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多以来,中国和沿线经济体秉持"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原则,共同推动倡议落地生根、持久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对倡议的理解不断深入,认可度不断提升。2018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零点有数科技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主要国家所做的中国观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一带一路"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贸易合作及人文交流,有助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69.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本国政府进一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充分证明了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切实从中获益,有力  相似文献   

2.
<正>金砖国家提升合作水平,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多助力。同时,金砖国家也需要"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对金砖国家讲"一带一路"故事,有利于澄清误解,消除顾虑,增进中国以外的金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热情。为此,既要坚持"通"和"共"的"一带一路"故事关键元素,又要把握好金砖国家国别特点,挖掘能够满足特定金砖国家舆论需求的好故事。为"一带一路"建设添"金砖"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提出共建  相似文献   

3.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过程中,我国企业需要同时面对不同国家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其形势相较国内而言势必更加复杂,因此,正确认识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并加强防范,对确保各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有序开展贸易往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如政策风险、劳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风险防范措施,包括健全"一带一路"建设合作发展中争端解决法律保障机制、建立相应的多国法律风险防范保障机制、增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吸纳和培养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人才,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引发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随着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召开,该倡议又一次引发热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非大陆,覆盖全球超64%的人口和30%的GDP,其国际传播的良好效果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塑造中国国际友好形象的机会。媒体报道在"一带一路"的国际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属性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当媒体给予议题某一属  相似文献   

5.
正一、东南亚地区的新形势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六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和最大外商投资来源地,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不断增加。东盟各国虽然对"一带一路"倡议存有争议,但普遍认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机遇,因此总体响应积极。中国与东盟在旅游和教育等各方面的合作日益紧密,而随着一批"一带一路"项目的落实和开展,中国影响还将持续。2016年"南海仲裁案"后中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来"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共识,凝聚了全球智慧,彰显了国际影响力,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一带一路"既是经贸自由之路,也是文化交融之路。广播影视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正发挥文化载体的独特优势,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强大的文化力量推进民心相通,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各国经济联系越发紧密、世界加速从单极向多极转变、文化价值日趋多样的背景下,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沿线国家纷纷积极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对接,开展各项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语言起到"搭桥铺路"的重要作用,这对汉语的国际教育与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延伸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显示出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伟大理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和解读,世界公众对其的看法和态度对于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在各国的推行现状,增强政治互信,并最终提升中国形象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国外新闻报道、公众讨论进行分析,探究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舆论倾向及其背后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9.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期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以来,"一带一路"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伴随着"一带一路"从一个愿景走向一种发展模式,它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正在不断上升,并且逐渐被国际社会广为认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也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判断,并由此影响到了不同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对国外部分主流媒体涉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进行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舆论中的议题演变经历了观察与了解、谨慎与疑虑、焦虑与矛盾三个阶段。同时,媒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报道中,将其纳入了不同类型的框架,如"马歇尔计划""特洛伊木马""中式全球化"等等。通过分析国际舆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演变,可以描绘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和反馈,以期对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对外传播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主要媒体早期顾忌美国态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多从中美关系等角度进行报道和评论。随着对"一带一路"倡议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对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合理性与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日本媒体开始积极关注报道"一带一路"倡议与相关实践,并通过专题节目等形式介绍日本政要的外交实践,针对青少年进行讲解宣传。虽然部分传统报刊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显示出一定程度的消极、戒备心理,但各媒体对中日基于国际标准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前景给予肯定和期待。今后,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日传播应挖掘中日间经贸合作的成果,在第三方市场加强合作并加大对成功案例的传播力度,增进互信。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5年中,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从概念到大众参与,"一带一路"精神被写进联合国、中非合作论坛、上合组织、亚欧会议等重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它的溢出效应已经催生出多个新经济板块,影响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投资战略和决策,催发了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的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以来,该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该倡议横跨欧亚非60多个国家,范围极为广泛,沿线国家具有四大文明、上百种语言,各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倡议的解读难免会存在偏误与分歧。因此,在过去五年,沿线的一些国家仍心存疑虑,对倡议持观望态度,甚至有些国家还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质疑和批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能够达到被理解、被认  相似文献   

13.
海外书情     
正《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公司2018年3月出版作者邹磊(Zou Lei)是上海市委党校讲师,目前已出版了多部解读"一带一路"倡议的图书,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宗教与中国对外战略》等,并主持了多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课题,还承担中央电视台多部大型文献纪录片的撰稿工作。该书运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疑虑和警惕,但同时又觉得中国有利用价值,在一些非"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项目上,尤其在一些对印度有利无害的项目上,希望与中国合作。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印之间的结构性冲突决定了印度对中国的猜忌和不信任,印度对中国的提防和自负决定了其反对"一带一路"倡议,而印度对中国依赖的一面决定了其希望与中国进行某些合作。鉴于目前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和做法,中方应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减少印度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干扰,同时尽量争取印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或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要尽可能增信释疑、建立互信;要用实际行动配合口头说明和解释;在中印两国"零和博弈"的议题上,要表现出最大善意,争取达到"即使不能解决最终问题、也能通过协商过程提升互信水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作为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所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自2013年10月提出以来取得一系列积极进展,并在国内外引发强烈反响与广泛研究讨论。美国作为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超级大国,其利益触角辐射全球各个角落,是中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行稳致远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外部变量之一。在美国,围绕"一带一路"中国有针对性的对外传播工作早已展开。不过近年来,随着中美关系定位由最大发展中国家与最大发达国家关系上升为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关系,加之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对"美国优先"路线的  相似文献   

16.
<正>自国家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于2013年下半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过去了2年时间,而今年3月国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后,"一带一路"这个本世纪中国宏伟的规划方略已基本完成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及图纸描绘,进入可操作化的实践阶段。然而,"一带一路"倡议虽然是中国"弘义融利"义利观的直接反映,更是合作共赢的现实选择,但西方世界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倡议抱持怀疑态度,从地缘政治角  相似文献   

17.
2013年的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东南亚时,分别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引起国际社会和沿线国家的热烈反响。"一带一路"倡议是一项充满东方智慧、致力于共同繁荣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是大家共同的事业。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我们应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促进民心相通,需要夯实沿线各国路相通、心相连的民意基础,使各国人民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进程中相逢相知相敬,让亚欧非大陆上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携起手来,打造沿线各国人民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实现合作共赢,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坚持互尊互信,筑牢合作共赢基础;坚持开放包容,把握合作共赢机遇;坚持务实创新,激发合作共赢动力;坚持和平发展,守护合作共赢之路。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倡议,当年秋季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后来的学者将之称为"一带一路"。2014年,当时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在两国最高元首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实现顺利对接。由此完成了哈中两国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哈中两国全面合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随着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周边外交成为中国外交全局部署中的一大亮点。"丝绸之路经济带"(以下简称"一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路")是新形势下中国推进周边合作的全新倡议,在整体和周边外交新布局中具有总体性引领作用。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引起沿线国家、域内外大国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应积极关注相关国家官方、政策研究及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等主体对倡议的反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进程更加彰显出勃勃生机。"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幸福工程"已经获得越来越多沿线国家和地区民众的支持。而具有文化共通性的国际传播更能在不同的文明和多样性的文化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成为缓和冲突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使命赋予了我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边疆省级电视台的国际传播功能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