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读为主的策略 ,教给学生自读方法 ,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默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 ,形成语感 ,受到思想情感熏陶。以读代讲。 我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 ,先引导学生自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让学生反复读顺课文。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思路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发现、感悟的读文层次。这时 ,教师先引导学生图文结合进行思考。先要求观察第一幅图 ,问 :“小鸭说了什么 ?”要求学生回顾课文 ,用文中的话以读代答 ,并启发学生注意句末的问号 ,想想小鸭子这句…  相似文献   

2.
一、感悟自得 ,激发情感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并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后 ,汇报自己所喜欢的句子 ,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只作引导。让学生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反复朗读、默读及配音等阅读实践 ,充分感知山石的有趣、湖水的清澈和小鱼的可爱。根据小学生的思维品质 ,采用了多媒体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 ,再次让学生通过朗读把体会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知情明理。二、文图转换 ,情境再现本课在学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后 ,让学生把心目中的清澈的湖水画出来。意在培养学生想像力 ,引发浓厚…  相似文献   

3.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以优美、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词析句,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感受祖国语言的美;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尝试探索一种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模式,我采用“读”与“悟”相结合的教学法,按照“自读感知———选读自悟———精读感悟———赏读自得”四个环节来设计这节课。一、自读感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  相似文献   

4.
【教材简析】"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当中感悟到的爱。课文的童年故事部分,语言生动通俗,教学时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反复品读感悟。后半部分课文语言概括性较强,有些句子的含义比较深刻.适合合作学习,主耍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从而达到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中心、感悟爱的真谛、受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简介《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是在积累语言的同时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教学理念本课的设计重点在凸现语文课的"文"味。"语文教学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语文。让学生在"听、说"实践中锻炼听、说能力,在默读、朗读中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世界,同时引导学生理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8.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从而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具体的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如下.  相似文献   

9.
犤设计理念犦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犤设计特色犦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所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犤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课文中一…  相似文献   

1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11.
孙卉 《小学生》2013,(8):40-40
新时期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中有一条是这样说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时,通过感知课文的语句,从一位质朴而又豁达乐观的老人联想到名人及生活中的身边人,培养学生豁达、宽容的美好品质。教学本篇课文,我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一开始,我先谈话揭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在自读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本课以探究性阅读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对本文语言的理解、感悟、内化,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获得启迪,从而提升其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1.说一说:你脑中出现的蒙蒙细雨是怎样的。(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自己感受到的蒙蒙细雨的样子)2.找一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蒙蒙细雨的。(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蒙蒙细雨的两句话)3.指导朗读这两句话。(1)带上自己的体会自由朗读这两句话,想想:怎样读会更好。(2)交流朗读后的感受。二、再读课文,确立专题1.了解课文内容。(1)自由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课文写了…  相似文献   

13.
本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段落结构;学习课文第1小节。第二课时:重点学习课文第2~4小节;总结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文本的学习,感受谈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精神。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咀嚼,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从而感悟语言,感受文化。3.通过增补有关的材料,使文章更为丰满,在丰满的材料中,让学生感受词句丰富的内涵,从而引领学生经“历读厚”与“读薄”两个过程。教学设想: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曾说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本的“领”,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在这篇课文中我认为文本的…  相似文献   

14.
一、感知感受,明确目标要想明确学生在课文中学到什么, 怎么去学,教师应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感知感受,才能确定教学目标和妥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感受。为此,我一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二读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写这些?三读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四读课文,想想我有什么感受?五读课文,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情智切入点,教与学的方法……例子是说理的依据,认知目标不是例子,而是作者意图阐述的道理。因此,本课的认知目标:认识事物间有必然的联系。通过阅读,领会到作者通过因果、连锁、相承、总分等逻辑关系来构思组篇,说…  相似文献   

15.
《日月潭》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描绘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教学的重点要放在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词句上,引导学生想像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自己读书的过程中自感自悟,受到美的教育。教学本课可采用“三步五环式”教学模式。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通过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从中培养学生感悟文章整体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一环,…  相似文献   

16.
<正>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课文饱含作者强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强化语言的敏锐性,这就是有效朗  相似文献   

17.
眼设计理念演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穴实验稿雪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眼设计特色演以如何读好课文中父亲赞颂白杨的一段话为学生课堂学习的显性目标,巧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依次感知白杨、感受白杨、感悟白杨,直至最后被白杨精神感动,并在此过程中达成知识、情感、能力等多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眼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演一、读中感知1.疏通全文。让学生带着下面两个问题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是“学生接近、理解文字,感受语言魅力的舞台”。文本是一个全息元,只有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质疑,合作释疑,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入的阅读,才能有更深的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引向对青海湖梦幻般的神奇美的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激发情感,让学生在纯真的阅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王晓静 《山东教育》2005,(19):65-65
《荔枝》语言朴实,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无限思念这情。本文的重点是表现母亲对儿孙的爱,引导学生具体感受这融于“小事”之中的深深母爱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重难点,可做以下设计:  相似文献   

20.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一篇语言看似通俗易懂,实却包含深刻内涵的文章,教学本课应力求让学生通过多读书,在读书中抓住重点词句揣摩文本内涵,体会课文情感,感悟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