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日报》2010年7月29日一组"图片新闻"《偶遇抢劫本报记者举机拍照退匪》,荣获第21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类三等奖。该组图片通过连续画面,以直观、形象的视觉语言,迅速及时地独家报道了一起勇退劫匪、解救受害人的突发事件,体现了党报在重要事件上的舆论引导力,引起了广大读者、兄弟报纸和网站的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2.
《军事记者》2002,(4):31-32
2001年9月,《解放军报》推出了浙江省军区副政委兼金华军分区政委范匡夫的典型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范匡夫同志成为全国忠实实践“三个代表”的典型人物,中央各新闻媒体给予重点宣传报道。  相似文献   

3.
4.
5.
林蜜 《青年记者》2006,(18):69-69
现代生活,一方面人们物质变得宽裕,另一方面生活压力也在加大。为了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享受生活,人们对健康日益重视。这从温州都市报的读者调查结果中可见一斑:2003年、2004年,健康版均为读者最喜欢的专刊类版面。据《长江日报》、《武汉日报》、《楚天都市报》等多家报社开展的问卷调查,健康版也一直是各报最受欢迎的专刊。读者喜欢健康版,报业媒体健康版的竞争也随之白热化。  相似文献   

6.
上有来头,下有响头赵琳:这篇稿件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理念的巨大转变.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如火如荼,湖南省落实中央部署,迅速行动,开展欧美黑杨清理攻坚战.这篇稿件见证了湖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有力行动,传递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信号.面对中央环保督察意见,湖南仅用10天即全部砍倒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核心...  相似文献   

7.
刊登在2003年2月19日《南方日报》上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最高奖一等奖。这篇921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主要原因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军队这片丰腴而神秘的新闻沃土,数十年来,孕育出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新闻精品奇葩,并以其独特的色调和魅力而绚丽夺目。这里仅就中国新闻奖评选十多年来,军报获奖作品的基本特征作一概略评析。  相似文献   

9.
刊登在《南方日报》2003年2月19日上的《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荣获消息最高奖一等奖。这篇921个字的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依笔看,主要原因在于下述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1.
《台账压垮“小巷总理”》被评为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这篇仅有833字的消息看似批评报道,实则是为最基层组织——居委会减负的报道,是发现问题、反映问题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2.
典型报道是我们党新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中国新闻报道的一个特色.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通常是由个别发展到一般.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闻除事实本身以外,还必须有科学性,千万不要想当然,为了使报道能吸引人就随意加点什么东西进去,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相似文献   

14.
刊登在《法制日报》2003年1月3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2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文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下述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2003年1月3日《法制日报》周末专刊上的《打肿谁的脸》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体裁类二等奖作品。这是一篇杂稿。它的获奖,从写作上来看,有以下几点特色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于不动声色中对伪科学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抨击,是抗击非典宣传中一篇颇具特色的好文章。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这篇获奖作品还有以下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5月22日上的《“神医”哪儿去了?》一文,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报纸副刊二等奖。这是一篇杂文。由于其观点鲜明,写作思路独辟蹊径,刊发后,在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据介绍,中宣部《新闻阅评》曾以专期专题对此文予以充分肯定,称赞这篇文章切入点虽小,却以小见大地宣扬了唯物论和我党及政府抗击非典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袁丁 《视听界》2014,(3):80-81
创优要有好题材,虽然好题材的来源各不相同,有"撞上"的,有"抢到"的,还有"捡来"的,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特性——真实记录生活,倡导时代的主旋律。在第23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名单中,广播专题《选择》荣获一等奖。在这个榜单中,关于北京"7·21"特大暴雨题材的获奖作品就有4件,说明《选择》选准了题材,也赶上了"时运"。作为主创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看客 《青年记者》2007,(19):57-57
今年的中国新闻奖爆出一大新闻,《扬州晚报》记者的获奖作品被指为作假,最终被查处。这在中国新闻奖的评选历史上,还是头一次,对此事的处理,也有着示范意义,不可不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