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6月30日,台湾当局"陆委会"通过了恢复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赴台驻点案,大陆媒体赴台驻点的期限也同时由1个月延长为3个月。新华社与人民日报恢复驻台采访,无疑为两岸新闻交流又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那么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两岸媒体人又有哪些作为?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1866年福建船政创办,不仅加强了清政府的海防力量,而且促进了台湾海洋运输的发展,使得闽台两岸交流更加频繁。1874年"牡丹社事件"后,随着沈葆桢、丁日昌等船政人入台,在台修建铁路成为船政人的共识,极大推动了台湾近代铁路的建设与发展。本文从海洋运输、铁路修筑等方面来阐述福建船政对台湾近代交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还在新疆念中学,记得应该是看《读者文摘》上的一篇比较两岸口头用语的文章,其中以幽默的口吻提到大陆骂人时通常会斥责对方是"饭桶",而台湾骂人时则往往会痛扁对方为"屎桶"——两岸同是骂人却有着"高下"之别。这让我这个当时的中学生心里隐隐约约有一丝优越感:那遥远而偏僻的台湾岛似乎没有我们这边文明啊。  相似文献   

4.
两岸春节包机首航国台办主任到机场为台胞送行2005年1月29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陈云林前往首都机场为春节包机的台胞送行。他说,终于盼来跨越56年时空的这一天,希望通过这次包机进一步推动直飞。热心推动台商春节包机的台湾“民意代表”章孝严也专程前来北京参加春节包机首航仪式。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感慨万千:“这是56年来的第一次,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经历过比较艰难的等待和两岸民间交流,终于盼来了海峡两岸的对飞直航,可谓是‘两岸交流挡不住,包机已过万重山’。”两岸春节包机隆重登场,这一重大事件不仅吸引了两岸媒体的关注,也…  相似文献   

5.
<正>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是一场主题宏大的重点报道,从对外宣传的角度,其意义尤为重要。在台湾民进党上台后推行"去中国化",企图割断两岸精神纽带的背景下,纪念孙中山先生具有重要的"两岸意义";在我们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背景下,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具"国际意义"。然而,外界对中国大陆高规格纪念孙中山诞辰多有误读。新华社对外报道从无处不在的"中山印记"着手,准确诠释历久弥新的"中山精神"。在整个报道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孙侃 《文化交流》2016,(2):42-44
正海峡文化同根。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交流中彼此加深了解的两岸文学。洛夫(1928—)是台湾著名诗人,被誉为"中国最杰出和最具震撼力的诗人"。洛夫自称"诗魔",既指创作手法新颖独特,也指对诗歌创作极度热爱,至今,已出版了37种诗集。龙彼德是位在浙江乃至全国颇具声望的诗人和评论家。他把洛夫当成诗学研究的对象,30年来孜孜不倦,结出  相似文献   

7.
实现祖国统一是我们国家新时期三大任务之一,加强和搞好对台宣传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有力保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对台宣传,从解放初期福建前线的海漂宣传,发展到20世纪末期中央电视台节目进入台湾的千家万户,对台宣传的手段和形式发生了量和质的变化。对台宣传政治性、政策性强,是对外宣传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新形势下,要切实改进和加强对台传播,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求变。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化》2021,(1):8-13
冯小军:感谢林震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根据我们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就对此有了重要论述,其中构建以生态价值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位于五个体系之首,请您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盖伟 《文化学刊》2015,(3):125-127
《两岸书》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和大陆知名散文家杨稼生长达二十多年的书信集,承载了海峡两岸两位老人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执着和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坚守,更承载了海外游子那浓浓的乡情、弥坚的友情和柔软的亲情。读《两岸书》也让我们体味到了在当前比较浮躁的社会环境下的一种宁静与平和,看到了两岸之间精神和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5月10日,第十二届台湾·浙江文化节在台湾拉开帷幕。"台湾·浙江文化节"是浙江省每年在台湾举办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自2007年以来,浙江省文化厅已组派40余个团组赴台参加文化节活动,演出200多场次,展览30多个,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物博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一个活动能在十余年间一如既往地举办,这无疑是它受欢迎的证明。第十二届台湾·浙江文化节演展活动从5月10  相似文献   

11.
台湾女作家琼瑶日前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她重新整理之前所有出版过的作品,分别在台湾和大陆推出最新版的全集,多达65部。已出版的简体版第一辑叫做"光影辑",包含《窗外》《一帘幽梦》《在水一方》《烟雨濛濛》《庭院深深》和《几度夕阳红》等6部作品。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02,(7):25-27
为进一步扩大江苏省在台湾岛内的影响,增进台湾民众对江苏的了解,推动海峡两岸互联网及新闻、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对台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02年4月上旬,江苏网络新闻媒体访问团一行10人赴台湾进行新闻交流,这是祖国大陆网络新闻媒体首次组团赴台访问,受到了台湾新闻传播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在台期间,访问团考察了岛内主要新闻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些新闻化交流活动,促进了苏台两地新闻界的友谊发展,同时相机宣传了我党对台方针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1987年,台湾《自立晚报》的记者徐璐、李永得冲破台湾当局禁令,率先到大陆探亲采访,开启了两岸新闻媒体的对话,成为20世纪80年代促成两岸关系松动的媒体先行者。随后,新闻媒体展开一系列“破冰之旅”,台湾媒体的近距离接触,将有关大陆的经济政策、发展环境、人文生态等真实的信息陆续传递到台湾岛内,  相似文献   

14.
展华 《文化交流》2013,(2):25-28
台湾年俗大都由大陆流传过去,除了部分礼仪性、程式化的风俗习尚在两岸共同保存外,还有某些民间市井的独特活动只在台湾可见。劈甘蔗台湾有"东方蔗库"之称。"劈甘蔗"是春节期间一个精彩的传统节目。人们首先挑选几根挺直完好的甘蔗,把末梢、叶片和气根削去,并将其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在大陆早就听说台湾的电视新闻和评论栏目非常有名,反映了台湾的社会样貌和政治生态,据说陆客来台观光一个不可或缺的项目就是看电视。我自去年圣诞夜来台首日,一到宿舍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新闻里刚好一群人在大街上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朱力伦竞选造势,群情激昂地齐声高喊着"冻蒜"!"冻蒜"!我竟完全不知其意,一时搞不清楚"冻蒜"是在为己方加油呐喊还是在愤怒声讨对手——是让对手"冻住而算(蒜)了"吗?直到  相似文献   

16.
正"情系钱塘——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开幕式近日在杭州举行。百余位两岸文化、教育、新闻等领域的嘉宾出席了开幕式。本次"情系钱塘——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为期8天,安排台湾嘉宾赴杭州、乌镇、宁波、衢州、开化等地考察文化遗产、参观文博机构,观摩优秀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同时参加"文化浙江"推介会、乌镇城市文化沙龙、文化合作交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图书版权贸易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台湾图书市场现有上千家出版社,每年出版近4万种图书。在两岸图书交流当中,台湾始终是大陆重要的对外版权输出和引进地区。据统计,2008年,大陆进入台湾图书年销量达5.4亿元新台币。目前,引进过大陆图书版权的台湾出版社,占总体的50%以上。由于大陆阅读人口多,  相似文献   

18.
孙侃 《文化交流》2016,(4):40-43
正旅居加拿大的台湾诗人痖弦说:"以中文在世界上的热烈、交流、激荡等现象来看,华文文坛大有机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全世界最大最可观的文坛。"浙江省文联文艺研究室原主任龙彼德是当代华文文学的研究学者。35年来,他始终与台、港、澳及海外华文作家们保持着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创作动态,撰写了数百万字的研究专文和论著。他预言华文文学将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交融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发现华文文学的重大价值龙彼德是从研读台湾现代诗入手,开始从事世界华文诗  相似文献   

19.
两岸媒体交流亮点频出 2005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福建日报社领导与台湾中国时报社法人代表,在福州一家写字楼里签署协议:每周的周日至周五,双方互相发送当日的新闻照片五六幅,在双方的报纸上刊登。双方还可根据各自版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今年7月中旬,北京人民大会堂,两岸6000名青年学子热情地攀谈欢笑,“两岸同心,我们同行”主题联欢活动正式开启,胡锦涛总书记热情地与青年们交流互动,万人大礼堂成了欢乐的海洋。这一幕正是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的怏轨,两岸交流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