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对汉语双宾结构的基本形式和句式语义进行理论考察,重点揭示殷商甲骨时代双宾结构范畴的句式分布和语义特征,认为汉语双宾结构的"原型"就是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献祭"事件范畴的典型成员,这类典型"献祭"事件的语言表达结构就是双宾结构的原型范畴,从而揭示汉语双宾句式的源头及其句式语义发展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配价语法认为,动词决定句子结构。双宾动词本身支配着三个语义成分:施事、与事、受事,这个结构的核心语义是领属关系的转移,同时结构本身也受到其配价结构的制约。虽然英汉双宾结构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但是其双宾动词对于各个配价成分的语义选择上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
戴影  贺学耘 《海外英语》2022,(24):53-54+70
不同语系中的英语和汉语存在明显差异,但同时也受普遍语法原则的制约而具有一定共性。双宾结构也是如此。双宾动词作为双宾结构语义成分的核心,笔者从物体转移方向的角度,分析总结了英汉双宾结构大部分左向动词和左右向动词只能在汉语中使用、部分无方向义的动词在汉语双宾结构中也会有左向义、部分“取得类”动词在英汉双宾结构中表示的左右向不同的差异。得出英语只有右向,而汉语无论是左右双向还是左或右向都可以的差别,以及在一些右向给予类动词使用上的一致之处。推出此种现象的原因,即在共同的系统性和规律性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不同民族对外部世界认识也有系统化不同,所以对传递动作行为也有不同的概念化方式。  相似文献   

4.
双宾结构中,动词都是结构关联的核心,支配着三个强制性语义成分与之同现。由于英汉语各自的语言特征,虽然在完全映射条件下的句法模式是相同的,而且在非完全映射下对配价成分的隐省上是一致的,但是英语双宾动词对句式中的选择上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主要构成双宾结构的典型式及与格结构,三个语义成分在句式中的位置也较少变化;而汉语双宾动词构成的句式比较复杂多样,其三个语义成分在静态的句式中句法位置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Croft的关于事件的理想化认知模式,英汉双宾结构的原型都产生于表“致使转移”动作的EICM,表达的是有外因出现的致使转移事件;英语与格结构以及汉语“把”字句、“给”字句等句式由于背离了表状态的事件理想化模式,被归为双宾结构的特殊形式。在把双宾结构的原型与特殊形式作了有代表性的分析后,发现他们相似及相异之处。其“像似性”源于他们共同的认知基础与概念化模式;其相异性在于各个语义成分在句法结构的凸显而形成的表层变体。  相似文献   

6.
双宾结构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结构,由于判定标准不同,引发了有关典型双宾结构与非典型双宾结构的讨论。本文试图从意义和形式两方面概括非典型双宾结构的语义框架,并以此为标准对非典型双宾结构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7.
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是英语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论元结构之一,对它的习得涉及到语言的两个层面,即句法和语义。文中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回顾,并对其进行了评论,指出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的研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在英汉语双宾结构及其格转化结构跨语言对比方面还比较薄弱,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有待丰富。  相似文献   

8.
目前汉语语法学界对汉语双宾句的看法存在分歧,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认为“获取”类动词带两个名词性词语时所构成的结构为双宾语结构。本文从“获取”类动词的语义指向和这类动词所带的两个名词性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获取”类双宾句不能成立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双宾结构作为句法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然而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英语双宾结构上,汉语中的双宾结构较少受到关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旨在发现汉语在没有任何附加变量以及添加一些变量的情况下这些歧义双宾结构的理解趋势,以便挖掘出可能影响人们对歧义句感知倾向的认知因素。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所有格关系和确定性等变量确实影响了汉语感知歧义双宾结构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领主属宾句中的领属关系源于局部成分统制结构与具体词项的语义内容两个方面;领有名词提升说缺乏理论动因和实证支持,而且无法克服重复赋格的难题;EPP和Ф特征独立核查的主张实质上有违近期最简方案的精神:所有句法操作都应该基于探针-目标之间“各取所需,相互匹配”的一致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往研究中双宾语动词的分类是按照不同标准进行的,其稳定性或简洁性还有值得商榷之处。该研究结合语言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把汉语双宾语动词分成两个层次的类别:根据类典型理论,双宾语动词可以分为真双宾语动词和准双宾语动词;根据动作导致客体移动的方向,真双宾语动词可以分为左向和右向两类,并依此对英、汉双宾语动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EFL学习者英语写作里使用时间状语时出现的母语负迁移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造成负迁移的因素,提出了英语学习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英语语言环境,利用语言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克服干扰,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优选论的框架内,通过研究英语外来词来探讨汉语音节良构性的制约条件。笔者认为汉语音节体现了音节的普遍性特点,即制约条件*COMPLEX和MAX-onset居制约条件等级的首位,且制约条件NOCODA在制约条件等级中占据高位。同时,笔者认为忠实性制约条件IDENT-IO(NonlabialNasal)亦居制约条件等级的首位,因此,汉语音节保留了汉语所独有的特点,即韵尾只允许非唇音鼻音。  相似文献   

14.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是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三语习得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母语(汉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语音习得的影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往往容易将母语的特征迁移到目的语中,从而导致表达错误,造成负迁移。本文根据迁移对于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汉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即词汇、句法和语篇。最后提出了原因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母语对一个人外语学习的影响是巨大的,会产生促进作用(正迁移),也会产生阻碍作用(负迁移)。汉语与英语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受母语的影响是明显的,这些影响涉及口语,写作,阅读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探讨汉语对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的负迁移作用,以求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证性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探讨与教学实验,研究综合多种教学策略,尤其是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TBLT)下,基于计算机英语口语测试系统(OETS)的运用,对促进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所产生的效果,同时,对“交际法语言教学”(CLT)模式和TBLT教学模式进行了附带对比,用实验法证实其可行性和可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感叹句是用于表达各种情感的一类句式。传统语法所认为的感叹句仅是全部感叹句的一部分。在对实际语料分析的基础上,汉语中感叹句被重新分类为:由程度副词"多么"等引导的感叹句;感叹词"啊"等提示的感叹句;独词或短语类感叹句;句末带语气助词"呀"等的感叹句。除第四种外,每一类在英语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句式,因为英语中没有用于句末的语气助词。此外,通过对两种语言各类感叹句所占比例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感叹句的使用,汉语较之英语更为频繁。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M.K.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来研究英诗翻译的问题。通过对英国诗人拜伦的名诗When We Two Parted及其四种汉译版本的英汉功能语篇的对比分析表明:(一)功能语言学在研究英诗汉译问题方面同样是适用的;(二)语言的形式与意义之间往往不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对英诗翻译的评判不可机械地要求译文的形式必须和原文“一一对等”。  相似文献   

20.
控制是生成语法理论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英语中被控制成分PR0处于不受管制的位置,出现在非限定的主语位置,与显性的名词短语呈互补分布。分析汉语中的控制现象,认为"将"是可以用于区分汉语中的限定句与非限定句,汉语中的控制现象发生在四大结构中。由此可知,汉语在强制与非强制主语宾语控制类型方面与英语相似,但译语中控制结构更为复杂,涉及到的语用因素更多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