4):115-115
A:在海水冻结形成海冰时,水中的盐分会被排挤出来,但部分盐分才排出就被包围在冰晶之间的空隙里,以卤汁的形式形成“盐泡”。此外,海水结冰时,还会将来不及逸出的气体包围在冰晶之间,形成“气泡”。因此,海冰实际上是淡水冰晶、卤汁和气泡的混合物。海冰盐度的高低取决于冻结前海水的盐度、冻结的速度、冰龄等因素,冻结前海水的盐度越高,海冰的盐度可能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科学问答     
为什么火焰产生的烟向上升?烟基本上由许多微小的固体颗粒组成,但也包含一些液体。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大,似乎应该向下落,但事实与之相反,因为火焰加热了上部的空气。当空气被加热后向上升,形成一股气流,带动了组成烟的颗粒,就像一阵QA  相似文献   

12.
海底大搬家     
梁鑫峰 《百科知识》2011,(17):20-21
在深达数千米的海洋底处,生长着一片片的"玫瑰花园"。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比热带雨林更为壮观的海底生物群落不仅生机勃勃,而且依靠一种神秘的力量,不断地进行海底大搬家。  相似文献   

13.
水在哪里     
[题目]在一只烧杯里盛有两种无色无味、互不相溶的液体,它们在烧杯里分成上下两层,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但不知道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而且它的外观和给人的感觉与水一模一样,请你用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把水分辨出来。  相似文献   

14.
海底之湖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红海,以其水温高和盐度大而闻名于世,可很少有人知道,在红海的海底还有一个"湖".1979年,原苏联科学家借助加拿大的"双鱼座号"(又译"帕西斯")深潜器,在红海海底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湖".……  相似文献   

15.
通常测定液体食品试样的密度可用密度瓶法、韦氏天平法和密度计法。GB/T5009.2—2003规定测定液体食品试样的密度的第一法为密度瓶法,第二法为密度天平法(即韦氏天平法),第三法为密度计法。  相似文献   

16.
木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大哥”,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300多倍。然而,这位大哥体形虽大,却是外强中干,它的平均密度还不及地球平均密度的1/4,平均下来,每立方厘米的物质仅重1.33克,只比地球上的水稍重一点点。这其实是给我们暗示一个信息,木星是颗液态的星球。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有一天能够登陆木星,会发现我们的登陆舱漂浮在一片汪洋大海上!木星没有地球陆地那样的固体表面,它的表面是液态氢形成的海洋。这是因为木星的表面温度太低,氢不是以气体、而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给木星套上人造地壳人类不是浮游生物,因此无法直接定居在木星表面的海…  相似文献   

17.
一般物质都是:温度升高,密度减小;温度下降,密度增大。但是,水的密度却是:温度比4℃高的时候,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比4℃低的时候,密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4℃的时候,水的密度最大。为什么水有着这样的特殊现象呢?现在有三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从水的缔合说出发的。一般物质的密度所以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是因为温度升高的时候,物质内部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温度降低的时候,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距离随着减小,所以它的密度就增大了。水除了  相似文献   

18.
海洋水文要素包括海水温度、盐度、海流、潮汐、海浪、透明度、水色、海发光、海冰等。海洋环境有其特殊性,在许多领域有别于陆地和空中环境,这是由海水结构、海床性质、水声因素决定的。即使被称为“水下蛟龙”的潜艇遨游在海洋世界里,也要趋利避害,才能在广阔的海洋舞台施展威力。  相似文献   

19.
海底出现怪异泡泡巨大的泡泡在海底游荡,仔细观看,它们不仅体积大如篮球,泡泡里好像还有神秘的东西在翻滚。泡泡不像气泡那样,能够上升到洋面,而是逐渐与海水混合,变成一股股黑色海水弥散开来,最后再也不见踪影。  相似文献   

20.
<正>海底被砍伐的森林?"刚潜入海底的时候,我感到闯入了一片刚刚被砍伐过的森林中,木材已经被拉走了,枝条和树叶也好像全部被清理干净了,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大木桩了。海洋中哪里来的木桩呢?即使是陆地上的木桩陷入了海底,也该在几年内腐烂没了呀!困惑中,我继续下潜要看个究竟,那些木桩越来越大,最后看上去好像一座座独立、平坦的大型舞台!海洋中又怎么会有这巨大而又平坦的舞台呢?这是谁修建的呢……"这是一位深海探险者描述的自己目睹的海底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