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朝军 《编辑学报》2018,30(5):454-458
读者是科技期刊生存的基础,为读者服务是期刊发展的前提。针对目前科技期刊一味追求SCI和影响因子,部分出版单位不考虑国内读者和自身条件刻意创办英文刊等问题,本文对其存在的症结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目前很多期刊过度追求影响力,而忽略了传播力,其出发点产生了偏差。期刊的定位和读者群落不清晰是导致部分科技期刊盲目追求高标准的原因。基于《石油勘探与开发》的办刊实践,笔者提出科技期刊细分读者群落的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扩展读者群的范围和类型,实现覆盖国内外专家学者、产业工作者、社会读者等多种类型,并构建快速传播渠道和读者群数量稳步增长的途径,实现助推国家理论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提升国际学术界话语权、传播科技、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等多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科学传播内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采集科学信息、培养作者群体、搭建研究与普及桥梁等方面探讨高校学术期刊对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促进作用,从期刊编辑、期刊内容策划、期刊数字化推广等角度提出高校学术期刊推动科学传播理论研究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魏艳君  彭熙  朱德东 《编辑学报》2016,28(4):378-380
在全民“碎片化”阅读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及时更新观念进行碎片化传播.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应具有话题新颖、内容实用、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等特点,传播内容不是纸质期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而是自身内容的再创造和范武革新.学术期刊需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传播类型、选择合适传播平台以进行碎片化传播.  相似文献   

4.
学术期刊生态化传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是以传播学术研究信息、开展学术交流、发现培养学术人才、促进知识积累与创新为宗旨的分众化传播媒介,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模式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刘杨  赵大良  葛赵青 《编辑学报》2005,17(6):410-412
从信息传播学的一般规律入手,研究学术期刊信息的传播模式.认为学术期刊传播的本质是信息传播的属性,学术论文是学术期刊信息传播的信源,作者提供的是粗加工信息,编辑借助同行专家对信息进行精加工,编辑直接参与信息的生产过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信息传播的载体,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渠道是信息传播的通道,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者是学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任何有利于学术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都是我们选择的对象,包括出版网络版、建立论文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6.
王明华  沙勤  顾凯  程启厚 《编辑学报》2015,27(2):112-115
分析期刊独立网站建立的品牌意义,阐述学术期刊独立网站运营中所处的碎片化阅读、网站的普遍被侵权、网站出版内容空置等网络传播环境的特征,并就此从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运用网络搜索技术、法律保护、OA出版等应对措施,从而进一步提出推进学术期刊独立网站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大众媒体是科技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网络媒体因独特的传播优势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在科技传播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门户网站作为互联网的中坚力量,理应担起科技传播的  相似文献   

8.
正能量是指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传播正能量是学术期刊应有之责,学术期刊应成为正能量的导航者。社科学术期刊应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主动介入热点、焦点、重点问题研究,增强学术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运用数字化手段开展“二次传播”,利用多种形式传播正能量,利用名学者的影响力营造正能量的学术生态,利用栏目主持人引导正能量,利用编辑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科技学术期刊传播特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杜利民  陶立方 《编辑学报》2006,18(3):164-166
为能更好地传播科技知识,达到知识的社会化,各种传播媒体都对采集到的科技信息进行充分的整合和转换,表现出各自的传播特点与规律.科技学术期刊是众多传媒的载体之一,在传播科技信息时有其自身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互动性、创新性、简约性、即时性以及局限性.研究这些特点,旨在扩展科技期刊的传播功能,在提高传播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期刊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夏登武 《编辑学报》2017,29(6):520-523
从内容生产、重构“传—受”关系、拓展多媒体传播渠道3个维度分析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问题.提出:1)改变学术期刊生存逻辑——将学术内容采集“点”延成“链”,信息加工由单元化变为多元化;2)重新定位学术期刊的“传—受”关系,利用互动平台让学术期刊回到学术共同体的中心,并把“小众”学术推向“大众”视野;3)根据不同媒介平台功能,拓展学术期刊传播渠道等实现学术期刊跨平台传播的路径,以使学术期刊获得立体化展示科研信息的传播效应,并在全媒体领域形成一个多层次学术信息传播圈.  相似文献   

11.
学术期刊深层传播效果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期刊的传播效果如何,是其学术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衡量、评价编辑劳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而根据传播学理论则传播效果是有层次之分的:浅层传播效果,其衡量指标主要为受传者对传播内容的“知晓度”,具体表现为发行量、阅读率、转载率等;中层传播效果,其衡量指标是在“知晓度”上加上“理解度”、“赞同度”(此可根据具体内容设计相应的度量指标);深层传播效果,则是在前两级层面上加上“支持度”、“信奉度”。信息传播从作用于受众的感觉、知觉到受众的思维、情感,再到意志、人格等心理品质,影响其思想观念,由浅入深,构成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4种战略选择路径:1)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权威学术期刊;2)在少数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发展国际化学术期刊;3)部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期刊,可以选择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4)对于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纯粹的本土化发展应该是明智而实际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文义  王磊  杨琦 《编辑学报》2009,21(1):11-13
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的4种战略选择路径:1)积极引进国际知名权威学术期刊;2)在少数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发展国际化学术期刊;3)部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期刊,可以选择面向世界的发展战略;4)对于绝大多数学术期刊,纯粹的本土化发展应该是明智而实际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4.
学术期刊的经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期刊和任何一种商品一样,都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只有通过市场让渡其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以补偿期刊再生产的费用,但又不同于一般商品。学术期刊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特殊载体,其生产目的不在于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而在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其使用价值不能进行直接消费和物质再生产,而是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术期刊是一种精神产品,构成了期刊的使用价值,这部分使用价值是不能用直接的经济效益反映的,其价值量是难以计量的。因此,任何学术期刊的商品价值是不能用…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两级传播理论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领域,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的出版传播领域.笔者以两级传播理论为视角,在两级传播、口碑营销、意见领袖和人际传播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传播环境的新变,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学术期刊的传播之道,以期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科技学术期刊要重视科技成果的传播,传播方式有建科技新闻发布系统,向大众传媒提供科技新闻;建网站,利用网络传播科技信息;刊后文摘,供文摘期刊选用;写“要文导读”或“观点举要”、撰编者语、栏目主持人语.  相似文献   

17.
从学术期刊的媒介属性、国家的政策法规和传媒环境变化3方面分析学术期刊传播科普内容的必要性,提出学术期刊从社会热点、读者需求和报道方式创意的角度切入传播科普内容的方法,认为学术期刊传播科普内容有扩大自身影响、培养潜在读者和传播科学知识、建设理性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欧阳菁 《编辑学报》2009,21(3):200-202
医学学术期刊是健康传播的一种方式,对传播和交流学术思想、沟通情报信息、推动医学学科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过程也存在信息的选择方式较传统、出版时滞长、表现形式单一和受众面相对小等问题.医学编辑应该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提高稿件处理效率并不断学习大众媒体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更好地发挥医学学术期刊的健康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中外科技期刊对接与国际化传播的迫切形势下,增强我国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是当前我国学术期刊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闻出版总署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为此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的科学技术期刊必须坚定立场,扩大视野,实现"走出去"的战略,加强期刊自建与信息资源开发,逐步推进集团化建设,扩大国际合作,通过引进与输出加快自身的传播能力建设,扩大影响力,繁荣中国学术期刊市场,以更好实现学术期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一、现在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互联网传播,来稿的主要问题是只有描述与行政思维(一)不断紧跟传播科技发展的脚步描述各种社交媒体的传播"特征"例如几天前一个学生与我讨论,想要研究"移动新闻的社交媒体传播力研究"、"社交媒体转发量和阅读量的不同所涉及的自我呈现和身份建构"。我否定了,因为描述人人都在玩的东西,就算写出来多少有些概括性,有什么用?过不了几年,现在时髦的传播形态就会过时。若干年前,有人写了《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