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清贵教授     
黄清贵,男,1968年出生,汉族,福建仙游人,教授。1986年-1990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90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2005年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课程,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2006年作为福建省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师从美国语言学家Istvan Kecskes博士,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的中国评论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中的一个主流声音,还是中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结合的产物。美国亚裔文学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82年,直至今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成功的走出边缘地位,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三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应用了多元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以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例,对国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文体学研究作一个总体回顾,并提出建议和展望。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景比较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3.
尹根德 《英语辅导》2014,(4):104-106
生态语言学视野下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注重文学环境的营造,注重师生、生生之间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讨论、互动,注重在多元的语言文化和语境中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独立人格、生态与自然关怀。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文论最大的理论误区在于颠倒了现象同本质的关系,从而抽空和置换了文学最本质的东西,即人性和审美。传统的文学基本命题是“文学即人学”、“艺术即人性”,“艺术即形象思维”。而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主要命题是:“语言即形象”,“艺术即手法”。形象成为了“各种不同主语的固定谓语的能力”,这样就颠覆了文学的本质。他们从根本上无视文学审美与文学人性等本质性的东西,而专门在现象上大做文章,偷天换日地将文学转换成了冷冰冰的语言学,沉迷于文学语言学的学究式考据,停留于语言学分析的技术操作层,使得文论丧失了对文学指导的前瞻性与批判性。这种“玩文学”的做法竟然把文学理论变成了一场纯粹的语言学游戏,因而值得人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提供了认知理据,在强调由客观体验决定文学翻译具有忠实性的同时,也强调由主体认知决定其创造性的一面,但文学翻译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的文学研究来说,“文学语言”无疑是一个最基本的学术概念,随着文学与语言学的相互交又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兴起,“文学话语”逐步取代了“文学语言”。表面上看,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态势,然而,从“文学语言”到“文学话语”,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研究策略或研究“视角”的改变,这一过程本身体现着许多方面的观念的“转换”,包括对“文学性”理解方式的转换和语言学观念的转换等。探讨并审视这一“转换”的过程对于文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科学化为语言形式,并将其研究对象确立为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性。这种"语言学转向"对现代及后现代文学理论和文化实践具有深远影响。它不仅使人们更加自觉地研究文学中的形式结构,而且,它本身也构成了意识形态的同谋者。在文学研究"向内转"的旗帜下,形式主义将文学研究的目标定为发掘意义得以生成的形式和机制。以此为基础,形式主义不仅实现了"语言学转向",而且在完成了文学形式自律的同时,迈向了技术自律。  相似文献   

8.
自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合著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以来,隐喻研究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认知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工具,是人类认知和理解世界的媒介。诗歌是隐喻的海洋,该文以舒婷《致橡树》为基点,探索隐喻和诗歌的关系,分析隐喻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以及隐喻为诗歌所带来的文学效果,帮助读者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黄清贵,男,1968年出生,汉族,福建仙游人,教授。1986年-1990年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90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2005年在福建师范大学攻读同等学力研究生课程,获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2006年作为福建省公派访问学者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师从美国语言学家Istvan Kecskes博士,从事英语语言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的语言学方法既区别于一般的文学批评方法 ,又区别于一般的语言学方法 ,它探求人类如何利用语言形式在结构上的差异来传递相应的信息。文学批评的语言学方法是从形式到内容 ,是从语言入手去发现与社会现实相联系的意义 ,如果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语言观和文学批评观 ,对文学作品进行语言学阐释 ,就会把文学与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相沿已久的古老命题重新获得生命。  相似文献   

11.
课程结构问题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产生过不少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新的体系、新的方法、新的模式,对课程设置与实践起了积极作用。探讨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在优选课程类型、优化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协调与文学类课程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语言学类课程自身是个结构体,又处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内。讨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的结构问题时,应当注意结构、成分及其关系。语言、话语、语用意味着"语言学类",层级、课型、方法意味着"课程系统",具有系统性、闭合性、可操作性,可以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类课程结构建设的参考体系。  相似文献   

12.
书评掠影     
《现代语文》2006,(1):81-81
李荣启所著《文学语言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致力于语言本体,探索其文学性、审美性,为建立科学、系统、成熟的文学语言学,拓展文学研究空间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是撕扯不开的:一方面,文学用语言写成,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没有好的语言,也就没有好的文学;另一方面,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首先是从语言开始的.如果一部文学作品的语言不"抓"人,读者很可能会放弃阅读,抽身而去.而对于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来说,抓住了语言问题,就等于抓住了文学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样,无论从哪方面看,谈论文学,都无法脱离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学赖以栖身的家园,语言也是文学研究的第一入口.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学的载体,语言在文学阐释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由此也影响着文章的风格.该文试图通过以语言学的视野来进行文学批评的工作,通过对语言学观点下的文学批判方法论的探讨来为传统古代文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切入角度.  相似文献   

15.
王宁  翟红华 《文教资料》2008,(31):28-30
语言的创新性研究也就是五十年左右的历史,许多语言学家曾致力于书面语的创新性研究,但是对于口语中的创新性却很少关注.本书作者Ronald Carter从日常生活中很多普通的谈话出发,指出了口语中的创新性,为我们开拓了思路.同时,他总结了许多关于创新性的理论,为语言学、文学等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对生态语言学与英美文学教学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行剖析,并从教师立场建构英美文学教育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新思路,以期对提高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二师学人     
《培训与研究》2014,(9):F0002-F0002
王伟,男,1956年2月出生,湖北宜都人。中共党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期刊社编审。1982年1月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3月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4年评为编审。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学术英语写作。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存在形式的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以语言获取存在形式的文学,也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结构反映人所认识的世界的结构,因此,体现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文学,在文本组织形式上往往带有语言结构的烙印;语言的线性特征为文学的线性叙述提供了基础,同时也迫使作家进行挣脱线性叙事,走向审美自由的尝试;语言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对应了文学作品诗意功能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效应,对此,索绪尔的发现和雅克布逊的阐发同样是建设性的  相似文献   

19.
索绪尔的语言思想博大精深,它与结构主义文论关系密切:通过类比的方式运用于文学研究,从而积极地影响结构主义理论的构建。相应地,索氏学说的局限亦对文学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为结构主义文论为何存在缺陷和面临质疑提供了语言学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萧黎明,男,1961年12月8日生,土家族。1980年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1984年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9月考取复旦大学汉语史研究生,1995年1月获文学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