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音     
我说"菜鸟"本来是"新手"的意思,可他们教训我不能骂人;我说"我晕",他们就会摸我的头,以为我发烧了;我说爸爸真"大虾",是夸他厉害,可他会赶紧把腰板直起来,以为我在批评他驼背……——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说,父母经常听不懂他的话  相似文献   

2.
两手博     
我的顶头上司连一句"丫头你写不写博"都不问,直接默认我一定会写。在给我交代完工作后,他不动声色地说了句:"把你博客的地址给我,我来给你加个链接。"我脑子一顿,在脱口而出之前千钧一发的刹那,把地址生吞吞地又咽了回去。因为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我似乎在博客里发过对领导的牢骚,诉过工作的辛苦,并且几乎在每一天每一篇的博中都表达着自己对钱多事少离家近那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些东西,又怎能让领导知道?  相似文献   

3.
给自己减刑     
一位朋友几年前进了监狱。有一次我应邀到监狱为犯人们演讲,没有见到他,就请监狱长带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平日都忙,你现在终于获得了学好一门外语的机会。"几年后,我接到一个兴高采烈的电话:"嘿,我出来了!"我一听是他,便问:"外语学好了吗?"他说:"我带出来一部60万字的译稿,准备出版。"他是刑满释放的,但我相信,他是为自  相似文献   

4.
适度自尊     
开学了,一个刚刚离开小学的小姑娘写了一篇作文给我。作文里说,她在路上看到一个外国人,正对着一个骑三轮车捡废品的老人拍照。于是她很气愤":身为一名南京人,一名中国人,我们丑陋的一面被裸露了出来,我感到很羞愧。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应该上去制止。"她甚至盯梢那个老外好长的路,终因"他人高马大"而未敢造次。  相似文献   

5.
老爸是个报人,每次他拿回的报纸,我都漠不关心.可是那天,他推荐我读他报上的几篇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读完之后,觉得还真有点意思,尤其是<从"教育异化"谈起>中的一段话,让我产生了共鸣--"本应是天真烂漫的儿童和学生,从小就被训成写文章说话是这样写,这样说,而不是按自己心里所想的写和说.所以等到长大了,‘违心’之论已成习惯,讲违心话已经被社会接受为‘人之常情’,以致分不清‘人言’是真是假,那将会变成怎样的社会和国家?"  相似文献   

6.
常想一二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让他挂在新居的客厅里。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写书法了。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我便在朋友眼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我说:"意思是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相似文献   

7.
我案头上放着著名诗人、作家、学者邵燕祥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邵燕祥诗选》。这本诗选集,在全国新华书店及当当网、卓越网等网络销售火爆。当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八旬老诗人邵燕祥,新诗和旧体诗综合,字字珠玑的、如此多的好诗、好作品汇集一起,确实十分珍贵!这部诗选集,收入了他从1988年到2010年这二十余年间的诗抄,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长诗和组诗;下编为杂诗。该诗集是按写作年月顺序排列的,读者可以追随岁月回眸历史,跟随邵燕祥的足  相似文献   

8.
正他花巨资收集本土书画名家作品。他说:让徐渭不再"漂泊流浪",抓紧时间请他"回家",是绍兴藏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每次见项志峰,只要说及明清书画收藏,他总是兴趣盎然。可又有谁知,他曾经是一位企业家。在企业界,项志峰干得风生水起、有口皆碑。"可为什么后来就连老总都不干了?"我觉得奇怪。"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笑呵呵地回答。2016年,当收藏达到一定规模时,项志峰辞去了企业高管职务,全身心投入明清书  相似文献   

9.
我用"大气弥海内,润物细无声"作题目来写这篇东西,首先因为傅璇琮先生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大家,一位大师.他的影响,遍于海内,他的学术,大气酣畅.而他待人是那样的宽厚诚挚,特别对我们晚辈学人,奖掖提携,泽荫指点,则又有如春风化时雨,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10.
到美之前,《文化交流》杂志约我写一篇世界著名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的专访稿。因为马友友是我女儿吴蛮的老搭档,经常在一起排练和演出,彼此非常熟悉,我想这不会是太难的事。谁知到美国后向女儿提出此事,她顿时面有难色,说他忙得不得了,一般很难见到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