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客家熟语是流传在客家地区的一种文化载体,是客家人集体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以"寻食"为主的客家先民,创造了大量与"食"有关的熟语,这些饮食类熟语不仅直观地再现了客家浓郁的山地饮食特色,还体现着客家人对"食"的理解,折射出客家人独特的饮食习俗和饮食人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3.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如今恢复传统节日的潮流中.正确地认识端午节的源流和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传统的熟识度,还能够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本文主要从饮食习俗方面介绍端午节,并由此总结出端午节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浅析英语国家饮食文化对英语饮食习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怀宝珍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5):98-100
英语习语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它来源于人民大众的生产劳动,产生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英语习语的意义并非构成词意义的简单叠加,它往往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分析,来研究英语饮食习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赵荣光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1-4
笔者谋划编写出版历时24年的《中国饮食文化区域史丛书》将于2014年内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丛书原以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11个饮食文化区位各一分册并一综合卷的12册组成,计划600万字,而目前只能以10册的略写本形式付梓。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华食学研究"十三亿人口,五千年文明"的"大众餐桌"基本理念与原则。是以人类或民族食生产、食生活的地理、自然、文化地域要素制约的"饮食文化圈"理论认知中华饮食史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10-13
绍兴是全国首批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被誉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博大精深的越文化孕育了绍兴饮食文化的灿烂多姿。其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积蕴深厚的饮食民俗及食事名人名品,至今仍焕发出诱人魅力,有待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以适应人们饮食文化多元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8.
段英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0,20(5):58-61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昌方言除受到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西昌民俗的影响。西昌民俗在形成和发展中接受了巴蜀化和云南化的影响,并融汇了少数民族的习俗。西昌方言折射出了西昌民俗化,西昌方言词与在多种民俗化影响下独特的西昌饮食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包含大量有关饮食的诗篇,客观而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文化。主要有:追求美的饮食,娱乐身心;讲究阴阳平衡,以饮食益生;饮食思礼,以亲和人际关系,是中华健康饮食的源头。 相似文献
10.
11.
周旺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5):1-5
宋至清初是广西饮食文化茁壮生长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丰富的食物原料、配料与调料为饮食内容与形式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袤空间;优良的金属炊器与多样的陶瓷餐具为烹饪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提;发达的酿酒业、茶业及商业为宴席和食市发展准备了条件;加上这一时期不断进步的社会、文化作背景,广西食文化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明代国人对先进兵器的需求,有了事关国运家邦命运的迫切性。外来火器,在明末辽沈战场上发挥了举国震惊的威力,也受到具体操作者素质、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清代通俗小说的描写却依旧承袭道教和民间秘密宗教中的法术,叙事偏重在以辉煌的结局强调宝物的威力,缺少一种战争工具本身的技术性展示。小农经济下的平民心理,考虑的依旧是眼前易于操作,并不真正关注具体操作过程和操作者素质,把事情简单化和理想化了。同时,将宝贝兵器视为百试不爽的万能法宝,也极为形象地状写出人们受到时代、观念积习的限制,在先进兵器期盼方面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陈文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0(4):12-17
中国的宋元明清时期是饮食文化的鼎盛时期,表现在食经著作大量涌现,饮食业发达,宫廷饮食豪华,烹饪技艺提高,主副食品丰富,饮料兴盛,修身养生观念强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充分发掘和整合苏北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构建苏北"明清小说旅游线",对于进一步繁荣苏北地区的旅游业,提升苏北各市的知名度和经济实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开辟以"明清小说"为旅游实体的旅游路线,可以更加鲜明地体现出我国旅游业的多样化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法制小说与涉法小说,在形象塑造、情节设计、结构艺术以及具体的表现手法上作了多方探索.其形象的理想化、结构的复式化、叙事的西方化以及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使中国古代法制文学的艺术探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莎日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7(6):31-35
小说在古代被视为“小道”,其文坛边缘地位决定了它的世俗化色彩。明末清初,大批文人介入通俗小说的创作领域,以他们的文心、文笔对小说这一通俗文类进行了艺术打造,使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均有了“雅化”的趋向,并具有了独特的文人品性。这一变化,强化了通俗小说创作中的现实感和个性色彩,并对清代文人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晓冬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1):95-98,116
明清小说中的私塾教师形象主要有才子型、儒者型、迂腐型、无赖型和势利型等类型,才子型和儒者型教师是被欣赏和认同的教师形象,迂腐、无赖、势利型教师是被蔑视和讽刺的教师形象。明清私塾教师的社会地位是低下的,这体现在私塾教师的服饰打扮、社会关系、生活水平、家庭婚姻等方面。社会待遇的不济和生活的困难使得私塾教师的人生价值不在“教师”而在“仕途”。小说中的私塾教师形象还原了教师的世俗原形,对思考当前的教师问题也大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塑造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是中国古代小说惯用的创作手法。清代“绍兴师爷”的形象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除却现实因素,与小说家们对原本存在于绍兴师爷群体的职业性格、区域文化进行渲染刻画使之成为典型性有密切关系。而这种典型也成为后世评价“绍兴师爷”时的“标签”,是师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明清章回长篇小说使中国古典小说走向成熟,特别是人物性格刻画和性格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巨大的创作成就.实际上罗贯中等人的性格刻画更关注人物的整体性,是小说人格塑造的雏形.曹操属于奸雄人格,刘备属于仁厚人格,宋江则属于忠义人格,孙悟空是成长型人格,西门庆、贾宝玉等则是病态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20.
从丰富的明清小说评点话语中 ,探索明清长篇小说创作中《史记》的印迹 ,从中探寻出《史记》在虚与实、对比手法、白描手法和叙事角度等叙事因素上对明清长篇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