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穿男装,连耳洞都没打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  相似文献   

2.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3.
正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一手训练出来的。因为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记得我回福州的那一年,脱下男装后,我的伯母,叔母都说"四妹(我在大家庭姐妹中排行第四)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父亲发了工资交给母亲后,母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粮店把我们家所有人每个月的口粮米买回家--母亲说,有了粮食一切都高枕无忧了,这是关系我们不再挨饿的头等大事.现在我还清晰记得,去粮店买米时,母亲一只手牵着我,另一只手拿着"口粮簿"--那是我们城市人才有的供应粮食的凭证,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我的哥哥和姐姐,有人拿米袋,有人拿扁担,一个个屁巅屁巅地跟在后面.  相似文献   

5.
不一样的爱     
父亲和母亲的爱是不同的.(开篇点题,不错!) 母亲的爱,习惯用语言来表达.但父亲的爱都在他的一举一动中.(进一步阐述不同之处) 在我过生日时,母亲和几个同学陪我在昏暗的房间里玩着"灯棒大战"."啊"的一声尖叫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史弘宇被打中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此时的父亲一直在屋外,帮我白(摆)蛋糕、插蜡烛,布置房间.妈妈一直在对我说:"生日快乐","我爱你,宝贝",(,删除)之类的话.虽然爸爸没有说过"我爱你"之类的话,但从他的行动中,我已经但(感)受到了.(通过写生日时父母的具体表现,反应出父母之爱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7.
母亲     
母亲一辈子都是为父亲活着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在一个铁矿山上挖铁矿。母亲知道父亲爱吃炖豆腐,算着父亲该回来的时候,就提前打一块豆腐放着。等父亲一回来,就给他炖豆腐吃。母亲对我和姐姐说:"你们日子长着哩。长大了,想吃啥没有?这会儿,先尽着你爹。"父亲自然舍不得一人独享,往往吃不到一半,就说:"吃不下了。真吃不下了。"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秋天,我父亲走了.临近年关,姑妈把我们姐弟四人召集到一起,做贼似地,背着我母亲. 姑妈说,你们家今年过年少了一人,妈妈最伤心.是的,父亲去世,我们跟着哭一阵子也就过去了,可母亲一直不能释怀.姑妈让我们表态,年夜饭时不能哭,一定要忍住.我第一个站起来保证:"我要是哭,我是猪!"姑妈笑了.又接着说,你们不能提"爸爸"两个字.我又站起来说:"我爸爸都死了,我还喊他干嘛?"一句话,让我姑妈大放悲声.  相似文献   

9.
三个字     
<正>在家中,母亲永远比父亲更唠叨。母亲说过的那一堆话基本上都是一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有时换了种说法而已。而时常在远方的父亲不懂得说那些"抒情"话语,在他那里,有些话、有些字眼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所以,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那三个字:"我想你。"这三个字,电话里父亲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这三个字,也是父亲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小时候,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时,我最喜欢听到这三个字——只要父亲说完这三个字以后,我不知怎么的,就会觉得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8,(6):11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相似文献   

11.
要是它会拿筷子,我得给它准备板凳了一群鸡在路边的竹子栅栏里闭目养神,我咳嗽一声,它们都没动,像见过大世面似的。"谁家的鸡啊?"我回家问母亲。母亲说:"咱家养的啊。"父亲挖地,它们就分成两群,父亲面前一群,身后一群,都想找虫子吃。结果,父亲扬不起锄头。父亲说:"你们到一边玩儿去,我要挖地嘛。"它们不听他的,依然在那里细心地啄,弄得尖嘴上都是泥。父亲索性放下锄头,坐下来卷一支烟。那群鸡也好奇,偏着脑袋看,一只鸡朝卷烟纸啄了一下,烟丝全撒在地上。父亲恼了,大声喊母亲,要她把鸡唤回家。  相似文献   

12.
7岁那年,父亲说要带我进城,我兴奋得无以言表。那天一大早,我们就起了床。父亲挑着一担干柴,我跟在后面。一根扁担在父亲的肩上,唱出"咯吱咯吱"的歌儿,配合着他有节奏的步伐,自然而舒缓。跟在后面的我,巴不得一步就跑到城里,所以,趁父亲扁担换肩头的工夫,我泥鳅一般,"哧溜"一下跑到了他的前面。父亲在后面喊道:"别跑那么快,到城  相似文献   

13.
爸爸,再见     
正我听说过一句话,"人死去的时候应该保持年轻,当然,死得越晚越好"。我父亲85岁时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驾驶他那艘起名为"忠诚"的船,开足300马力全速前进,如同在大西洋上飞翔,负责保安的船在后面怎么追都追不上。90岁的时候,他跑到缅因州肯尼邦克小镇上的圣安尼海滨教堂跳伞,那是他的母亲和父亲结婚的教堂,也是他经常去做礼拜的地方。我的母亲告诉我,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中,父亲是一个沉默的人,他一直默默奉献着,用他的沉默温暖着我的心。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父亲骑着摩托车带我回家,半路上,竟然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父亲把车停下,让原本坐在前面的我挪到他后面。我知道父亲的用意,于是说:"放心吧,我一点儿都不冷。"说着就准备坐回车前座。父亲皱着眉,用如炬的目光看着我,虽然他一直沉默着,但是足以让我寒上加寒。我乖乖地坐到了后面,父亲又从后备箱里找出一件外套给我。  相似文献   

15.
不一样的爱     
正父亲和母亲的爱是不同的。(开篇仅用一句话,简洁明了,直点主题。)母亲的爱,习惯用语言来表达。但父亲的爱都在他的一举一动中。(进一步阐述父母的爱不同之处。)在我过生日时,母亲和几个同学陪我在昏暗的房间里玩着"灯棒大战"。"啊"的一声尖叫把我吓了一跳,原来史弘宇被打中了,笑得我肚子都疼了。此时的父亲一直在屋外,帮我摆蛋糕、插蜡烛,布置房间。妈妈一直在对我说":生日快乐"",我爱你,宝贝",(","删除)之类的话。虽  相似文献   

16.
有时我们赚点小钱,但更经常的是毫无进账。有时父亲有工作——那是最快乐的日子。但我更清晰记得的是他多次失业的日子,我们没有钱,还得躲避"收数人"。如果母亲看到理事会负责征税的人,我们便会躲到大街的树后面去。当我们怎样都无法避开他的时候,母亲会对他说:"我会一周给你一英镑的。"他咕哝着同意后说:"那试一试吧。"不过,我们都晓得,这每周的一英镑  相似文献   

17.
<正>八岁那年,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带回一辆自行车,那时一个村子也没几辆,放学后我看到院里崭新的自行车,急忙跑去问母亲,母亲说:"咱家的。"我高兴得一蹦老高,说:"我要学骑车。"父亲听到我的嚷嚷声,从北屋走出来,说:"你太小,还够不着车把呢,长高了再学吧。"听了父亲的话,我蔫了。父亲在外地工作,过年、收秋、收麦时才在家呆上个把月,我感觉与父亲很生疏,对父亲总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珍宝     
李代金 《下一代》2013,(2):29-29
姐姐告诉我说父亲有珍宝,问我知道是什么不。我摇头。我真的不知道父亲的珍宝是什么。父亲一直神神秘秘,将他的珍宝锁在一个小箱子里,再放进一个大铁箱子里,并在外面加了一把特大的锁。父亲的珍宝,从不示人,问母亲,母亲也摇头说不知道母亲都不知道父亲的珍宝,可见其有多么珍贵、  相似文献   

19.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30多岁的母亲,她有个七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为了照看孩子,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看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  相似文献   

20.
"儿子,你还小." 我看着面前的女人,她也正回头看我,说了这么一句. 我攥紧了拳头,咬咬牙.是吗?我还小吗? 家里,那个男人又来了.对,那个男人,我本该叫父亲的男人.他又来了,说什么离婚后母亲的财产应该平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多少年来,一切我都目睹了:母亲为了家庭,付出了太多,无论是买东西、给长辈钱,还是盖房.而母亲自己的房子,是她千辛万苦攒下钱买的.那个我理应叫父亲的男人,什么也没出. 母亲仅有的财产,就是这房子.分一半给他,公平吗?公道吗? 我想说理,却被母亲推进了房子.她头也不回,说:"儿子,你还小." 我,还小? 这句话,我听得太多了.从我只是个孩童,到今天自以为足以保护母亲的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