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毓 《档案管理》1999,(1):37-38
陈寿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他的史才和文彩俱佳,史称"良史之才".他著的<三国志>和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史称"四史",后世的国史著作能与媲美者不多.  相似文献   

2.
王毓 《档案管理》1999,(2):32-34
整整1000年前,即公元999年,庐州(今安徽合肥市)诞生了一位在性格和政治方面颇具魅力的人物,他就是包拯.  相似文献   

3.
刘备的儿子刘禅,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但懦弱无能,无甚建树,特别是在最后的日子里,高高兴兴地过俘虏生活,是很令人费解的.  相似文献   

4.
王毓 《档案管理》2000,(2):39-40
比起曹操,刘备虽不是一流的韬略家,但在知人善任、爱惜英才方面却是一流的,历代帝王多所不及. 曹操“少机警”,“好权术”,是出了名的法术人物.舞台上的曹操虽然过分夸大其奸诈的一面,但还是很有威严的,比真实的曹操有气概.史书上记载他……  相似文献   

5.
王毓 《档案管理》2000,(1):37-38
诸葛亮在三国群雄争霸中没有统一中国,这是个历史的遗憾.这倒不是出于正统思想,而是说他在治蜀的十年间表现出的非凡政治才能和正宗的法治思想在三国和魏晋时代是最杰出的.  相似文献   

6.
王毓 《档案管理》1999,(6):38-39
魏晋时代,思想界是相当"活跃"的.不过这种"活跃"是充满着消极和悲观主义色彩的.学者们曾把魏晋时期发展起来的玄学、清谈、佛老以及儒道刑名之学比做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战国时代,这是不准确的.战国时代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带来的政治思想上的风风雨雨,而魏晋时代思想界的"活跃",不是什么"百家争鸣",则恰恰是黑暗的封建统治的反映,是充满着灰暗色彩和消极颓废情调的悲鸣.  相似文献   

7.
王毓 《档案管理》1999,118(3):37-38
曹操是一位很有本事的人,他的诗写的很好.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他平定了三郡乌丸,统一了北方,很有雄才大略.  相似文献   

8.
王毓 《档案管理》1998,(5):42-43
青年时代在外地读书,当和同窗好友谈及曾在家乡南阳念书时,大家都羡慕地说:啊,你是诸葛亮的"老乡"啊.  相似文献   

9.
3、无情与有情编辑之为人向以“抬轿”、“作嫁”著称,以身怀“雕虫小技”闻名,按理,本值不得将他们放在眼中。怎奈世界上的事总是那么“怪”,往往“一物降一物”,连虫虫蚂蚁也有出头的日子,更何况还有一技之长的编辑先生乎?因此,在世人或者更确切些说在作者们的心目中,编辑人虽微,但言或者笔却不轻,他似乎掌着作品和书稿的生杀予夺之权,有时大笔一挥,作者的“十年辛苦”就会“毁于一旦”。当然,也有“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情形,此处不留稿,自有留稿处。但倘若事有凑巧,“西方”和“北方”都“不亮”,就很有点儿令作者伤心了,不说眼泪往肚里吞,也只  相似文献   

10.
朱旌 《山西档案》2000,(2):41-41
现实中发生的真实事情,有时比杜撰的故事更像故事,比虚构的情节更加邪性. 好几年前,在一个很具规模的档案工作会议上,我曾结识一位人物,是一个县的档案局长,兼馆长.  相似文献   

11.
在过去年代受极左路线影响,编辑提笔写稿被视作“追逐名利”,“不务正业”。于是有个逻辑从天而降;凡写俯就必是为了稿费,必然是“摆错位置”,做不好本职工作,所谓“白天似猫,晚上象虎”一类蔑词流行一时,也的确吓怕了一批人。为写稿而在那个年代蒙受冤抑的编辑,数目可谓真真不小。这个认识论今天想起来也实属可笑,可毕竟曾是事实。编辑写稿应视作与一般人著书中立说有同样社会效益,白纸黑字印成书本,不管是什么人写的,都是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这天经地义,实在是很平常的道理,可要真正沟通这个道理,也只有在“政通人和”的新时期才能办到。请看三中全会以来,万民开颜,搁笔辍写多年的老编辑重新提起了笔,发挥己之所长,为四化倾心尽力,纵情走笔行文。金性尧同志新注了《唐诗三百首》,又选编注了新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至10月,《北京青年》以每天一个整版的篇幅,连载新社军事记者采写的《我的长———寻访健在老红军》系列报道。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借助70位在者的红色记忆,将长征精神生展示出来,又一次感动了中国。业内人士在分析此次报道的功原因时认为,除了长征这样的色经典本身所蕴含的震撼力外,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次报道自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表面看起来,人文关怀似乎与闻报道相隔较远。我们通常更多认为,那是哲学家、文学家和艺家的事情,新闻记者的责任,只客观地报道事实而已,并不需要其中加注什么特别的思想。事实,对一名记者而言,报道事实…  相似文献   

13.
“要下去”这是一声急迫的催促。领导同志催记者“下去”,说明不少记者还浮在上面,没有形成“下去”的风气。不下去和下不去,可以有各种似乎可以说得过去的口实,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口实是:不下去,也有稿子写。这个口实说出了一个事实。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这个事实。下去和不下去,写出的稿子是不一样的。读者的态度也不一样:对前者感到亲近和贴近,对后者则表现为淡漠与疏远。读者的感觉是应当受到尊重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的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组合之于世界和图书的普泛化 世界上到处都有组合,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组合.八宝粥、大烩菜、土豆烧牛肉、西红柿炒鸡蛋是一种组合;红花绿叶、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大漠孤烟也是一种组合;领导与群众、教师与学生、俊男与靓女、丈夫与妻子是一种组合;家庭影院、人造卫星、航空母舰、信息化立体战争也是一种组合.  相似文献   

15.
读史笔记     
历史上最早用纸写信的例证根据迄今查到的资料,最早用纸写信的事,见《后汉书》卷二十三注所引马融《与窦伯向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欢喜何量,见于面也。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为《后汉书》作注的是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所引资料多为史家重视。这里的受信人窦伯向,姓窦名章,字伯向,东汉名臣窦融的五代孙;《后汉书》卷二十三有传。写信人马融,在汉著名经学家,《后汉书》卷六十(上)有传。马融在  相似文献   

16.
读史札记     
王文杰 《军事记者》2005,(11):48-49
人生短不了交际来往。人与人之间,有了交往,出了感情,成了朋友,有幸事为你助兴,有忧愁为你分忧,有疑难为你排释,有烦恼为你化解。于是,漫长人生的路途上,或在交叉路口上有为你指点迷津的,上陡坡时有助你一臂之力的,或遇风浪时有为你遮蔽风雨的,一帆风顺时有提醒你别忘乎所以栽跟头的。于是,芸芸众生中总会遇到三三两两知音,可披肝沥胆,推心置腹,穿一条裤子还嫌肥,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可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像一根孤单的青藤,交上了好友,犹如青藤与青藤相遇,纠缠一起,同去攀援,互相呵护,开始枝叶伸长,吮吸阳光雨露,渐渐茂密葱茏,最后拢聚成一片人生的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7.
应该说,在新闻报道中正确地、恰到好处地、少量地运用一些数字,是可以的,甚至在某些内容的报道中是必要的。数字有它独特的个性。它简明,可用简单的数或量的表示,来说明某个事物和问题的具体内容;它鲜明,可以通过某几个数或量的对比,来证明某个事物和问题的发展或变化,类同或差异;它突出,可以凭借数或量的某种形式的披露,来突出和显示新闻内在的深刻主题。因此,在新闻报道中科学地、精确地、适当地运用一些数字,有利于说明新闻内容,也有利于新闻思想的深化。毛泽东同志生前曾亲自为新华社和党的报刊写  相似文献   

18.
读史的季节     
读史的季节张建星1没有想到在北京过这个冬天。更没有想到,年近四十,又有了一年读书时间;而且是守着京西中央党校空气和月色都很清鲜,智慧和树木都很葱茏的校园。有书可读,有时间可读,难道这还不是福份吗?阅读和写作,对于我是一种永远的快乐。2于是便端到《中国...  相似文献   

19.
读史以修身     
林文斌 《大观周刊》2012,(32):I0001-I0001
历史是对过去的记载。“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的每一页都储蓄着极为丰富的经验教训,它于个人有教化之功效,于国家则有资政之作用.所以人们常说:学习历史可以汲取智慧,借鉴历史能够获取力量。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甚至断言:“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就将被迫重演历史。”的确,教化个人是修身,  相似文献   

20.
断想     
如果人不是上帝造的,那么上帝就是人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