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使中国学人近两千年来以忠君为取向的精神根基发生动摇,尽管封建的意识直到一百年后的今天也未能在中国学人头脑中彻底根除,但辛亥革命还是使越来越多的学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向以报国作为精神归向,其中一部分杰出分子进而确立民主、科学的理念。新《大学令》将研究高深学术,培养高级人才作为近代中国大学的宗旨,奠定了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制度和价值基础,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大学精神理念以欧洲大学为边界与人类大学主流价值的融合,促进了大学精神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自由主义从西方文化中产生,当它通过法国大革命向全世界进行传播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在中国,《新民丛报》学人以西方文化为参照标准,形成了对自由的不同认识。这种认识的来源主要有三个,即古希腊的自由精神、英国式的自由主义和欧陆式的自由主义。这些来源为《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3.
虽然近代自由思想产生于西方文化,但是它要想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必须与中国文化进行交汇融合。当《新民丛报》学人传播西方自由思想时,形成了对中国文化中有无自由精神的复杂认识。一些人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另一些人则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还有一些人有时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有时又认为中国文化中没有自由精神。这主要是由于他们本身对自由精神的认识标准不一样。一些《新民丛报》学人为了使自由在中国扎根,认为中国文化中有自由精神,特别是儒家学说中有与近代自由主义相通的自由精神。  相似文献   

4.
新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科学”与“民主”是新化运动的两面旗帜。经历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戊戌变法的失败和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直到袁世凯称帝以后,人们才深刻地意识到,民主政治只有在唤醒国民的自觉意识的前提下,在自由平等的精神化基础上才能建立。于是掀起了一场国民的思想化运动——五四新化运动,使中西化的接触从物质制度层面演进到国民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纲领。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诉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自觉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十七大精神进课堂,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精神属于中国文化精神。从知识考据上说,"精神自觉"源自道家,而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国艺术精神"出现在20世纪初。如果从1906年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算起的话,中国艺术精神之研究也走过百年里程。百年当中尤以新儒家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最为重视。在当代中国,艺术精神面临多重的困难和挑战,但中国艺术精神以其无穷的魅力将在新时代对中国和世界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艺术精神应有的自信和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7.
经世致用是中国学人治学的意义,宏博会通则是中国学人追求的目标。二者统一于儒。儒家精神乃我们国家民族基本的传统精神。在这种精神渐渐暗淡的今天,我们试图通过梳理近现代通儒钱穆先生为人为学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来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与中国文化土壤相脱离是中国当代教育学产生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之一。以文化自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当代教育学的历史与现状,为中国教育学的独立找到了合法性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教育学的文化基础在中国文化,中国教育学的建构依赖于中国教育学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中国现代悲剧意识开始觉醒,在学人自觉地向西方寻找范型的过程中,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家唤醒并培育了一些在中国传统戏剧中没有或者很薄弱的艺术素质.其中,莎士比亚悲剧的崇高感给中国现代悲剧注入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力与充满反叛抗争的人性精神.从总体上说,莎剧的营养提升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及创作的人文意蕴与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10.
北大精神的根基是“士志于道,明道济世”。在这个根基之上,北大精神生长出多样性的苗,其生成方式是学人在弘道与变道的精神推动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自主地进行中西融合。  相似文献   

11.
省思中国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大学精神是“士”的精神。或可概括为“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精神,其基本特征为:“士”是中国大学精神千年主体,“德治”是中国大学精神久远根基,“做人”是中国大学精神的首要论题,“合一”是中国大学精神的结构特征,继承“士志于道”、“明道济世”的传统,保障学人自主,通过明道、变道、弘道走上与全人类的精神发展相通的道路是弘扬中国大学精神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2.
如何评价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关系?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肯定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国内学术界的观点亦基本一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孙中山最伟大的贡献是辛亥革命。通过对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精神和旗帜作用的分析,说明孙中山是革命党人的精神领袖、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辛亥革命是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的必然结果。继承和弘扬中山精神,高举振兴中华的旗帜,激发人们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孙中山研究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著述文献,是学人学术成果最重要的体现之一,是学人思想、智慧、才华的结晶。历代广西学人著述文献,不仅记录、反映了广西学人、先贤的学术主张、学术思想,亦反映、体现了他们的学术精神,历代广西学人的著述文献所表现出的优良的学术精神,如积极向先进文化学习的精神,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刻苦钻研与严谨治学的精神等,值得今天从事桂学研究的学人,尤其是从事广西文献研究的学人深入地挖掘与宣扬。  相似文献   

14.
教育精神是是科学的、文明的、进步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的民族精神、主体精神、创新精神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都会自觉地运用教育精神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使构成教育的群体能够自觉、自愿、自律、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刘增杰等新一代学人接过任访秋先生高擎的学术火炬,在多年的学术生涯中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学术风范,从多方面拓展了任访秋先生开创的河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精神传统。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自觉。文化自觉是可能的,因为人可以超拔于物质至上,以精神为手段获得精神的满足;对于内部管理而言,文化自觉是必要的,因为科层制的种种弊端会使人成为机械人。生命价值、意义在单位体现为工作的价值、意义,赋予的价值、意义不同,工作境界不同。  相似文献   

17.
在王纲解体的新旧时代,中国近代崛起了一大批新型文化思想的知识分子。章太炎的真与俗的双向流程,王国维的真与美的理想人生,苏曼殊的新旧徘徊的“断鸿零雁”,这三位学人以其自觉与不自觉的精神追求,殊途同归地烘托了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生长的独特风景线。他们沧桑踌躇又朦胧觉醒,大都以双重(甚至多重人格,矛盾心态,展示了新的思想文化生成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真切地传达着近代文化思想先驱者们心灵感应大时代的脉搏跳动与其艰难的文化抉择和重建。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自觉”是指知识阶层对其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和创造性发展。近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产生和发展,历经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十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四个阶段。它以追求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为内涵。上升到世界历史高度,充分重视文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近代“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和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指知识阶层对其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和创造性发展.近代中国"文化自觉"的产生和发展,历经戊戌维新时期、辛亥革命前十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等四个阶段.它以追求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也就是民族的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为内涵.上升到世界历史高度,充分重视文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自觉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近代"文化自觉"的内在要求和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20.
金灵 《初中生辅导》2012,(34):40-42
1939年的中国,当时日寇占领我国国土,屠杀我同胞,毁我文化,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张书桌,遍地燃起侵略烽火.国难当头,中华儿女不仅要在前线抗击侵略者,同时也要反击日寇亡我中华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野心,为使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保存并发展国魂,一大批文化学人仍然坚持文化研究和教学工作.面对日机的轰炸威胁,前方战事的逼近,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被迫辗转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