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掌握数学概念含义掌握概念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而这同时也意味着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属性与排本质属性,能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区分概念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即是掌握了概念的外延(一切肯定例证都反映概念的外延)。这是衡量学生...  相似文献   

2.
逻辑学或哲学范畴的“概念”,通常定义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反映事物特有的基本性质;从教育心理学上讲:概念可以表述为由语言、文字等符号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关键属性。所谓关键属性是反映能够区别此事物与彼事物的各种属性,可以是本质的也可以是非本质的,与哲学意义上的概念相比,这里的概念都被认为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同一事物,对不  相似文献   

3.
本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己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某物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是它自己,并与他物相区别,就是由于它具有自己的本质的规定性。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本质,而事物的本质往往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属性,其中有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不同的属性,对于确定事物的本质具有不同的作用。科学研究的任务是认识事物的规律,而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文科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一般都来源于历史教材和哲学教材中极为有限的介绍和论述。各种宗教团体,也只有公安和统战部门才能与之打交道。这就无形中使宗教成了一个神密而又陌生的领域。对于宗教学,很少有人问津,也似乎是个禁区。然而,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一个庞然大物,直到目前,在世界范围中仍有几十亿人口在各种宗教文化的  相似文献   

5.
台湾学者对大陆近20年来的宗教学研究颇为关注,对于宗教学理论、宗教文献以及各大宗教研究的主要论著和观点,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了介绍和评论。梳理这方面的资料,对于全面了解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的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的本质”是法理学界长期争论而未能很好解决的根本问题。如何研究法的本质?对此探讨的观点不少,“层次论”与“要素分析说”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观点。主张“层次论”者从分析法的现象出发,根据法的内容及其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将法的本质分为三个层次:以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为第一层次;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第二层次:历史传统、习惯等物质以外的因素是第三层次。主张“要素分析说”者则从分析“本质”这一哲学概念出发,认为“本质”是人们对事物内部矛盾和内在联系的认知,反映事物稳定的和一般的性质。事物的本质所具有的一般特征是:(一)本质是经过比较而得出的某类事物共有的重要性,即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二)本质存在于同类事物的每一对象之中,而不仅存在于个别现象之中,本质属性自身又是同一的;(三)本质属性是从不同方面规定事物性质的东西。因而,法的本质作为其本质属性的概括,也应具有上述的一般特征。根据这样的衡量标准,“要素分析说”认为,法的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规范性可概括为法的本质属性,它们分别代表法的价值因素、强制因素和规范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8.
本质主义是与模态逻辑中的跨世界识别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承认可能世界,运用可能世界理论的一个结果就是必须承认有跨越不同世界的个体.因此,如何识别、辨认在不同可能世界中存在的同一个体?如何承认跨界同一与跨界识别问题是模态逻辑的可能世界语义学必然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而对这一问题做出正面回答的一个主要办法就是诉诸本质或本质属性,即认为跨越世界的个体是可以识别的,识别的依据就是看这些不同世界中的个体是否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如果具有,那它们就是同一个个体,反之则不是.这种观点肯定对象具有本质和本质属性,把事物或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分成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因此也被称为本质主义.  相似文献   

9.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发生着各种形式的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事物。认识也是如此。要揭示认识之本质属性.仅局限在认识自身是无济于事的,只有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在研究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客体及其相互关系中,方可迎刃_”7解。在哲学史上,由于各派对世界本源问题的回答不同,对主体和客体的理解也各相异。因而,在主、客体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上,不仅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而且还存在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唯心论者由于否认世界的物质性,把观念或精神当作世界的本源,把人的本质又…  相似文献   

10.
宗教研究有两种范式,即护教学的研究和宗教学的研究,护教学的研究是指站在信仰的立场用学术的方法对宗教进行辩护,而宗教学的研究则是指站在客观中立的立场对宗教进行科学的研究因而也可叫宗教科学。反思近代以来的汉语佛教研究,我们发现汉语佛教研究在研究范式上徘徊于护教学与宗教学之间,护教学的研究和宗教学的研究没有明确的界限,两相混乱,被印顺法师形容为是“东倒西歪,非驴非马“,从而导致了这两种范式的研究都得不到纯正而深入的发展,影响了汉语佛教研究的整体推进。相比之下,西方学界的基督宗教研究则能保持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是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根本区别。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属性做出不同的界定,既有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多样性之说,也有高技能性、技术性之论,这些论点都揭示了高等职业教育局部的真。如果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来看,应用性才应是其本质属性,并以此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宗教学诞生以来关于宗教本质一直争论不休,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精神鸦片说"在影响我国很长时间后引起争论,吕大吉提出的"四要素论"虽得到较多赞同,但仍有可议之处。本文认为,宗教是在人类社会一定阶段存在着的对超自然、超人间力量崇拜和信仰的精神文化系统,它作为形形色色的终极关怀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界对教育本质问题展开过长时间的讨论,认识正在深化。但是,至今为止,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争论,仍各据一理,各执一端,认识远未能统一。笔者认为,在这场争论中,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对“本质”(或“本质属性”)的概念不明确。例如,不少同志把两个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直接当成事物的本质属性。其实,这是两个既相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本质的联系是指事物之间必然的规律性联系;本质属性则是指事物的内涵,是指某类事物必然具有并与其它各类对象相区别的特有属性。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的  相似文献   

14.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怎样看待概念本身的性质,关系到对逻辑学基本理论的认识问题。我们看到一般流行的逻辑教科书都把概念定义称为“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这个定义已为许多人所接受,但我认为这个定义是不正确的。 首先,“本质属性”这个提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规定,“本质”和“属性”是两个不同质的范畴,不能随便用其中的一个去限定另一个。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原因。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使事物得以存在并推动事物前进的根据和原因,因此,本质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毛泽东同志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15.
汪洋  肖晗予 《文教资料》2010,(4):220-221
任何一个复杂的事物都会呈现出多样的现象,但在其现象之下必有与其它事物相区分的稳定因素,那就是本质。本文通过“现象一本质判定法”.透过职业教育在不同社会生产方式中的表现形式来梳理职业教育一般属性,从而探寻其一贯的、特殊的、稳定的本质属性——“社会生产性”和“职业能力提升性”。  相似文献   

16.
美具有形象的悦情功能的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形象的本质是存在的,“美的本质”是不存在的,探讨美是什么的问题,是要解决美的形象的本质,尤其是本质属性是什么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美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美的形象的本质属性是具有愉悦人的高级社会情感的功能的属性,即悦情功能性,也就是美,悦情功能性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能与人的求悦性相容的属性,是事物的内部联系,一事物内部当各种悦情功能因素以及由它们凝成的一方占居主导地位的时候,便构成悦情功能性这一整体属性,决定着该事物成为美的形象,“美”的概念是形象悦情功能性的概括,“美”这个词是表示形象悦情功能性的语言形式。要之,美是形象悦情功能的属性。  相似文献   

17.
宗教的构成要素作为宗教学的基本问题仍有深究的必要。宗教学本身的理论框架带有浓重的“西方化”色彩,如果由此出发而普遍化地探讨问题,往往有失偏颇。因此,社会历史语境前提必须在探讨宗教构成要素时加以强调。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专业的学生中开设“宗教学”课程,初衷十分简单,因为翻开历史长卷的每一篇,字里行间都可以读到“宗教”二字。纷繁复杂的大干世界,诸如王朝更替、民族变迁、战争与和平、化艺术……对一切历史表象只要进一步作更深层思考,总会感觉到无形的心灵震撼。有了人才开始有了  相似文献   

19.
论真理的质及其本质属性曹春阳任何事物都有它得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定性,这就是事物的质,质的外在表现是事物的属性。当我们把真理作为一个具体事物来考察时,它同样有其内在的质及其外在的属性。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真理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望能起到抛砖引...  相似文献   

20.
宗教本质的探寻——重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的本质问题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基本前提。马克思曾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论断长期以来被认为是马克思关于宗教本质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宗教现的基础.形成宗教“鸦片”本质论。然而,这是一种误读,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引发对宗教认识的诸多困惑。实际上,马克思对宗教本质没有明确、简洁的论述。而是蕴涵于其科学的无神论当中;他科学地扬弃了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理论。通过揭示宗教的世俗基础来说明宗教的本质、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合法性及其宗教功能的多重性,并革命性地指出了宗教消亡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