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源泉,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密切的关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理念,规范大学生创新创业道德品质和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文精神.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活动、平台建设、环境营造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融合,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阐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然后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包括创新创业园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齐头并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创新有机融合;创新创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而传统勤工助学模式相对落后,岗位设置传统,岗位管理不规范,无法呼应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创造能力。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兴起,高校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高校必须创建勤工俭学新模式,包括优化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企业化管理勤工助学学生、加强勤工助学创新创业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历史上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与现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着教育目标价值上相互融合,教育形式与内容上相互贯通等共通点,为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奠定基础.通过对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将家风家训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为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创业类精英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双创"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理念、机制、教师素质、课程、社会支持体系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全力打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机制,缓解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日益高涨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赓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且孕育于海洋文明的福建地域文化,是福建高校发展根植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立足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将福建地域文化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等环节,有利于发挥地域文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我国推行"双创"发展的大背景下,个别高校仍然禁锢于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强,导致现有创新创业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从教育理念、文化氛围、教育支持等几方面入手,改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业文化是高校利用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营造创业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精神,并反作用于创业实践活动的一种文化。重视和培育大学生创业文化将有助于养成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引领社会创新文化风尚。针对当前高校创业文化培育中思想认识、教育实效、保障机制等问题,高校师生需努力提高创业教育认知水平,普及高校创业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创业文化,促进技术文化、企业文化、区域文化等多元文化与大学生创业文化的交融与互动。  相似文献   

9.
在创业文化发展良好的环境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从根本上弥补了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能力的不足,为我国创业人才的培养及专业化人才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根基。以创业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为核心,创客文化对高校创业教育的积极影响及开展作逐一解析,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创客氛围,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创客文化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探讨创客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对助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宏观战略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创客时代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大学生缺乏正确创新创业理念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实际有效结合不足、评价系统改革滞后等问题,需实行产学研合作、推进创客空间建设、融合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新型创新创业导师队伍,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创客时代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回顾总结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想引导的内涵与重要性,在江苏省内高校开展调研,指出目前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分离,教育理念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融合不深,社会价值有限;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渠道协同效应、耦合作用欠佳。基于此,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思想引导策略:倡导"以人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以"华商精神"点燃高校创新创业燎原之势;补位协同,打造"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大格局。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虽是最具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的人群,但也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视域,深入分析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探索传统文化与高校创业教育的融合,以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业精神构建、创业氛围营造及创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研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重于利""重士抑商"等元素对创业产生消极作用,"崇尚诚信""知行合一"等元素却有着积极影响。应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职业道德等培养以及创业氛围、创业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跨学科是美国开展创新创业的关键词。解决复杂现实问题、创新创业政策的刺激及浓郁的创业文化是美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驱动力。美国高校打造了跨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课程、师资与服务体系。而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然存在理念落后、课程"两张皮"、师资薄弱及服务体系封闭等问题。因此,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我国高校应树立基于系统思维的科学创新创业理念,构建基于跨学科的浸入式创业深度学习微情境,打造基于资源整合的"全链条"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基于遴选机制的精干创业教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高校正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推动创业实践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意识和创业理论教育,传统课堂即可完成,但要实现大学生创新思维、创业实践的新突破,还需要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应通过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创办专业经纪公司等方式,加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师资配置和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大学生与教育环境的互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充分调动不同层级的环境系统要素。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文化氛围缺失、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及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不完善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发展文化环境,加快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非常活跃,发表了许多相关论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意义的观点。但大多学者是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进行阐述,而可操作的具体方法、途径等论及的不够系统深入,缺乏对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教学剖析,找到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具有突破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和参考作用不突出。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根、民族振兴之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世界性教育改革的趋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国家政策导向、社会、家庭以及学生等各个层面息息相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非常重要。探究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分析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短板,借鉴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出应对策略,有益于推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我国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创业教育的特色化、专业化优势不明显,缺乏创新性,创业资金匮乏,创业环境不佳,创业师资培养体系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仍制约着高校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因此,要构建开放包容的创业环境,着力培育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多渠道筹措创业资金,打造专业化的创业导师团队,加快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成为我国各大高校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出发,深入研究农业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分析目前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业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建议,包括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齐鲁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齐鲁文化中蕴含着创新精神、仁爱精神、开拓精神和工匠精神等,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创新创业。文章认为,将齐鲁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为专业教育提供新思路的同时,也将引导学生坚定创业信念、激发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素养。文章以问题为导向,探索了齐鲁文化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