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笔者试图从女性民俗的视角出发,考察春宝娘是如何在典妻的民俗下被不断地塑造和加固性别角色及遭遇权利的不平等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又是如何通过民俗被合法化,但女性又以自身的丰富性和辩证性抗拒着凝固为绝对法则的民俗陋俗。同时,也看到作者的男性身份使得文本并未完全表达出女性在典妻民俗下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不仅仅是一个哲学命题、教育命题,还是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文化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生活化缘起于文化的变迁,其意蕴在于创新人文性、生活性、超越性、生成性等文化精神,其诉求在于优化从自在自发的生存到自由自觉的生存、从适应性的生存到反思性的生存、从片面发展的生存到全面发展的生存等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3.
余华的《活着》,是一部真正关注人生苦难及苦难中生命个体生存意义的写实力作。小说的价值已从学的层面延伸到整个人类生存意义的深刻的哲学命题上。对于在极度生存状态下生命个体为什么能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基本命题,它给在极苦难与不幸境遇中仍能活着的人提供了一个参照样本,从而解读出人类千百年来面对苦难仍生生不息的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4.
生命是人生存的基础,生命教育保证幼儿身心和谐的前提,因此,从幼儿生命教育的概念与特征入手,从现实意义的层面分析了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最后从儿童观、教师、课程与环境角度分析了幼儿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5.
从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困惑看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信仰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和人生实践的最高指南。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意义感丧失与生命的空虚、成功欲望的增强与生命的焦虑、人际关系的疏离与生命的孤独等人生困惑,现代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生存之“形而下”命题,更要关注理想信念之“形而上”命题,加强对大学生人生信仰的引导,促进大学生生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生命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确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更加注重生命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7.
笔者将以现代文学作品许杰的《赌徒吉顺》和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为例,试图从作品男性的生存困境探究“典妻”习俗下“丈夫”的人性意识。  相似文献   

8.
《云南教育》2011,(21):14-14
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生活,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人类教育的核心命题。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破解教育的核心命题。她的目标是:使人认识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智慧,培养生活的信仰;使人成其为“人”,使人成为有价值的人,使人成为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9.
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研究沈从文,更能深入他的精神世界与创作内涵。本文通过解读《边城》,对他提出的“美在生命”命题给予全面的阐发,重点阐述了生命美学观的基本内涵、在创作中的表现以及它的进步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2007年重庆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的特点 1.重视从现实问题为立意中心的角度命题,命题的素材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揭示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死亡是最高的哲学命题,也是最高的美学命题,艺术表现死亡意境势必走人哲学的怀抱,把握它深刻的底蕴。布莱恩特用诗的质态作出形而上的生存与毁灭的精深思考,显示出独特的艺术格调,他的诗作是艺术与哲学的合壁:诗是原初的哲学,哲学是本真的诗。本文从诗与哲学交叉的角度,剖析了布氏的生死况及诗歌技巧。  相似文献   

12.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围绕家园之思,借助追忆、找寻故土的形式来叩问人类生命的本质,将故土之思上升到一个探寻生命存在的哲学命题高度。从哲学命题上来说,"存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本文即从"叩问生命的存在""废失家园的痛心"和"另一种存在"三个角度来解读《今生今世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陈春国 《快乐阅读》2011,(22):43-45
当前中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笔者从形成当前教师心理现状的情况原因进行分析,从关注教师的生命的角度对当前出现的教师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从关怀整体教师的生存状态的观点,提出从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对教师进行管理,从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角度提出对当教师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生存与生活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思想才能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生存与生活是生命的两种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存在形式。生存是低层次、本能的需要,而生活则是高层次、理性的追求。生活从生命存在的角度将……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公布以来,上海各级各类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纷纷提出有关生命教育的对策与措施。上海市长宁区初级职业技术学校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命教育应该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生命教育,由此开始学校“生命共同体”的建设;同时,学校还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口,从教师心理支持、家长心理支持和学生心理支持三个角度切入,建立了学校生命教育的心理支持系统,为生命教育在不同类别学校的开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命题:自然,是地球的本真,是生命的家园;自然,是质朴的生存方式,是无拘无束的生命形态:自然,是不呆板不勉强不做作、圆融协调的生活境界。追寻自然,便是回归生命的本真,追求自由与尊严,创造和谐和完满。  相似文献   

17.
一个民族的美学价值指向与该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息息相关。该文将传统美学的一些基本命题放入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之中,以阐释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意义,以及这些基本命题对我们这个民族人生价值理想和生命感悟方式形成的影响。从人文—社会学角度观照传统美学的基本命题,自有其相应的文化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为奴隶的母亲》中,作者着力塑造了被典妻、皮贩、秀才妻与秀才四个人物形象。异化导致的悲剧在被典妻、秀才妻与皮贩身上得到体现,并以秀才这一形象的特殊塑造来削弱阶级冲突,凸显异化主题。主要采用文本细读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为奴隶的母亲》中的人物分析,探究人物被劳动异化、金钱异化、道德异化的过程,揭示异化对人的主体性的侵蚀以及人在异化下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如何构建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关系,已成为当今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命题。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试图从高校管理部门的角度探索协调两者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总是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是一个获得广泛认同的基本命题.但是认同与证明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而对此命题严格的逻辑证明还始终没有给出.原因就在于这个证明要比人们所设想的过程复杂和困难得多,它要求我们超越经验的描述,探讨生存实践的始基性结构.本文从生存实践的始基性出发来论证"人总已经与他人共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他人的存在是个体生存的本体论前提"这一基本命题.通过对这一命题的论述,可以得出个体生存的实践方式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