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风险管理中第三部门通过社会支持在规避社会风险和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把第三部门的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探讨在社会风险管理中政府与第三部门共同规避社会风险,可为政府完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杜沔 《科学与管理》2001,21(4):18-20
<正> 虽然风险资本市场产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完全自发的。在风险资本市场的成长与成熟过程中,政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各国风险投资业发展过程中的政府行为证明,政府导向是至关重要的外部动力,对风险投资业会形成强有力的激励。由于各国市场经济发育状况千差万别,政府干预创业投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风险投资领域里,政府不仅是制度的设计者,主体的培育者、市场的管理者,还是直接的投资者。综合各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历史与经验教训风险投资中政府的作用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风险社会视野中的科技进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今天,代表着“理性”与“进步”的科学技术并未使人类生活更安全,相反带来很多风险。科技进步在今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风险的重要根源。科学进步就像一柄双刃剑,它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种种潜藏的威胁。文章从风险社会的视角探讨了风险社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并对如何消解科技风险做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贷款办学的风险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如何把学校负债办学的风险尽可能降低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从政府和金融机构这两个方面探讨高校负债办学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期找到一条有利于高校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舆情表达体现出许多新特征,尚未完全适应此种变化的政府回应时不时地陷入困境。只有通过理顺政府内部关系、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才能有效解决政府回应困境,建构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6.
7.
风险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经历了由初级的科学化阶段到自反性科学化阶段的发展过程。正是自反性科学化的过程才使得科学理性与社会理性的截然区分不再可能。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应当建立在科学与社会多元理性共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梁晓蓓  江江  孟虎  杨以雄 《预测》2020,(1):66-73
本文通过构建政府与由一个制造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二级绿色供应链间的三阶段及两阶段博弈模型,探究政府补贴及供应链成员风险规避的影响。结果显示适度的政府补贴对最优决策及相关收益有正向影响;分散决策下的任何风险规避情境及集中决策下的同时风险规避情境中,风险规避可以提升产品绿色度、降低零售价格和增进社会福利;分散决策下,批发价格随制造商风险规避度上升而下降,随零售商风险规避度上升而上升,最优政府补贴系数变化与之相反;当双方同时风险规避时,风险规避对供应链效用有不利影响;当一方为风险中性时,分散决策下另一方风险规避度上升会增加供应链效用,集中决策下则对决策和收益无影响。集中决策相较分散决策会产生更有利结果。  相似文献   

9.
郑丽霞 《科教文汇》2007,(8S):125-126
200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猛烈、最严厉的政策调控,但迄今为止,国内大部分城市房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明显改变其运行轨迹。广州也不例外,广州的房价在一系列的政策和实施细则的“调控”下,依然高位运行,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本文试就严厉的政策为何效果不明显探究个中原因,并就房价高涨导致的社会的公平问题试作浅薄分析。以探究当中的政府责任并探索改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展开,人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风险社会”的时代。现代风险在本质、表现形式和影响范围上与传统风险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它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风险社会”的来临,对传统的风险治理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符合风险社会需要的新型风险治理体制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最后以“非典”为实例说明了现代风险的特征以及风险治理机制所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1.
郭俊华  徐倪妮 《现代情报》2017,37(2):157-162
近年来,世界各国政府纷纷开始应用社交媒体,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韩国政府部门从2009年开始积极应用多种社交媒体工具,有效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增加了政府透明度及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本文从应用动机、政策和举措3个方面分析韩国政府应用社交媒体的现状及效果,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政府在社会组织评估中作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纪颖 《学会》2009,(2):7-11
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使得对社会组织的评估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在社会组织评估中政府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德国、菲律宾、美国和中国香港的案例分析为基础,根据政府在社会组织评估中参与程度将评估模式分为政府完全参与型、部分参与型、不参与型三种类型,并提出中国评估模式的建立,可能会由政府完全参与型为开始,其他类型逐步普及并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社会救助的多元化主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我国现代社会救助体系中,国家承担着第一责任主体角色。此外,由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社会救助团体等非政府组织和社会成员之间开展的社会互助是我国社会救助的又一重要主体,是对政府救助必不可少的补充。承认并确立社会救助的多元主体,给予社会互助以必要的扶持并营造其良性发展所需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社会组织参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齐海丽  张晓军 《学会》2010,(3):8-12
服务型政府是公民本位的参与式政府,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这种活动必须依赖一定的组织载体来发挥中介桥梁作用。社会组织可以承接这一任务。我国社会组织自身和政府管理存有很多问题,阻碍了社会组织参与能力的发挥。为此,就要进行路径选择以破解难题,提升参与能力,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是各种社会问题频发的时期。本文从社会分配不平等所导致贫富分化、社会失业人数增多所造成的就业紧张、居民生活预期偏低所导致的悲观心理、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与冲突性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我国在转型期诱发社会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与消除这些诱因的对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良洪  蔡翔 《预测》2005,24(3):41-43,40
作为重要的参与者,政府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政府的指导与调控可以避免出现过度竞争、提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必需的公共产品以及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各个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当然,政府在进行指导与调控时,须注意以现有的或者是新兴的集群为前提制定相应规划、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具体实际去制定相应的政策以及各种政策工具需要组合使用等。中小企业集群成长过程中,政府作用的发挥包括宏观、中观环境两个维度,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或者不正常都将影响集群的正常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立法一词最早出现于德国,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英国的济贫立法、劳工立法以及德国社会保险立法。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立法活动从无到有、渐生渐长。劳工立法可视为民国社会立法的初始阶段,但完整意义上的社会立法实际上开始于国民政府社会部成立之后,社会保险法与社会救济法则是其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借鉴商业银行内部评级法的思想,政府投资项目治理风险可以从风险概率、损失和可管理性三个维度进行评级。该评级方法可为政府投资项目利益相关方进行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以降低政府投资项目治理风险,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9.
陆明远 《学会》2009,(6):3-8,31
中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准备了必要的制度支持。中国城市功能的特殊性、政府在进行城市社会保障和提供社会服务上的缺陷等对社会组织在城市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中国社会组织基于自身的特点,有能力参与城市社会保障,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在提供社会服务,进行城市社会保障中的不足。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理顺政府、社区等相关城市社会保障主体与社会组织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制度的形式加以保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从城市画像视角切入,分析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路径,以期为建设城市画像档案库和改善 城市面貌提供有力支撑,辅助城市治理和发展。【方法/过程】利用文献综述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政务社交媒体资源 保存的项目实践研究和试验研究2个方面分别介绍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的研究概况,并从理论和实践维 度进行述评,在此基础上探究城市画像视角下的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基于城市画像视角,从制度、信息和技术 层面开展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路径分析,发掘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问题。【结果/结论】从制度、信息和技术层 面提出保障措施,为城市画像视角下的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提供支撑。【创新/局限】只分析了城市画像视角下的 政务社交媒体资源保存路径,而未对相关路径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