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储备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其操作体系为“一个主向”;“多轨运行”“几个关系”。它对培养学生的开拓意识和创造能力,形成整体素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教学方面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可是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章空洞、乏味、七拼八凑.究其原因,主要是脑中缺乏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看来,要想实现课标要求,需要以平时的积累为前提,达到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它从帮助学生审题、选材、构思到立意,是一个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就上述环节进行指导,还应从多方面渗透之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语言的内核,语文是思维的外壳,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因此,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结果表述出来的过程,整理加工的过程。这一过程思维需要条理性。 要想通过作文教学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打破框框…  相似文献   

4.
作文犹如修房,需材料,而材料来源于积累。 背诵是收集资料、积累素材的一种常用方法,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掌握语文工具的过程中必须经历两个"回合":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内化过程",即积累;二是"自内而外"的表达——"外化过程",即写作。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前者是"吸收",后者是"倾吐"。两者相辅相成,"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习作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积累不简单等同于背诵,积累的目的也绝不仅仅为了作文时的照搬照用。积累什么?怎样积累才更加有效?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阅读滋养心灵.阅读可以改变孩子并受益终身.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这个多元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阅读滋养心灵。阅读可以改变孩子并受益终身。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让孩子在阅读中感悟这个多元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习作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积累不简单等同于背诵,积累的目的也绝不仅仅为了作文时的照搬照用。积累什么?怎样积累才更加有效?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张建样 《陕西教育》2011,(10):39-39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作文课前教师搜集的资料一箩筐。课堂上教师也总是滔滔不绝.学生神采飞扬。但写出来的作文。却令人大跌眼镜.人云亦云,内容空洞,东拉西扯。选材新颖。写出真情实感的可谓凤毛麟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想这应该归结于学生平时积累不扎实的原因。肚中无墨水.言辞自然变得于瘪。积累是中国传统的求学方法。古人云:“胸中有丘壑.落笔自成峰。”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的积累只有达到了一定的“量”和“质”.才可能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这几年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发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积累显得尤其重要,如何让学生进词语的积累呢。本文阐述实践中的经验与体会,通过教学中的背诵、摘记、体会、应用与课外各类形式的积累,从学生的学生兴趣,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来设计恰当的学习时机,达到词语的积累的过程,最终是得以运用,能厚积而薄发,自如的应用于写作过程之中。达到语言文字、语文体质的体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13.
如果说积累像蜜蜂采花,那么文章就像酿成的蜜.厚积才能薄发,博览方可约取. 对于中学生来说,作文材料的积累有三种类型:一是语言材料,二是生活材料,三是知识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生活积蓄,就是观察到的事物,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人、对事、对景而发出的情思。简言之,生活积蓄即经验的积累。积蓄得越是深广、正确,作文的水平就越高。要写出好文章,极其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感悟。本文从丰富情感、训练灵感和体验生活三方面探讨了中职作文教学中"生活积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重视积累”已经成了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会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就学不好语文。  相似文献   

17.
黎敏  欧海棠 《辅导员》2012,(30):34-35
古有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心中无墨,何以出文章?又何以出好文章?因此有语文知识靠积累这样一个历久如新的话题。现行的《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中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还作出了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等量化的规定。语文的功底在于积累,这几乎可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相似文献   

18.
吴玲 《课外阅读》2011,(8):78-78
在二期课改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思考:应该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课堂,后来我逐渐领悟到教学不应当仅仅是告诉,更多的是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摸语言,从而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我以课改为指导,优化语文课堂结构,结合一切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空间。我深深地体会到课文是个例子,是个载体而已。我们依托教材、放眼课外,引导孩子多读书,多积累,多练笔,为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到各学校去听课,总的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都会煞费苦心地设计一些课堂提问去问学生。但常常忽略了另一面,就是学生都有强烈地探索欲,上课时对于不懂的和好奇的地方也会问老师。尤其是自然学科,内容包罗万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线教师,只有不断地丰富自己、转变自己、定位自己才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